【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太平經】(又名《太平青領書》)

 關閉 [複製鏈接]
201#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12:27 | 只看該作者

太平經

 

●庚部之十二(卷一百十四)
 

◎第一百九十二 某訣
 

(前文原缺)
 

行有疾苦,心中惻然,叩頭醫前,補寫孝言。
 

承事恭敬,以家所有,貢進上之,敬稱其人。
 

醫工見是,心敬其人,盡意為求真藥新好,分部谷令可知,迎醫解除。
 

常垂涕而言,謝過于天,自搏求哀,叩頭于地,不避瓦石泥涂之中,輒得令父母平安。
 

教兒婦常在親前,作肥甘脆,恣口所食。
 

父母商家所有,不致苦其子孫。
 

令盡家所有,殊私心孝于前。
 

親屬比鄰,見其孝善,知無所有,更往給餉,為其呼迎醫工蒙薦席,相與日夜數勞,知其安危問養,視其復聞小善言,心為之喜歡,是孝之所致也。
 

天見其孝心,令得愈,更如平素。
 

心中乃喜欣,復身得能食谷者,齋戒市賣,進所有上于天,還謝先人,諸所得祟,輒卒香潔,不敢負言,是孝子所宜行也。
 

俗聞知是善,而不能行之,能行之者,性出自然,天稟其命,令使孝善,子孫相傳,治生有進,不行侵人,有益于親,賓婚比鄰。
 

孝者還報,不忘其恩,是之善者也。
 

父母之年,不可豫知,為作儲待。
 

減省小費,歲歲有余,藏不見之處,勿使長吏及小吏聞知,因緣征發,盡人財產。
 

為孝心未盡,更無所有,父母年盡,無以餉送,復為不竟孝之意,行孝之人,思成其功,功著名太上,聞帝廷,州郡所舉,一朝被榮,是非孝所致耶?


子孫承之,可竟無極之世,此念恩不忘,為天所善,天遣善神常隨護,是孝所致也。
 

其家一人當得長生度世,後生敬之,可無禍患,各以壽終,無中夭者,是不善邪?


善之中所致,何所不成,何所不就,何所不得,何所不通乎?


努力行之,勿以為懈倦也,是善人之福也。
 

孝善之人,人亦不侵之也。
 

侵孝善人,天為治之,劇于目前,是為可知。
 

欲知善之為善也,知孝之為孝也,苦不能相效也,是出自然。
 

天與善籍,善孝自相得傳,相勝舉,亦何有極?


心善孝之人,人自從崇之,亦不犯克人,流聞八遠,州郡縣長吏有空缺相補。
 

豫知善孝之家,縣中薦舉,長吏以人情欲聞其孝善,遣吏勞來。
 

又有用心者,以身往來候之,知聞行,意薦之,歲歲被榮,高德佩帶,子孫相承,名為傳孝之家,無惡人也。
 

不但自孝于家,并及內外。
 

為吏皆孝于君,益其忠誠,常在高職,孝于朝廷。
 

郡縣出奇偽之物,自以家財市之,取善不煩于民,無所役。
 

郡縣皆慈孝,五谷為豐熟,無中夭之民。
 

天為其調和風雨,使時節。
 

是天上孝善之人,使不逢災害,人民師化,皆食養,有順之心,天不逆意也。
 

是善尤善,孝忠尤孝,遂成之,使天下不孝之人相效,為設孝意。
 

朋大命赦天下,諸所不當犯者盡除,并與孝悌力田之子,賜其彩帛酒肉,長吏致敬,明其孝行,使人見之。
 

傍人見之,是有心者可進愛,有善意相愛,此皆天下恩分,使民順從。
 

此本善致善,本孝致孝,本不孝其末不孝,本惡其末惡。
 

善者其愿,皆令其壽,白首乃終。
 

上至百二十,下百余歲,善孝所致。
 

非但空言而語也。
 

不但天愛之也,四時五行日月星辰,皆善之,更照之,使不逢邪也。
 

其善乃如是,可不重邪?天生人民,少能善孝者。
 

身為之,獨壽考,復得尊官,皆行孝所致。
 

不但B073言,故出此書,以示生民。
 

其欲法則者,天復令壽可傳,子孫相保。
 

書出必當行孝,度世孝者,其次復望官爵。
 

天下之事,孝為上第一。
 

人所不及,積功累行,前後相承,無有所失,名復生之人。
 

得承父母之恩,復見孝順之文,天定其錄籍,使在不死之中,是孝之家也。
 

亦復得增度,上天行天上之事,復書忠孝諸所敬,為天領職,榮寵日見,天上名之為孝善神人,皆為神所敬。
 

有求美之食先上,遺其孝行,如是無有雙人。
 

其壽無極,精光日增,上見無極之天,下見無極之地,傍行見無極之境,復知未然之事,諸神皆隨其教令,不逆其意,共薦舉白。
 

太上之君見其孝行無輩,著其親近內外,神益敬重之。
 

故言天所愛者,諸神敬之;天所憎者,諸神危之。
 

是為可知,余者各自用意,自擇其便,從其所宜。
 

書辭小息,且念其後,得善復出,不令遺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15:05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百九十三 九君太上親訣


惟太上之君有法度,開明洞照可知,無所不通,豫知未然之事。
 

神靈未言,豫知所指,神見豫知,不敢欺枉了然,何所復道?


太上之言,何有不動乎?人同敬畏,心不悉行。
 

是且得知,不照其意。
 

所以然者,太上皆神,所生所化,當生當活,皆可知。
 

神錄相次,道其尊卑,何有不從者乎?九皇之上則九君,九君者,則太上之親也。
 

各有所行,恩貸布施,諸神從者,諸神敬其所為,靡有不就者也。
 

小神食,不能知九皇之意,何言俗間之人乎?心聖耳聰,財可觀其文章祿策。
 

當直錄籍文辭,自生精光。
 

皆以金為簡,銀成其文章,此簿在天君內,中極有副,其余曹文書辭,皆以奏簡,自生文章,精神隨字,名之光明。
 

每有語言,輒照有所知,不逆所言。
 

神人真人得天君辭,便具言。
 

神人上下,皆知民間,天君知神所言,不失文墨規矩之中。
 

自然之道,何所不知,何所不化?動錯自無所私。
 

飲食天廚,衣服精華,欲復何求,是太上之君所行也。
 

大神小神,自有所行,皆相畏敬,不敢有私,恣意見所從求,動搖有心之心,知其所為,可成以不。
 

惑迷其意,使其人各隨至意。
 

言汝皆受于仙□,壽得無極。
 

金銀紫文之綬,封侯食邑,復賜彩帛金銀珠玉,心想所得。
 

是非神仙道,知人堅與不,或賜與美人玉女之象,為其作色便利之。
 

志意不傾,復令大小之象,見其形變,意相隨念其後生,此為不成之道,或作深山大谷,中多禽獸虎狼之處,深水使化人心。
 

或有蟲毒之物,使其人殺之。
 

或恐不敢上高山,入大谷深水之中,亦道不成。
 

是象戒人,是在不上之中,殊能堅心專意。
 

見迷惑,不轉志堅,隨其入出上下,深山大谷之中。
 

水深大,心不恐懼。
 

見其好色,志不貪慕,家人大小之象,更相拘留。
 

不隨其人言,但得生道,進見太上,盡忠孝之心,無所顧于下,是為可成。
 

戒大眾多,取其要文。
 

天亦信善人,使神仙度之也。
 

其人自善,天何從欺之?所以有欺者,其人狐疑,強索神仙,無益之用。
 

無功而求安,何從不見欺邪?是天重生,愛其情尤志堅。
 

念生要三明,三明者,心也,主正明堂,通日月之光,名三明成道。
 

心志自不顧,亦有錄策,不可強求。
 

白日升天之人,自有其真,性自善,心自有明,動搖戒意不傾邪,財利之屬不視顧,衣服粗,粗衣才蔽形,是升天之人行也。
 

天善其善也,乃令善神隨護,使不中邪,天神愛之,遂成其功。
 

是身行所致,其人自不貪世俗大營財物,天知其至意,按次簿名真,自有善星,其生日時,自不為惡。
 

天復善之貪化,以助天君治理,天上文辭使通徹。
 

行無私隱,見行有歲數,上竟榮簿有生名,可太上之意,能說其功行,助其不及,是亦神當所擁護也。
 

天信孝有善誠,行無玷缺,故使白日輒有承迎,前後昭昭,眾民所見,是其成功,使人見善。
 

白日之人,百萬之人未有一人得者也。
 

能得之者,天大神所保信也,余者不得比。
 

尸解之人,百萬之人乃出一人耳。
 

功有大小,更相薦舉,其人當使天愛重之,內為得太上腹心。
 

薦舉其為有信效,各成其功名,是不善邪?天君出教之日,神不枉其言。
 

是天君得善信效,深知未然,不可有毛發之欺,皆令壽命盡少盡小。
 

解于後,復念語未卒意者,復念道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3#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19:11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百九十四 不孝不可久生誡


惟古今世間,皆多不副人意,茍欲自可,不忠任事,所言所道,樂無奇異,見人為善,含笑而言,何益于事?


輕言易口,父子相欺,當目無聲,背去隨後而言,或善或惡,不可法則,無益世間。
 

世間但為塵垢,言談自動,無應善書者。
 

心言我善,行不相副,無有循谷,語言浮沉,不可信驗,名為不慎之人,何可久前?


不可與善心有志之人等乎?


求生難死之人,不欲見是惡人,而不自知,以為我健,少能相勝者,反晨夜候取無義之財,而不攻苦得之,以為可久在中和之中,與人語言也。
 

傍人見之,非尤其言。
 

神靈聞知,亦占其所為,動作其心,知其惡,不能久善,還語天神,言中和有輕口易語之人,不能久善,須臾之間,惡言復見,無有信效,但佞偽相責,何益于人。
 

令食諸谷,衣繒布,隨冬夏易衣服,食欲快口,衣欲快身;市有利入,不肯求之,而可養老親,明旦下床,未知所之;□賣所有,更為主賓,酒家箕踞。
 

調戲談笑,歌舞作聲,自以為健,交頭耳語,講說是非。
 

財物各盡,更無以自給,相結為非,遂為惡人,不可拘絆,自棄惡中,何有善半日之間邪?


無益家用,愁毒父母,兄弟婦兒,輒當憂之,無有解已。
 

攻取劫盜,既無休止,自以長年,復見白首。
 

不知天遣候神,居其左右,入其身內,促其所為,令使兇,當斷其年,不可令久。
 

其揚聲為惡不欲止,上至縣官,捕得正法,不得久生。
 

與死為比,安得復生?或為鬼神所害。
 

父母念之,常見其獨淚孤相守,無有輔佐之者。
 

老更棄捐,飲食大惡,希得肥美,衣履空穿,無有補者,是惡之極。
 

歲月年長,空虛日久,面目丑惡,不象人色。
 

如是為子,乃使父母老無所依,親屬不肯有之。
 

此惡人之行滅乃上,親屬患之,名為蔽子。
 

死不見葬,無有衣木,便見埋矣。
 

狐貍所食,骨棄曠野,何時當復見汝衣食時乎?


是為可知善惡之行,人自致之,何所怨咎乎?天下之人何其甚愚,不計其死生之間殊絕矣。
 

生為有生氣,見天地日月星宿之明,亡死者當復知有天明時乎?窈冥之中,何有明時。
 

愚人不深計,使子孫得咎,禍不可救,殃流後生,是誰之過乎?


人不化,自致亡失年,不當善仙士之行邪?


動作言談,輒有綱紀,有益父母,使得十肥,衣或復好,面目生光,是子孝行,力非惡。
 

人亦獨不當報父母哺乳之恩邪?為子不孝,汝生子當孝邪?


汝善得善,惡得惡,如鏡之照人,為不知汝之情邪?


故有善惡之文,同其文墨,壽與不壽,相去何若?


生人久視有歲數,命盡乃終,後為鬼,尚不見治問。
 

惡人早死,地下掠治,責其所不當為,苦其苦處,不見樂時。
 

是為鬼,何以獨不有赦時。
 

是惡之極,為鬼復惡,何所依止。
 

家無食者,乞丐為事,逐逋亡之氣,自不可久,地下亦欲得善鬼不用惡也。
 

如是宜各念善,不失其度,才可矣。
 

不者,亦欲何望乎?人當同其計策,與生同愿,天不善之邪?


而反為惡乎?惡行之人,不可久視天地日月星辰,故藏之地下,不得善鬼同其樂,得分別也。
 

文書前後復重者,誠憎是惡人,不可久生耳。
 

性善之人,天所□也,子孫生輒以善日,下無禁忌,復直月建、日月星光明之時。
 

用是生者,何憂不壽乎?是為善行所致也。
 

善惡分別,念中可行者,自從便安,天不逆人所為也。
 

念之復念之,思之復思之,可前可卻,自不貪生者,無可奈何也。
 

書辭可知分明,疑之自令苦極。
 

念生勿懈,致慎所言。
 

辭復小止,使念其後。
 

有不滿意,乃復議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21:59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百九十五 見誡不觸惡訣


惟夫聖德之人,各有所言,各有所語,各分別其能,各自第其功,各成其宜,使有可信,而重天言,使天愛人,而有盛功,得天之腹心,是聖德之愿也。
 

夫人皆欲承天,欲得其意,無有怨言,故令各從其志,勿有非言而自可,是為富得人情,使報信,同其知慮,而從所宜。
 

人居世間,大不容易,動輒當承所言,皆不失其規中。
 

而不自責反怨言,人言是,為不平,行之各有怨辭,使天忿怒,而不愛人言,壽命無常。
 

故天下有聖心大和之人,使語其意,令知過之所由從來,各令自改,乃為人壽從中出,不在他人。
 

故言司命,近在胸心,不離人遠,司人是非,有過輒退,何有失時?輒減人年命,為知不?


相善之人,欲聞其戒,使得安靜,過失之間,使思其意,令其受罰亡年,不令有恨。
 

天大寬柔忍人,不一朝而得刑罰也。
 

積過累之甚多,乃下主者之曹,收取其人魂神,考問所為,不與天文相應,復為欺,欺後首過,罪不可貸。
 

是故復敕下曉喻,為說行惡,災變所致,使自改耳。
 

不用其言,亦安可久久在民間為人乎?故分別善惡,各使不怨耳。
 

天為設禁,使不犯耳,而故犯之,戒命于天神,可以久與人等也?


作行如此,為使人不死之道乎?


中為天無所知邪?


俗人之行,不可采取乃如是,安可久置中和之中,使食可食之乎?


而反善,神所護,年盡乃止,無中天人時,是善之證也。
 

為善日久,何憂不盡年壽乎?


是為可知人自不能力為善,而自害之。
 

是惡之人,何獨劇自以為可久與同命?


不意天神促之,使下入土。
 

入土之後,何時復生出乎?


地下復相引,浸益亡尸,是復不得天福之人,可復計邪?


行且各為身計,勿益後生之患,是為中善之人。
 

不者,欲為惡人也,天所不□,地不欲載,致當慎之。
 

勿有愆負,財得稱人耳,可為父母,子孫得續。
 

行恩有施,可復得增年,精華潤澤,氣力康強,是行善所致。
 

惡自衰落,亦何所疑?從今以來,當詳消息,善惡分別,念中何行者,自從便安,天不逆人所為也。
 

念之復念!不順作逆,而求久生,是行當可久見于天神?


日月星辰安肯久照?


為天神所□,而爭欲危之,是誰過乎?


不當是善行孝順之人邪?輒有祿位,食于司農,久復子民,使上下相事,是民之尊者也。
 

是善所致,惡自不全身,相去幾何乎?


視其試書,不用其言,自快可意而行,是為人非乎?


有惡,不能自化有孝善,有忠誠信之心,而望天報;有病求愈,作惡過多無解時,為可久貸與不。
 

故作此文,欲使俗夫之人,各不怨其得罰耳。
 

念生求活之人,自不為惡行,而亡其年也。
 

得書見誡,使知避禁,不觸惡耳。
 

如是能自改為善,可得久見天地日月星辰,與人比等,是不善邪?


而反不惜其命,以為死可得復生,如人知。
 

不自知為惡,自以為可也,談語欲與人比等,衣食與部人同,是為可久不乎?


畏死之人,不敢犯此誡文,是亦祿策所致。
 

其人相薄少可,宜直命當直之,何所顧乎?


行各自慎努力,念所行安危之事,書誡亦自可知也。
 

天書文欲使人為善,不欲聞其惡也。
 

故自命簿不全耳,無可大怪也。
 

詳復思之,勿懈也。
 

天有生籍,亦可貪也;地有死籍,亦甚可惡也。
 

生死之間,不可比也,為知不乎?


知惡當慎自責,不可須臾有亡其年壽,甚可惜也。
 

與人語言發聲,為善行得人心意,是天善之。
 

無出惡言,而自遺咎。
 

同出口,氣正等,擇言出之,無一小不善之辭,可得延命。
 

殊能思行天上之事,得天神要言,用其誡動作,使可思,可易命籍,轉在長壽之曹。
 

宜復各修身正行,無忘天之所施,宜置心念,報施大恩,乃為易行改志。
 

天復追念,使不逢惡,可信天書言,可得生治不用。
 

書言自不全,擇其可行乃行之,不強所為,各且念身善惡,天稟其性,勿有所嫌疑也。
 

宜不欺善而惡人得福也,是言者明白,何有所疑乎?神仙之人,皆不為惡者,各惜其命,是善之證也。
 

書所言,約敕前後,道人之所愿,為道善惡,使思之耳。
 

不用而自己,勿自怨。
 

自怨者,但當知怨身少知而窮老乃極,自咎之耳。
 

余者自從其意,如欲貪生,不當有惡。
 

故使自思,知其苦樂,樂獨何人,苦亦何人,亦宜自念,勿有怨辭,勿妄輕言出氣。
 

令可思,思生為善,故丁寧相語者,令語言可知,不失天規矩行成。
 

自然之道,何所不成,何所不化,人皆迎之,是天自然之恩非邪?


念下愚之人,不念受天大分,得為人,自以當常得久也,亦不意有巫靈之神者當止,勿犯非也。
 

書辭非一,念之復出,文辭有副,故置重誡,顧其不及。
 

用書念生為善,為有活望。
 

復有惡言不順者,被疏記不息也。
 

慎之且止,止復有所思,思後不足,不滿意者復申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5#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24:32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百九十六 不可不祠訣


惟世俗之人,各不順孝,反叛為逆,競行為不忠無信之行,而反無報施之義。
 

自以成人,久在地上也,所說所道,未曾有小善。
 

有惡之辭,而反常懷無恩貸之施,自盜可意而行,不念語後有患苦哉!此子不是在世間,無宜少信,強愚自以得人心意。
 

其念出言,不可采取,難以為師法,無所畏忌,而功犯非歷邪,自以可意,不計其命,不見久全。
 

動作出入,不報其親,不復朝夕,夷狄相遇,此獨何人?從所出生,略少其輩。
 

飲食不用道理,未曾了雪,當變無知之人比六畜,生死無期。
 

口亦欲得美,衣欲得好,天當久活汝不?


汝行不可承用亡,亦其行當可用不?


使天忿怒,無有喜時,當愛汝命,令汝不死乎?


所為皆觸犯,不當如故為之,是為自索,不欲見天地日月星宿人民生口之屬耳。
 

天有誡書,具道善惡之事,不信其言,何從乎?


欲得見久視息乎?中為不如六畜飛鳥走獸有知邪?


是愚之劇,何可依玄?


但作輕薄,□賣盡財,狂行首罰,無復道理,從歲至歲,不憂家事,游放行戲,殊不知止。
 

思不出中,自不可久,此人亦因父母得生,其行反少義,不見盡忠孝,有順無逆之意,是天當置汝,使眼息不死也?


死中有余過,并及未生之子。
 

念其作禍之人,雖以身行惡,而亡其年,使未生不見有算。
 

活望作鬼,復死不足塞責,是惡所致非乎?


何得自在而見活乎?


昨使當出生者怨,是非過邪?


何為妄言而久朗乎?


天下之人,何不自責,而使過少,積過何益于人身乎?


但有不全人命耳!不當思之邪?何為自益禍乎?是為可知也。
 

人居世間,作孝善而得壽,子孫相續,復見尊官重祿,是不作善為孝所致邪?


自無善而不顧後有患,此為大逆惡人,更為無等比不休息乎?


父母生汝時,欲聞其善,寧欲聞惡,聲聞老親耳邪?


兄弟相憎,未曾有樂時,各自責過負,而反自用不為善,是為不可久行,無益于天,無益于地,無益于人,無益于四時五行日月星之明。
 

其人甚惡,欲何希望,不當仰視邪?


以為天不遣兇神,司汝為非乎?


不當自怪,所求所為,既無可恃,但日有衰病死不絕邪!天亦何樂殺汝乎?


眾曰汝,無有逋須臾之間,故殺之。
 

或使遭縣官,財產單盡,復續怨禍。
 

汝行之所致不乎?


何怨于天而呼怨乎?


俗人乃如是,欲復犯天,自理何益乎?


久逋不祠祀,神官所負,不肯中謝所解所負。
 

解之常以春三月,得除日解之。
 

三解可使文書省減,神官亦不樂重責人也。
 

迫有文書,上下相推,何從民人之言,貧困便止,不竟所為乎?


生時皆食有形之物,死當食其氣而反不食。
 

先人自言,生子但為死亡之後,既得食氣與比等,而反不相食,生子如此,安得汝久有子孫相視乎?


亦當亡其命,與先去等饑餓,當何得自在?天官重孝順,當祠明白,何可所疑。
 

死後三年,未葬之日,當奉禱賽,不可言地上有未葬者而不祠也。
 

不食益過咎,子孫無傷時也,是為可知當祠。
 

常苦富時奢侈,死牛羊豬豕六畜,祠官浸疏,後當見責。
 

不顧有貧窮也,財產不可卒得,行復無狀,財不肯歸,便久不祠,為責安可卒解乎?


宜當數謝逋負之過,後可有善,子孫必復長命,是天喜首過。
 

其家貧者,能食谷知味,悉相呼,叩頭自搏仰謝天。
 

天原其貧苦,祠官假之,令小有,可用祠乃責,是為天所假。
 

頗有自足之財,當奉不疑也。
 

不奉,復見先人對會,祠官責之不祠意,使鬼將護歸家,病生人不止。
 

先人復拘閉,祠卜問不得,得當用日為之,天聽假,期至不為,不中謝天,下地取召形骸入土,魂神于天獄考,更相推排,死亡相次。
 

是過太重,故下其文。
 

使知受天誅罰不怨,可轉相告語,可令不犯。
 

先古已有書,犯者不絕。
 

以棺木未藏者,不可不祠也。
 

今故延出文,因有心之人,書解其意。
 

勿疑書言,尚可得生籍。
 

疑不行,死日有期。
 

自消息,勿復怨天咎地也。
 

行,書小息念。
 

其後思惟文言,知當復所行,復道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6#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27:47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百九十七 天報信成神訣


惟有進善求生之人,思樂報稱天意,令壽自前,目見天上可行之事,曰亦奉行天之所化成,使見久生之文,變化形容,成其精神,光景日增,無有解時。
 

是有心志善,不忘天恩。
 

報施之士,何時有怨,解息須臾之間?心自克責,幸得為人依迎。
 

天得成就,復知天禁,使其遠害趨善,不逆神靈。
 

見善從之,未曾不自責,時悔過從正,思念其意,常不敢自安自疑。
 

念之為善,曉天知意,具足可知,亦無所疑。
 

自責悔過,積有日數,既蒙福□,承奉天化,使不見危。
 

自知受天報施,何可有忘須臾之間息,恐神靈非尤所言,故懷悵然,未曾自息。
 

貪進所言,欲承天意,恐有失脫,故復洗心易行,感動于上,欲見升進,貪慕其生,實畏短命之期,恐久不見于天地,竭力盡忠,思其誠心。
 

數聞神言,不見其人,心內不自安,常齋惶懼,日夜愁怖,不敢自安。
 

用是之故,不敢廢善而就惡施。
 

人皆得飲食,仰天元氣,使得喘息,復知人情,自知受天施恩,輒當報謝,何有疑時。
 

天生人精,地養人形,使得長大,使得成就。
 

見天書戒,視其文辭,不戰自栗,何有負言?心常怖悸,何有安時?唯天大神,時哀省原,數見假貸,心知不以時報大恩,唯大神使見復哀,久見常在生氣之中,久活前年之壽,不敢忘大施之分。
 

恩貸畢足,不敢解忘須臾之間而背恩也。
 

唯大神成之,使見天神,與其語言,思聞復戒,重天所言,唯蒙有報,乃敢自信。
 

大神報有善心人言:“天君常愛是有心善之人,于天有用輒進。
 

自今有心善之人自陳前,以達白天君,承用所舉聽勿疑。
 

必當如前所言,是自天君所敢前也。
 

歲月垂至,努力信天所言,天亦信有心善之人,自不在俗間也。
 

簿文內記,在白日升天之中,義不相欺。
 

天君欲得進善有心,不違言,是其人也。
 

諸大神自遙見其形,雖家無之日,前以有言,宜勿憂之。
 

常念與天上諸神相對,是善所致也,宜勿懈倦也。”
 

有心善之人言:“生本無升進人,期心報大神,求進貪生,欲竭所知,何敢望白日升乎?舉選當得其人,生不敢當之。
 

恐見為大神所非,蒙恩自僥幸得寵,為得恩分畢足,但惜未及重報施,唯大恩假忍蘇息之聞。”
 

大神言:“前比白生意,進之天君,輒言有心善意,是其人也。
 

天君自欲親近之,不使有疑也。
 

恩施不在大神也,何須道報乎?宜復明所知,必為有報信,心謝懇惻而已。
 

必使諸神相護,不令邪神干之也。
 

致重慎所言,以善為談首。
 

書意有信相與,要不負有心善進之人言也。
 

天自日夜使神將護之,余無所疑。
 

相命沮觸之,書必先人承負自辭,勿用為憂。”
 

有心志善之人言:“本性單微,久在俗中,恐不能自出俗世之間,慕大神之恩寵遇,使見溫,誠自知。
 

唯大神白天君,才使在不死之伍中,為何敢望白日乎?”大神言:“天君信有心進善之人,教無有二諾,無所狐疑,是自天君意也。
 

雖念家不足,饑寒并至,自有天廚,但仰成事,神自師化其子,無以為念也。”
 

“生主受分之後,何時忘大神所言乎?憂不成耳。
 

不敢失大神枕席,常在心鬲,不敢解也。
 

大神言辭乃如是,天君知者,善自得善,有心自得天君心意。”
 

前白事見天君,天君敕大神言:“前日已白此人,當升之日,勿令失期。
 

竟有符在心前徹視,神自語為信。
 

變化以有日期,但日夜念之,勿懈也。”
 

生言:“受敕之後,何敢懈邪?唯蒙成不。”
 

大神言:“須書有符,自相見也,不憂不得天壽也。
 

不但大神邪!諸神皆言善,是有心之人,諸神憂之,但仰成辯而已。”
 

生言:“是大重,如使如愿,必親心恭而已。”
 

大神言:“是亦其人愿,所當承心而言。
 

天君重其家,使無入大過,承負輒解之。
 

勿信神象卜工之言,是卜不能有所增減。
 

欲度活人者,要在正神。
 

雖有小神之疏,上自解之,亦勿狂為不當所行也。
 

是自有心有道之人所知也。
 

且各為身計,信天言,天自不欺有心進善之人也。
 

雖知惠常念,無有忘時,聞邪神自下,無有心志之人持身不謹,復念非常,故邪下之,使不安或惡,會無成功。
 

此書亦不信惡人,惡人亦不信此書。
 

會有效用有報,得報信之後,乃為可知也。
 

今當有信,知進善之人書,神自欲見報信。
 

得用不信,無有心進善之人欲所得也。
 

行,書辭已可知,見信有驗,亦自不久。”
 

“何以明之?”“其人自樂生者,天使樂之,是天報信。
 

其人必化成神,必以白日,不疑日自輕,食日少為信。
 

精光日益,親近其人,是信也,明之明也。
 

且勿有疑。”
 

生言:“見誡受敕,請如所言,思惟念之,不敢懈有忘也。
 

雖生素不知,會見之後,益親無異。”
 

大神言:“善善亦當惠成名,宜卒竟其功,是神常誡也。
 

書語雖多,重生道,故多耳。
 

勿怖之也,語且有止,各還有言。”
 

有心志念之人言:“唯唯,不敢有忘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28:44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百九十八 有功天君敕進訣


惟思古今有大誠信之人,各有效用,積功于天,乃敢自前,動作止進,未曾有小差之惡,常懷慈仁之施,布恩有惠,利于人眾。
 

不有失小信而不奉承天地,隨四時五行之指歷,助其生成,不敢有不成之意,而自危身令不安。
 

故自克念過負,恐不解除,復為眾神所疏記,而有簿文聞太上也。
 

以是故,敢有安時也?今古相承,善惡相流,何有絕時乎?故自沉靜,未嘗有懈,而忘天之所施為也。
 

但自念求德之人,以心自況,見人有善心,為之欣然;見人有惡心,為之惶懼。
 

想天神知之,各有所進,復自惟念,本素生于俗間,心當思樂大化,貪慕生道,去離死部,戀牢精光,貪使在身,使自相愛,心乃可安。
 

不者恐見不在常見之中。
 

唯諸天神,時原不及,教其進退,當承天意,不可有失,而小不善聞于太上之君耳。
 

故因諸神。
 

求知曠問,唯蒙不逆,使不見疑。
 

為受一子之分,勢不敢有忘絲發之間。
 

唯原省念所言,思見天誡,以成其身,不使陷危。
 

是諸神寵恩之日,不敢有休息,而不自念報重之大恩也。
 

諸神未白,天君聞知,被遣當直之神,承教見之,其人言所動搖云何,具問其意。
 

使諸神問之,還白日,言中和之民,自道善行,積功日久,貪慕久生,自薄說,常自垂念,恐有愆負,未嘗有懈息之意,為諸神道其功效。
 

諸神使白,各且相謂曰,此有功效德人,自于中和中,念當報天大恩,積行為善日久,欲因諸神,自道功德,各懷狐疑,不敢進白。
 

天君常屬諸神,見信有功于天,有者進之,而諸神占觀其行日久,何故不白?


諸神皆懷懼而言,本素不知此人,來恐不大精實,且各消息,其意不知。
 

天君聞之,是諸神各無所主正,見善有功之人,而不時白道之。
 

使者遣使神,考積其行,大有功。
 

是諸神各為無狀,各無有功善而齊外心,以為天君不知,諸神各解辭,令自何用者?


有益而已,各自安乎?謝諸神,各以識事免冠謝,言小神奉職,各平盡忠誠之心,而得問是罪無狀,待死于門。
 

天君出教日,且待于外,須敕諸神伏地,自以當直危立也。
 

教日敕諸神言,天君欲不惜諸神,且未忍相中傷,教謫于中和地上,在京洛十年,賣藥治病,不得多受病者錢。
 

謫竟,上者著聞曹,一歲有功,乃復故。
 

諸神見天君貫不死之罪,才得薄謫,誠自知過失,自以摧折,不望其生,不忍有中傷之意,復以事謝。
 

天君言:“告謝曹吏便下,勿稽留,時使神行,卓視之。”
 

曹白:“使遣下,如天君教。”
 

天君敕曹,復告大神,視其文辭,令諸神見之。
 

曹以文傳視大神,下所部,各順其職,見有功善貪進之人,當進之。
 

前有事,具白可知。
 

天君敕大神曰:“輒早觀此人,與使神語言相應與不也。”
 

大神曰:“被使往視其人,積其日數,視功效。
 

還白,日被敕教,視中和有功人,還白如使神言。”
 

天君亦如是。
 

有功之人,而諸神所部不時白,天君覺知,乃道其意,是不勉邪哉?


得簿謫于中和,自今以後,可以為誡。
 

有功不白,天君聞之,受罰自身之謫。
 

各慎職,遣神導化其人,使成神,增其精光。
 

為視簿籍使上,無者著其姓名上之。
 

大神受教,還于曹視簿,案其姓名有此,白言:“曹文書有此人,請案天君內簿,知相應與不。”
 

天君出文視之,與外書同,敕便上。
 

大神言:“不審年滿未,請還諦案之。”
 

天君謂大神:“安置耳目,而不盡視之,而言還案乎?”大神以職事謝,天君言:“趣案疾還。”
 

大神則案其人,年已滿,失脫不白,無狀當坐伏,須辜誅。
 

天君言:“且冠視職,復勿懈。
 

因召其人,上之勿失,其效小職,知所致奉功。”
 

“唯唯,請如天君出教。”
 

“諾之。
 

大神且上其人,署小職,觀望其行。”
 

“日月尚淺,請復情實;有大效信,真有缺者署之補缺處。”
 

天君言:“當知大神所白,勿有懈意。”
 

大神言:“唯唯,請使使神,往卓視之。”
 

天君言:“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29:49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百九十九 不用書言命不全訣


惟天上有聖明之人,皆有部職,各盡忠行,不負于上,各盡筋力所為作,亦不失意,皆豫知天君所施為,常傾耳聽,欲知其意,常視儲曹文部,別令可知。
 

顧君呼召無時,不敢私出,公事乃行,輒關意相白,乃敢出。
 

所周所遍,被敕當所案行,不敢留止須臾之間。
 

奉功,私乃敢有所言,誠相歸,自不敢施私,所不當全其命,不惜晨夜而自責。
 

常恐有無牢之用,各自該理其身,欲副太上之意,何時敢懈,恐失其宜。
 

效日自進,不須神言,乃而欲自成,欲得久視,與天上諸神從事,無有大小,皆相關知,可承行不。
 

義不自專,恐有嫌疑,動輒相聞,何有息時?所以然者,人各有志,各自有所念,各有所成,其計不同;各有所見,各有所出生,各自欲有所得,各知其所,心乃了然。
 

是曹之事,要當重生,生為第一,余者自計所為。
 

生氣著人身,皆不相去,相守相成。
 

神亦貴得其名,變化出入,無孔之中,小大自在。
 

俗夫之人,不見神形容,神神自相知,形容皆氣所成,何有不就者乎?大神小神,精光增減,輒自有差。
 

其壽增九,輒有其年,大化行善,壽亦無極,上則無上,下則無下,出入無間,無表無里,象如循環。
 

欲止自止,欲行則行,呼吸成神,光景榮華。
 

上下有期,得當行,便以時還,亦不可自在,迫有尊卑。
 

各相為使,各有簿領,各有其職,宜有其心,持志不違,明其所為。
 

各見其功,各進所知,無有所私,動輒承教,不失教言,而精進趣志,常有不息,得敕乃止,是生神之愿。
 

輒有符傳以為信行。
 

諸所案行,當所稟食,勿過文書,隨其多少。
 

天上傳舍,自有簿領,不當得止者勿止。
 

是天君常教勿妄,恐守傳之吏以威勢也。
 

官有尊卑,不可強詐稱大位,而稱久止傳舍。
 

吏輒受天君敕,有過傳舍,上其姓名,官位所屬,不得有隱欺。
 

天君亦自知之,何得為相私?明各如其平,乃得上。
 

不用令敕,簿書數上,是復亡失精光,其壽損減。
 

是為可知,宜當慎,時無敢自從,而不承上之教也。
 

天上之神,更相案舉,亦無息時。
 

後進上下人當知是禁,聖明之人自不犯之。
 

恐後進上之人不見其戒,故天下文使知防禁。
 

是天君大恩,恐有犯者。
 

是天君欲成就善心之故,視其文,并語俗人。
 

俗人雖少,知中和之間,各有禁忌。
 

文書天下,中和民間,道上佃夫,阡陌聚社,廬宅官舍,門戶井灶,刑德各主其事,不可有惡。
 

復見疏記,簿其姓名。
 

積眾多聖明理之,事更明堂,天君得知,復減人年,上至死亡,可不慎乎?數下此文者,後生之人,不信前言。
 

故復因有知慮之人,不犯禁者出之,令俗間知之,而不用書言,命不可得全也。
 

惡籍累積日多,少有減時,故先命敕書誡,勿使相犯,犯之命薄,不疑也。
 

當順書言,小過尚可救解,大過安從得貰乎?誡文非一卷,宜當重慎重慎,天文不可自在也。
 

有知之人,少有犯者,時有失脫,天亦原之,不著惡伍。
 

為惡不止,與死籍相連,傳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時復出乎?精魂拘閉,問生時所為,辭語不同,復見掠治,魂神苦極,是誰之過乎?同從人生,何為作惡,行各宜善自守。
 

天稟人壽,不可再得,作惡年減,何有相益時乎?此時當所主,天君取信,不敢脫人惡行,令得久生也,為不知乎?書前後相戒者,既民不改,令人欲盡年耳。
 

不欲為善,自令不全,亦奈此人為惡不止可。
 

書辭小解,且念其後,如有不備,乃復念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34:51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百 大壽誡


惟有志之人,心不迷亂,奉天之化,當所師導。
 

各使從其愿,乃為隨心。
 

眾萬二千物皆生中和地中,滋生長大,皆還自覆蓋,蔭其下本根。
 

其花實以給身口,助其谷糧,使有酸咸醋淡自在。
 

菜茹眾物,當入口者。
 

皆令民食之。
 

用其溫飽,長大形容,子孫相承,復以六畜不任用者,使得食之,肥美甘脆之屬皆使食。
 

是天使奉職之神,調和平均,使各從其愿,不奪其所安。
 

是布恩施,惠民非乎?


奈何天所施而不求報乎?


天何時當求報施乎?


但平民受大恩而不歸相謝,故求之耳。
 

天食精華氣,自然不必須民報謝辦也,貴其意耳。
 

而反不念天氣所生成,令得食之,是民中有知,不報乃如是,自以職當。
 

天使奉職之人,案行民間,使飛蟲施令,促佃者趣稼,布谷日日鳴之,使民用其言。
 

家無大小,能食谷者,晨夜盡日相勸,及澤布種,天為長大,時雨風搖,枝葉使動,成其身,日滿當熟,以給人食,恩不重邪?


從歲至歲,何有極時?


而反齊不作孝順,有逆之心,何益于天,久養惡人,使見可食之物乎?


中為天無所知邪?


何為當久養不孝惡逆之人乎?


故置兇神隨之,不孝惡逆之人移,令人重禁,罪至禍重,不見貰時。
 

想民當如是,何為犯之,自致不壽,亡其年命乎?


不當視孝善之人,獨得壽,有子孫乎?


善惡當相比不?


壽與不壽為有比不?


生之與死當相懸不?


行作善,有孝慈,使各竟其年,或得增命,子孫相次,無中夭時,天用是為善孝之行所致,不當比之邪?


何為作非邪?施于人乎?天甚憎惡之,輒使絕命,子孫得咎。
 

是惡所致,欲何所望?


天喜善人,不用惡子,宜思書言,其文具足,可以自護,必得天福。
 

可無久苦自愁,令憂滿腹。
 

復有憂氣結不解,日夜愁毒大息,念在錢財散亡,恐不得久保,疾病連年,不離枕席,醫所不愈,結氣不解,計念之日夜羸劣,飯食復少,不能消盡谷,五藏不安,脾為不磨,是正在不全之部短氣。
 

飯食不下,家室視之,名為難活。
 

有錢財家,頗有儲,侍無錢,財產殫盡,內外盡貧,不能相發。
 

死命以至,不見棺木,畢埋土中。
 

須治生有錢財,乃當出之相貧之家。
 

財去人走,何時可合?


家室分離,不能復相救,遂不見棺木,為無棺槨之鬼,浮游無家,亦無復食之者。
 

死為鬼,餓乞求食,無有止時,是惡行所致,而不自知亡失宗族。
 

嗚呼痛哉!死無所依。
 

是過積禍之人,自致無門戶後世,天甚復傷之,故使復有遺腹子,未知男女。
 

兒生未大,母去行嫁。
 

至年長大,問其疏親,我父母何在?


親言,汝父少小,父母不能拘止,輕薄相隨,不顧于家,劫人強盜,殊不而自休止,縣官誅殺,游于他所,財產殫盡,不而來還故鄉,久在異郡,不審所至,死生不可得知也。
 

諸家患毒,親屬中外皆遠去矣。
 

汝母懷妊時,見汝生有續,心中復喜,家長大人,無所依止,貧無自給,使行事人,隨夫行客,未有還期。
 

遺腹子言,人皆父母依仰之生,我獨生不見父母。
 

至年頗大,問父所在,人言汝父行惡,遠棄父母,游蕩他方,死生不知,所在無有往來者。
 

聞言已死,不知所在。
 

父母憂之,發病不起,遂不成為人,財產殫盡,外內盡衰,咎在余親希疏,素無恩分。
 

不直仰天悲哭,淚下沾衣,父有惡行,自致不還于處,身自過責,無有解已。
 

時以行客,賃作富家,為其奴使。
 

一歲數千,衣出其中,余少可視,積十余歲,可得自用還故鄉。
 

招藏我父,晨夜啼吟,更無依止,甚哉痛乎!父時為惡,使子無所依止,淚下如行,自無干時。
 

天大哀傷,常使強健,治生有利,使取妻婦,復有子孫,心乃小安耳。
 

復為其子說之,我父行惡,遠在他鄉不還,時往人去者,卜工問之,殊死生不知所安所在,招藏之,有歲數。
 

去行治生,天哀窮人,使有利入,頗有少錢,因求婦相助治生,因有汝耳。
 

我疾我父少小時為惡,故誡汝耳。
 

從今以後,但當善耳,勿效我父遠之他所。
 

故復思我過,天哀我耳。
 

汝努力,心為善,勿行游蕩,治生有次,勿取人財,才可足活耳。
 

各且相事,無妄飲灑,講議是非復見失。
 

詳思父母言,可無所咎。
 

天上聞知,更為善子,可得久生,竟年之壽。
 

為汝作大,以是為誡。
 

諸神聞知,上白于天,天令善神隨之,治生有進,財復將增,生子遂健,更為有足,是天恩也。
 

春秋節臘,輒奉天報恩,既不解,努力為善,自得其福,行慎所言,復自消息。
 

天神常在人邊,不可狂言,慎之小差,不慎亡身。
 

見誡當責身,勿尤他人也,此戒可知也。
 

欲得大壽者,勿失此戒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0#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38:14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百一 病歸天有費訣


惟人居世之間,各有所宜,各有所成,各不奪其愿,隨其所便安,自在所喜。
 

商賈佃作,或欲為吏,及所醫巫工師,各令得成,道皆有成,以給民可用。
 

是天師化,何有不就?使自給口,當念奉天所行,恩分之施,四時之報,皆使不絕香潔而已。
 

是為報天之恩。
 

行善日久,神靈所愛,是善行所致,何有不從者乎?故天常為其上,司人是非,使神往來,知人所為,善惡輒白,何有失者。
 

知知少,以為不然,故天為視其影響,使聞音,以是為效,風雨遲疾,皆使可知,何有疑者。
 

動作輒異,文墨相承,亦不失其法,人亦當知可不,安得自恣而不順天乎?天親受元氣自然,從其教令,不敢小有違之意。
 

恐其有失,而民所為功。
 

犯天法,不避羅網,是為故天命以自誡,為當久生,可與善人等也。
 

中為人得自在邪?故使神隨惡行人之後,司其不當所為,輒以事白,過無大小,上聞于天。
 

是自人過,何所怨天書?書有戒而不用,其行得病乃惶,豈可免焉?誠民之愚,何益于天。
 

使神勞心煩苦,醫巫解除,欲得求生,不忘為過時。
 

當為惡時,乃如是,何不即自悔責。
 

已病乃求生,已後之,多亡。
 

所有禱祭神靈,輕者得解,重者不貰。
 

而反多征召,呼作詐病之神,為叩頭自搏,欲求其生。
 

文辭數通,定其死名,安得復脫?


醫巫神家,但欲得人錢,為言可愈,多征肥美及以酒脯,呼召大神,從其寄精神,致當脫汝死。
 

名籍不自致,錢財殫盡,乃亡其命。
 

神家求請,滿三不下,病不得愈,何為復請?事禍必更有禍,責在其後。
 

邪神稱正神,狂行斬殺,不得其人而殺之。
 

咎怨訟上至天,天君為理之,殺事神之家,子孫坐。
 

為病者求福,欲令為求生,呼召不順,反受其殃。
 

事邪神之家自言,我神正神者,教其語。
 

邪神精物,何時敢至天君之前,而求請人乎?


但費人酒□棗馓之屬!


得病,反妄邪神之家得愈者,謂在不死之伍中,事未上過,可得蒙愈。
 

此天自愈之,邪神之家何得名之,而言多愈人病乎?


而責人肥美?見邪神所為,則召令上之,考問藏罪。
 

藏多罪大,便見不活。
 

事神者,神不往來,人復不中,精神日竭,是邪神自其殃。
 

神家得邪神余物,以給家口,肥美好衣,自以可久。
 

神嘗坐之,何望得活而壽乎?受神藏多,不可復貰,并亡其子孫。
 

反言其過殺我子孫,或身亦望久,久亡戶。
 

人日當自正,可勿咎天。
 

今世之人,行甚愚淺,得病且死,不自歸于天,首過自搏叩頭,家無大小,相助求哀。
 

積有日數,天復原之,假其日月,使得蘇息。
 

後復犯之,叩頭無益。
 

是為可知。
 

努力為善,無入禁中,可得生活竟年之壽。
 

不欲為善,自索不壽,自欲為鬼,不貪其生,無可奈何也。
 

行慎所言,辭樂知余者,自計勿枉所為。
 

有病自歸于天,可省資費,無為大煩。
 

反舉家怔忪,避舍遠處。
 

當死之人遠何益?兇神隨之,當可得脫不乎?


愚人為行乃如是,寧能使命在不死之中?可勿避也。
 

舍不殺人,家自衰耳。
 

天神在上占之,欲何所至乎?中為不知汝處邪?


且慎所言,天致愛人,欲使人生,何時欲害殺人。
 

故施禁法,使人不犯之耳。
 

而自犯之,壽命從何得前?當思之思之,復念書言,可無自疑。
 

書復小止,止後念之,當所道說者,復道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39:31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百二 不承天書言病當解謫誡


惟念俗間之人,甚獨愚處,不念作孝順事,而為反逆。
 

不承大書言,而茍自薄。
 

與人既無善,而惡數聞,處者致災,中者衰落,下者見病,無有休息。
 

是為惡施于人,令咎不容。
 

無有施恩之意,日夜行侵克善人,令使自怨。
 

無有善意相待,而反自策,陷人入罪名,使得有刑罰,高至死亡而訣。
 

其主有財之家,能自解酒;無錢觸法,教吏呼召。
 

亡費解之,赍家所有,皆有價數,乃為解之。
 

分半自得,以給家口,美酒善□炎,恣其所得,于意乃可,不知人當從傍平之。
 

所為惡也,自以可久,而與人等。
 

縣君嚴者,使人司候。
 

效功之吏,當有報應。
 

晨夜司之,欲得其為主惡。
 

默疏等輩為誰,徑至門FDB0,內刺合箋,道其姓名。
 

為吏受邪簿,主為間人,道其短長,酒肉甘肥,常不離目下。
 

君得箋書,默召其主,為置證左,使不得詆。
 

罪定送獄,掠治首臧,人復言之,并加其罪聞亦然。
 

錢財小故,不自努力周進,治生有利,而反賣舌于人,相陷罪名,是正惡,何復久生?長吏所疾,令不得生,是誰之過乎?皆從惡弊人出。
 

父母愁毒,宗家患毒,為行如此,亦何所望,而欲得久視息哉?主作禍罰,而望求生,此為何人?天從上視之,言不可久忍,下文于主兇惡之曹,遣吏從惡鬼,佐助縣官,治無狀之人,使入死法,不得有生之望。
 

是皆貪非一家之財,以自增益而坐之,得罪定死乃休,無續世之人,乃使先去者不見享食,是汝過非?從今以往,後生之人,見誡當止,乃小活耳。
 

不者,定在死伍之中,不疑也。
 

慎之小差,可無相怨。
 

人命不可再得,人皆如是,何為不從禁乎?無狀之人,結客合伍,劫取人財,其主不全。
 

縣官未得殺汝,天代誅罰,上至滅戶,下流子孫。
 

用是財故,而反不生,是計何一不純!故數出此書文者,貴此不犯耳。
 

今續犯之,尤處故,令死亡者多。
 

天甚患之。
 

故見其人有心知者,自不犯之。
 

今世俗人,了不可曉,視其壽書,而不用其言,以為書不可信用也。
 

不當見神仙之人,皆以孝善,乃得仙耳,其壽何極!且詳所言,同出辭,言可令好所為出,惡自令得。
 

各書前後之戒者,但欲使人為善,不犯法耳。
 

何時相枉乎?宜往念思,著于五內,令可奉行,勿非尤于天也;非之無益,更相令過重。
 

慎勿有所恨,行自得之,何怨咎?努力從善,乃可為人耳。
 

行當自惜,無為鬼所咎,為知不乎?宜各自明其計,勿自逐非,沒命不足塞責。
 

殃禍所歸者多,怨憎何有止時。
 

持心不密,但空言,無益世間之用,愁毒于人,復何用?相明使有和順乎!自以為賢,以化他人,為不肖,不當自況。
 

俱生為人,無所照見,問之無有相明之意,是曹之人,皆如六畜。
 

但口知臭香衣好,禮跪起,不可法則,常有不錄之心,見比鄰老人,犯倨不起。
 

閉人婦女,議相刑,別其丑好,此為惡人。
 

無所事作,端仰成事,口罵咒詛,以地無神,更相案舉,自可而行,不念後患將至,不及相救,救之已晚,何益于事。
 

但為煩苛,終可見理,何以自明解其所負眾多?人所非,作禍不止,久至亡家,後無子孫,不見其壽,冤哉此行,亦何可久?太平之書,令下可順其上,可得長久,不者失命,復見難治。
 

令世俗人亦自薄恩,復少義理,當前可意,各不惜其壽,縱橫自在,以為無神。
 

隨疏之者眾多,事事相關,及更明堂,拘校前後,上其姓名。
 

主者任錄,如過負輒白司官,司官白于太陰,太陰之吏取召家先去人,考掠治之,令歸家言,咒詛逋負,被過行作,無有休止,故遣病人。
 

病人之家,當為解陰解謫,使得不作;謫解得除之,不解其謫,病者不止,復責作之。
 

既不解已,以為不然,觀其所行,皆有其人,多與少耳。
 

是為可知,復慎其後,勿益其咎。
 

乃為有知,可使無咎,無知自己。
 

患福之間,未曾休止。
 

各慎書言,不須相負,難為記疏。
 

神不休止,想人知人,而故為耳,是不善故之也。
 

固善得善,惡自不壽,何為有恨?自得之耳。
 

下順其上,可無惡子,為知不乎?戒之戒之,可令小息。
 

書難為文辭,法令開張,宜不犯耳。
 

書復小解,復有小不定文者,詳念其後,但令可知。
 

慎之慎之,小事致大。
 

文復重,故小息耳。
 

息後有言,復陳說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40:14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百三 為父母不易訣


平經〗惟有善行之人,自不犯天地四時五行、日月星辰諸神之禁,畏其所施,恐犯之,輒有上姓名,以故自欲為善,行孝順之義。
 

天地禁書,故不欲令民犯之者,欲令民充盛,何時欲令藏乎?設施當生之物,使得食之,何時欲使相危乎?人自犯耳。
 

故善人無惡言者,各有其文,所誡所成,分明可知。
 

善自得生,惡自早死,與民何爭?故置善人文,以示生民,各知壽命吉兇所起,為道其誡,使不犯耳。
 

行善之人,無惡文辭,天見善,使神隨之,移其命籍,著長壽之曹。
 

神遂成其功。
 

使後生之人,常以善日直天王相,下無忌諱,先人余算并之,大壽百二十。
 

其子孫而承後得善意,無有小惡,亦復得壽,白發相次。
 

子子孫孫,家足人備,亦無侵者。
 

佃作商賈,皆有利。
 

入為吏數遷,無刑罰之意,善所叔也。
 

人不能仿效,反倨笑之。
 

是善人之心行自善,有益于人。
 

見人究厄,假貸與之,不責費息,人得其恩,必不負之,小有先償,酒肉相謝,兩相得恩。
 

天見其行,復善之,使其出入,無干犯之者。
 

行善之人,天自佐之,不令逢惡,是行所致。
 

其余為不善之人,欲望坐得壽,復有子孫,是為不分別。
 

故天別其壽,殊能行天上之事,與天同心志合,可得仙度,錄上賢聖,精神增加,其壽何極?故言善不可不為,亦人所不及,故天重有善人愛之,不欲使有惡也。
 

善惡之人,各有分部,何得二千乎?故天書辭具,自可知也。
 

善者善之,惡者戒之,欲使不陷于危亡,之失其年耳。
 

是天報善增其命,惡者使下不成人。
 

是亦可知也,何為有疑乎?人從生至老,自致有子孫,各令長大成就,在所喜隨使安之,無逆其意,各得其宜,乃為各從其愿。
 

為人父母,亦不容易。
 

子亦當孝,承父母之教,乃善人骨肉肢節,各保令完全,父母所生,當令完。
 

勿有刑傷。
 

父母所生,非敢還言,有美輒進,家少財物,賕恭溫柔而已,數問消息,知其安危,是善之善也。
 

鄰里近親,盡愛象之,成善之行。
 

見有兇惡之人,不敢與語言,恐相反也。
 

相反之後,更失善,人惡,無復憎之,故皆自重惜,損其子孫。
 

慎無犯禁,使家不安。
 

不但不安也,并及家親,內外肅動,更逢縣官,亡減財產。
 

故令自慎,不違書言。
 

能親安和邕邕,無有二言,各自有業,各成其功,是大善之人行,天必令壽,神鬼佑之不敢失。
 

四時所奉進,各有差序。
 

市價取好,不爭價直。
 

所以然者,夫有所奉進,皆有精神,隨上下進退,小異不潔。
 

輒有文墨,不有失。
 

故順所賈所道,乃為恭敬。
 

神靈必喜,上白司命,祠官各部吏安行,或自行見其潔香,乃享食。
 

食後,大曾五祖乃于處食,食必歡喜,家遂富有,子孫皆善,無有惡子。
 

郡縣聞之,取召使為有職之吏,輒轉入府,府有署顯職。
 

州復聞知,辟召親近,舉廉茂才,是善所致也。
 

行自得之,其位必至。
 

是亦相祿稟命所得,明其為善之征。
 

惡不過其門。
 

天上諸神皆言,是行尤善。
 

但未知天意耳,故使善文善人,記其竹帛,使後生令得貪進遂善家,世世有榮,子孫不離朝堂,帝王愛之,常在善職。
 

是功自然,皆其福所致也。
 

故有善者,當法此書,言取信驗,不空言也。
 

右天上說孝、以止逆亂、卻夷狄、令下順從易治。
 

《三洞珠囊》卷三引《太平經》第一百十四云:青童君采飛根,吞日景,服開明靈符,服月華符,服除二符,拘三魂,制七魄,佩星象符,服華丹,服黃水,服回水,食F046剛,食鳳腦,食松梨,食李棗,白銀紫金,服云腴,食竹筍,佩五神符。
 

備此變化無窮,超凌三界之外,游浪六合之中。
 

《上清道類事相》卷三《寶臺品》引《太平經》第一百十四云:靈上光臺,太師彭廣淵治其中。
 

又云:太空瓊臺,太平道君處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44:31 | 只看該作者

太平經

 

●庚部十三至十四(卷一百十五至一百十六)


◎第二百四 某訣(前文原缺)


夫心同意合,皆為大樂也。


苦心異意,皆為乖錯,悉致苦氣也。
 

夫樂者,何必歌舞,眾聲相和也。
 

苦者,何必致斗爭,眾兇禍并起。
 

相樂者,所以厭斷刑也;相愁苦者,所以致逆也。
 

其相順同心,何謂乎?


凡人大小能同其意者,必樂也,幾類之哉!宜復更自精詳其意。
 

天上皇平洞極之師,為天加一言,重解決其意也。
 

然未欲大得天地之心意,有益于帝王政理者,乃當順用天地之心意,不可逆太歲諸神,同合其氣,與帝王用事,同喜同心,同指同方,同運同樞,同根同意。
 

故古者聖人陳法,使帝王春東方,夏南方,秋西方,冬北方者,主與此天氣共事也,氣同故相迎也。
 

是主所謂謹順天之道,與天同氣,故相承順而相樂。
 

主所言和同者,相樂也;相樂者,則天地長喜悅,不戰怒;不戰怒,則災害奸邪兇惡之屬,悉絕去矣。
 

惡人絕去,乃致平氣,天上平氣得下治,地下平氣得上升助之也。
 

如不順樂用皇天後土所順用氣,而休廢氣也,皆應錯逆,逆天地之道,逆帝王之氣,與天地用意異。
 

天地戰怒,萬變并起,奸邪日興,則致不安平,兇年氣來,故當深知之也。
 

“善哉善哉!愚生聞命矣。”
 

“易曉乎!天喜之,真人慎之。”
 

“唯唯,謹詳記,不敢忘。”
 

“善哉善哉!”


“天明師既加不得已,愿聞其春夏秋冬云何哉?”


“皆順其氣,如其數。
 

獨六月者,以夏至之日,并動宮音,盡五月。
 

六月者,純宮音也。
 

又樂者,乃舉聲歌舞。
 

夫王氣者,宜動搖,動搖見樂,相奉順,見奉助也。
 

休囚死氣皆欲安靜,不欲見動搖,即不悅喜則戰怒,戰怒則生兇惡奸邪災害矣。
 

是乃自然于地之格性,萬不失一也。”
 

“當動搖何氣乎?愿聞之以為法,不敢逆一氣。”
 

“是常先動其帝氣,其次動王氣,其次動相氣,其次動候氣,其次動微氣。
 

此氣皆在天斗前日進,欲見助興,故動之。
 

其余氣者,皆在天斗後,天氣所背去,氣日衰,故不宜興動。
 

與天反地逆,不合天地之心,故兇。
 

故天之所向者興之,天之所背者廢之,是為知時氣,吉兇安危,可知矣。”
 

“請問今純動五音,五音不足,不成歌舞之曲,如何乎?”


“善哉,子之言也。
 

然但先動故為陰陽者,動則有音聲,故樂動,輒與音聲俱。
 

陽者有音,故一宮、三徵、五羽、七商、九角,而二四六八不名音也。
 

刑者太陰者,無音而作,故少以陰害人。
 

無音而作,此之謂也。”
 

“今軍師何故有音哉?”“善乎,子言也。
 

然,君子有軍師有音,但倡樂卻之耳,不必欲害之也。
 

及怒發且害之時,非有音聲起中而已,不復相告語也。
 

子知之邪?”


“唯唯。真如是,小愚生已覺矣。”
 

“故古者聖人,將從樂者左載,將從刑者右載。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左者陽,右者陰,言各從其類也。”
 

“善哉善哉!”“故吾事為文也,隨天為意,隨地為理,順之者吉且昌,逆之者兇也。
 

與天不同其意,復何所望?故夫天乃有三氣,上氣稱樂,中氣稱和,下氣稱刑。
 

故樂屬于陽,刑屬于陰,和屬于中央。
 

故東南陽樂好生,西北陰怒好殺,和氣隨而往來。
 

一藏一見,主避害也。
 

故樂但當以樂吉事,樂生事,不可以樂兇事,樂死事。
 

自天格法如此,不可反也。
 

真人惻慎吾文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44:59 | 只看該作者

“唯唯。
 

今說音獨說一甲,殊不盡說之。
 

其余當云何,而悉得知其所盡引哉?”


“然宜拘校凡聖賢文,各以家類引之,出入上下大小,莫不相應。
 

以一況十,十況百,百況千,千況萬,萬況無極,眾賢共計,莫不盡得。
 

故但為子舉其端首,不復盡悉言之也。
 

上賢見吾文,自悉得其意;中人見吾文,冀可上及之;小人見吾文,可儀而為之。
 

不犯天地之禁,各使自生善意。
 

盡說之,積文多,反且眩瞀于文,則失其綱紀,令其文亂難理。
 

故當財示其端首,使其自思之耳。”
 

“善哉善哉!”


“行,吾辭小竟,疑乃復來。”
 

“唯唯。
 

請問音聲和,得其意與不得,豈可知邪?”


“然,可知也。
 

帝王之氣,以其天數耳。
 

帝王之氣得勝,教令聲響音得先發,是乃比若夫帝王得先發號施令于天下,則凡人萬物悉隨之而從,天下和平矣。
 

有敢不從為反逆,則死矣,故先發其帝王之氣,其余從矣。”
 

“善哉善哉!”


“然不先發帝王之氣,反先動發休囚之氣,而反當使帝王之氣隨從之,為大反逆也。
 

此者,天地格法也,不可強也。
 

子知之邪?”


“唯唯。”
 

“又五音乃各有所引動,或引天,或引地,或引日月星辰,或引四時五行,或引山川,或引人民萬物。
 

音動者,皆有所動搖,各有所致。
 

是故和合得其意者,致善;不得其意者,致惡。
 

動音,凡萬物精神悉先來朝,乃後動占其形體。
 

故動樂音,常當務知其事,審得其意,太平可致,兇氣可去。
 

真人詳之。”
 

“唯唯。
 

請問樂音者,動引之云何哉?”


“善乎!子之問事也,得其要意。
 

然比若春者先動,大角弦動甲。
 

甲日上則引動歲星,心星下則引動東岳,氣則搖少陽,音則搖木行,神則搖鉤芒,禽則動蒼龍,位則引青帝,神則致青衣玉女。
 

上洞下達,莫不以類來朝,樂其樂聲也。
 

說一以求其類,無窮極也。
 

自精詳索其要意,悉自得也,與凡書文合之,為法式也。
 

故舉樂,得其上意者,可以度世;得其中意者,可以致平,除兇害也;得其下意者,可以樂人也。
 

上得其意者,可以樂神靈也;中得其意者,可以樂精;下得其意者,可以樂身;俱得其意,上帝王可游而無事,樂起而刑斷絕,精神相厭也。”
 

“愿聞樂起刑斷絕意訣。”
 

“善哉,子之言也。
 

然樂者,太陽之精也;刑者,太陰之精也。
 

陽盛則陰服,陰盛則陽服。
 

故樂盛則刑絕也。”
 

“樂何故為陽,刑何。”
 

“音和者,其方和善得也。
 

音不和者,其方兇惡。
 

當為之時,精聽其音。
 

知音者,悉知其事吉兇;不知音者,亦不可知也。
 

陽者,動而有音聲;陰者無聲。
 

故刑多以陰害人。
 

古者聖人,將從樂者,隨天意,亦隨地意。
 

順之者吉,逆之兇。
 

故天三氣,上氣稱樂,中氣稱和,下氣稱刑。
 

故樂屬陽,刑屬陰,和屬中央。
 

故東南陽好生,西北陰好殺,和氣隨而往來,一藏一見,主辟害也。
 

音聲者,即是樂之語談也。
 

占遠占近,皆當合之,日時姓字,分畫境界,王相休廢,更相取合,以為談語,精者聽之無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45:55 | 只看該作者

“善哉善哉!請問以樂除災害奸猾兇惡,象天地法為數,帝當晏早而動搖其樂器,而始唱其聲,以解除愁苦之氣,而致太平哉。”
 

“善哉,子之問法,何其常巧也!皇天久疾災害,憐帝王愁苦,令使真人主問凡疑事邪?諾諾,安坐,吾不敢有可匿也,匿之恐得天責,使吾久被重謫,無益于吾天年。
 

子安坐,詳聽之,為子一二分別道其至意。
 

夫天道,比若循環,周而復始。
 

起樂也,常以時加其王氣,建響斗所加,方響其面,動其音聲。
 

人唱之亦可,各以其音為之。
 

數以六甲五行,五六甲五行,即天地之數也。
 

時氣者,即天地之所響,所興為也。
 

假令立春之日,斗加寅,名為上帝之時,先動大角。
 

月半加甲,二月斗加卯,月半加乙,三月加辰也。
 

他行效此,各次其時氣,晏早為其度數。
 

先動帝音帝弦,次動王音王弦,次動相音相弦,次動候音候弦,次動徵音徵弦,各如其數。
 

此名為承天之教,順地之氣。
 

天地乃自樂用之,而況于人乎?人者,最物之尊者,天之所子也。
 

天乃樂人嚴敬用其數,地乃樂人謹順用其數,此猶比若孝子之順,用父母之教,父母安得不愛而好之乎?今天故使子來問事,吾主為天談,為上太平制數,不敢有可遣力,畏天地之謫,不敢欺諸真人,不敢有可隱匿也。
 

唯不見問,問輒言之。
 

吾睹真人問事□□,承知天欲語,故為子具言。
 

真人得吾道,深思其意,以付下古之人,使其象而為之,以除群災害之屬,上以安天地之氣,下以助帝王為治,令凡人心安不為邪,萬二千物各得其所,豈不樂哉?”“大哉大哉!”“諸真人可謂知之矣。”
 

“請問六洞八方之事,最何等者為吉善,最何等者為兇惡?”“善乎子之問事。
 

然,詳聽之,為子說其意。
 

最相順相樂為善為吉,相逆相愁苦為兇為惡。
 

相順相樂為善聲,相逆相愁苦為兇聲。
 

故樂者乃獨樂相順,樂為善,樂吉事,乃得作樂,兇惡事不得有樂,有樂名為樂兇,兇日多。
 

是故時加帝王之氣、相氣微氣,皆在天斗前,吉事也。
 

天地所樂,欲興起也,天地所共,方興用也,故當樂之、順之、昌之也。
 

休廢之氣,天地所共廢共衰,故當廢之,不宜興樂之,樂之為逆天地心,名為大逆,不順時氣。
 

時氣者,正天之時氣也。
 

天地為法,王相之氣主太平也,囚廢絕氣主兇年。
 

王相之氣多所生,多善事,故太平之歲,凡物具生,多善物,是明證也,天地之大效也。
 

天地之喜善效,乃及見于人民萬物,以是為大效證驗也。
 

故古者聖賢,以是深自占相,自知行之得失也,明以同類同事同氣,占相之也。
 

得同氣類之象,則改性易行,不敢為非也。
 

天地之語言,以此為效,不與人交頭言也。
 

視象類所得,可自知矣。
 

夫囚廢死絕氣少所生,無成善事,是故兇年之歲,少可生,無善應,無善物,是其同事同氣也。
 

是故將太平者,得具作樂,樂者乃順樂王氣,平氣至也,先以道之。
 

兇年者,不得作樂,不得無故興樂,囚廢之氣與天地反逆,故兇年兇事,不得作樂也。
 

故王相之氣,德所居也;囚廢之氣,刑所居也。
 

故有德好生之君,天使其得作樂;無德之君,不得作樂也,是天之明證也。
 

真人知之邪?”故兇歲,少善應。
 

故將太平者具樂者,當順王氣。
 

兇年無故不可作樂,囚廢氣與天地反逆,故兇也。
 

王氣,德所居也;囚廢,刑所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46:24 | 只看該作者

“唯唯,可忄亥哉!今日具問天明師,乃具知天樂意。
 

不問之時,謂作樂但小事,凡人凡事皆得為之也。
 

今日問,乃後不敢妄動搖也。”
 

“善哉曉事生,可謂知文書理,長得天之意矣。
 

太平至,災氣悉去矣。”
 

“謹復重請問心所疑。”
 

“行,平言勿諱也。”
 

“唯唯。
 

今天地之氣,乃半王半休,比若晝夜,無有解已,樂寧可竟日作之邪?獨加王鄉,有王氣時可作邪?”“但始作之時,以其帝王始其,無以休氣始也。
 

歲亦然,月亦然,日亦然,時亦然。”
 

“今愚生未及其意,然欲樂歲,歲在東方卯,以春二月乃樂之。
 

欲樂月,各加其月,日者以王日,時者以王時。
 

如是則可謂得天之道,災氣去矣。
 

如不若此,皆為亂天之紀,生兇災矣。
 

是故古者聖王,深知天地心意,不敢樂兇事。
 

兇事見樂,則兇事日興多,興多不可救,故不當樂之也。
 

天之授性,各自有精神。
 

樂善,善精神至;樂惡,惡精神至。
 

此自然之性也,無有怪也,但愚人不深計之耳。”
 

“善哉善哉!”“真人欲知其大效,此比若天道也。
 

諸清凈者樂歸天,諸沉重者樂歸地,各從其家,無可非也。
 

故樂善得善,樂兇得兇,比若水從下,火從高,不失銖分。
 

真人以此書付有德之君,以示凡人。
 

今太平氣至,天興善,皆使樂善也,不得復有無故樂兇事者也。
 

樂兇事者,乃與天為仇,與地為咎,其過不除。
 

今天上名此樂兇事者,為大反逆之人也。
 

天兇氣,地中諸咎悉且來下歸之也。”
 

“請問卒有急,當以樂樂吉事,時不暇待,加王鄉斗前,當奈何哉?”“善乎,子之問事也,得其要意。
 

然,使樂人居王鄉。
 

不得居王鄉者,令樂人眾人,亦向王請之,亦以其音,亦以其數。
 

如但其人姓字,舉持律歷,音氣相應,亦可順其王相時氣,而依其人使作樂,亦可如此。
 

如此者,皆為順用天地之教,令無災害也。
 

如不若此,有與兇囚氣合者,悉生兇事。
 

又舉音倡樂,亦當以吉,吉音善事。
 

夫王相氣,比若人之有君主,亦不欲聽聞兇事、兇言、兇音也。
 

所以然者,王相之氣乃為皇天主生,主成善事,乃而助天生成也。
 

惡音兇事,不而助天生成凡物,是故王氣不欲樂聞之也,斗前之氣皆不欲樂聞之也。
 

是故古者聖賢帝王,悉積聚善言善事,不內兇惡之事。
 

名為祆言,罪即誅死。
 

其罪未足以誅死,但惡其祆言不祥耳,故殺之也。
 

真人豈知此禁重邪?”“唯唯。
 

可忄亥哉!可忄亥哉!”“子知早忄亥,可長存;不知忄亥,死之根也。
 

一曰先順、樂動天地四時帝氣,一事加三倍以樂天,令天大悅喜,帝王老壽,祆惡滅,天災害悉除去,太陽氣不戰怒,國界安。
 

而知常先動順樂之者,天道為之興,真神為之出,幽隱穴居之人,皆樂來助正也,□□哉!二曰先順、樂動天地四時王氣,再倍以樂地,地氣大悅,不戰怒,令王者壽,奸猾盜賊兵革消,國界興。
 

善下悉樂承順其上,中賢悉出,助國治,地神順養,□□哉!三曰先順、樂動相氣微氣,令中和之氣大悅喜,君臣人民順謹,各保其處,則佞偽盜賊不作,境界保。
 

故和氣日興,王氣生,凡物好善。
 

四曰慎無動樂死破之氣,致劇盜賊,又多卒死者,國界常危難安,致邪氣鬼物甚多,為害甚劇,劇則名為亂擾,極陰之氣致返逆,慎之慎之。
 

五曰無動樂囚廢之氣,多致盜賊,囚徒獄事,刑罪紛紛,甚難安。
 

民相殘傷,致多痼病之人。
 

六曰無動樂衰休之氣,令致多衰病人,又生偷猾人相欺,多邪口舌,國境少財,民多貧困。
 

樂上帝、上王、相微氣三部,今天地人悅,致時澤,災害之屬除去,名為順天地人善氣也,致善事。
 

樂下三部,死破囚休衰之氣致逆災,天時雨,邪害甚眾多,不可禁防也。
 

此諸廢氣動搖樂之,則致惡氣大發泄,賢儒藏匿,縣官失政,民臣難治,多事紛紛,不可不戒之慎之也。
 

天地凡事,有固常法。
 

有氣之鄉,而向尊者欲見樂無氣之鄉。
 

衰死者,不宜見樂。
 

故樂善者,天上名為順政;樂惡者,天上名為逆令。
 

順政者得天力,逆令者得天賊,得天力者致壽,得天賊者致兇咎。
 

所以然者,天之為政猶影響,不奪人所安。
 

樂善得善,樂惡得惡,是復何言!夫善惡安危,各從其類,亦不失也,但愚人不計之耳。
 

是故樂道者,道來聚;樂德者,德來聚;樂武者,武來聚;樂正者,正來聚;樂邪者,邪來聚。
 

何嘗不若此乎?故吾深計天之法,以戒真人也。
 

□□哉,天法不可犯也,故重丁寧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47:20 | 只看該作者

“唯唯。”
 

“所以三倍帝氣樂賢者,帝氣最尊無上,象天尊,故倍樂之。
 

天者,而制御地與人,故三倍之,象天地人也。
 

夫天地人見樂興理,而萬物各得其所,瑞應善物萬二千,為其具出矣,故先樂之也。
 

樂之當詳聽一意,端坐長思,心中悅喜,愉愉然也。
 

忠信至誠,無有惡意,比若對帝王而坐,不敢邪僻。
 

天應其行,祆惡災害之屬莫不悉去。
 

因天為尊,因帝氣為權,自然天述法,故致太平不難也。”
 

“善哉善哉!”“所以再倍王氣樂弦者,王氣象地,地者與人并居,故再倍其樂,樂地也。
 

地與人見樂悅喜,而萬物并理得矣。
 

又地者卑,故其樂少于天也。”
 

“善哉善哉!”“又王氣弱于帝氣,卑于帝氣為一等,故少之也,尊卑相次之法,其分自然也。”
 

“善哉善哉!” 所以三倍帝氣樂弦者,帝氣最尊無上,象天尊,故倍樂之。
 

萬二千物俱生,善氣悉應。
 

所以再樂相氣樂弦者,相氣象地,地與人并居,故再倍其樂,地地也與人并,人見皆悅喜,而萬物并理。
 

“所以樂相氣微氣一行者,相氣微氣象中和人,夫中和人卑于天地,故其樂少。
 

人者,主為天地理萬物,人樂則悅喜為善,為善則萬物理矣,人不樂則為惡,為惡則萬物兇矣。”
 

“善哉善哉!”“又人者,是中和萬物之長也。
 

其長悅喜理,則其萬物事理;其長亂,則其物亂。
 

故先樂其長,以順樂天地人之道也。”
 

“善哉善哉!”“是故上善之氣最尊善,故樂得三重也,以樂善也。
 

是故古者帝王治得善,得天心意者,得重樂也,是其明證也。
 

今太平氣至,故教其興樂也。
 

衰亂之氣應兇年,故不得興樂,如興樂,名為興樂兇衰,天上名之為大逆也,災害之本,禍之所從起,可不慎乎?”“善哉善哉!” “是故其次樂再重,王氣不若帝氣,故樂少。
 

是故治少善者,樂為之衰少。
 

所以衰少者,氣衰不而大善,故不敢重多樂也。
 

中有兇氣,故不敢具其樂也。
 

比若人家七善三惡,則心中為之不而樂,此之謂也。”
 

“善哉善哉!” “夫七善三惡,善多惡少,安而止樂乎?人心中雖樂,時念三惡,則不而純樂,此天性也。
 

乃且盡善,無復一憂,乃而大樂也。
 

故樂以樂善,不以樂兇也。”
 

“善哉善哉!” “吾言乃天明券,書不失一也。
 

是故其次樂一行,相氣微氣,少所而安人,德最少,不而若天地氣也。
 

故乃微少,不而若天地,故少其樂。
 

相氣微氣少所而化,乃其中國,固多惡少善,故不敢多具其樂也,反名為樂兇惡。
 

其善少,故其樂少也。
 

所以少者,但樂其中善者,不敢樂其中兇惡也。
 

樂其中兇惡,比若小人,有七兇三善,三善謫得三從樂,有七兇惡反七愁苦,悒悒安而從樂乎?所以然者,十十為法者,十乃三折之也。
 

帝氣十十皆善,王氣者二善一惡,相氣者二惡一善也。
 

故帝氣者象天,天者常樂生,無害心,欲施與,三皇象之,常純善良,無惡無害心。
 

天如三皇,三皇如天也。
 

故上善之人無一惡,但常欲為善,其象天也,其象真神乎!”“善哉善哉!”“王氣者象地,地者常養而好德,五帝象之也。
 

地雖養者名為殺,故五帝時有刑也。”
 

“善哉善哉!” “相氣微氣者象人,人者無常法,數變易,三王象之,無常法也。
 

夫和氣變易,或前或退,故上下無常。
 

和者睹剛亦隨之,睹柔亦隨之,故無常也。
 

衰死囚亡之氣,象萬物,數變亂,無正相出入,五霸象之。
 

其氣亂兇,故不得有樂也。
 

夫天地之性,樂以樂善,不以樂惡也。
 

夫天地之武以誅惡,不以誅善。
 

天地格法,不可反也。”
 

帝氣樂,三皇象之,如天也。
 

王氣樂,五帝法之,象地好德養物,而時復刑也。
 

微氣者,三王象之,無常法。
 

衰囚亡之氣,五霸象之,其氣亂。
 

天地之有武,以誅惡而遵善,可深察之。
 

“善哉善哉!請問樂以樂善意,愿聞大訣,使愚生心悉解,而不敢復問,豈可聞乎?”“子自若不解邪?”“謹已小解。
 

恐下古之人,積愚迷日久,雖與其文,猶復不解,復令犯天禁,故不敢不問其大訣易知者矣。”
 

“善哉!子之言,得其意。
 

諾,安座方解之。
 

然,夫上善大樂歲,凡萬物盡生善,人人歡喜,心中常樂欲歌舞,人默自相愛,不變爭,自生樂,上下不相克賊,皆相樂,故樂生于善以樂善,天使自然如此也。”
 

“善哉善哉!”“夫大兇年,凡物無一善者,人人皆饑寒,啼呼哭泣,更相克賊,默自生愁苦忿恚,心中不樂,何而歌舞?樂默自廢絕。
 

故兇年惡歲無樂,天使其自然無也,是則明天不樂兇惡之證也。
 

是故樂為樂善生,武為興兇作。
 

是故古者帝王將興者,得應樂善也;將衰者,得應惡也。
 

此者,自然之法也。
 

是故樂生善,善生樂;兇兇生樂武,武生兇;無為生樂,樂生無為;武生亂,亂生武;樂生歌舞,歌舞生樂;兇惡生愁苦,愁苦生兇惡。
 

以吾文見下古之人,使其思之樂之。
 

訣說小竟于此。”
 

“善哉善哉!”右五音樂當所動發前後天地人心意以致太平除災奸致和氣出大訣 ◎闕題吾書中善者,悉使青首而丹目,何乎?吾道乃丹青之信也。
 

青者生,仁而有心,赤者太陽,天之正色也。
 

吾道太陽仁政之道,不欲傷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48:00 | 只看該作者

◎闕題


“請問今太平上皇氣具至,天土理,何所先後,豈可聞乎?”


“今天上為法也,樂者順之以樂,苦者順之以苦。
 

天上之為法如此矣,乃太平氣至,故天上從其樂,以順奉之,大急兵杖而斷刑罰。
 

地上亦然。
 

樂者,陽也,天之經也。
 

兵杖刑罰者,陰也,地之怒也。
 

陰興必傷陽化。
 

今太平氣至,乃天與神、兵共治,故斷刑罰兵杖爭訟,令使察察,萬世不復妄也,皆如日月,不可久蔽藏也。
 

元氣自然樂,則合共生天地,悅則陰陽和合,風雨調。
 

風雨調,則共生萬二千物。
 

凡物樂,則奇瑞應俱出,生萬物之應,精上著天,三光更明察察也。
 

三光樂而合,則四時順行,春樂生,夏樂長,秋樂收,冬樂藏。
 

四時樂喜,五行不逆,則人民興。
 

人民興則帝王壽,帝王壽則凡民樂,凡民樂則精物鬼邪伏矣。
 

精邪伏,則無夭病死之人。
 

無夭傷人,則太平氣至矣,萬國不戰斗,盜賊貪猾絕矣。
 

天地六萬神俱樂喜也,天地真仙人出。
 

天地真仙人出,則正氣悉見,而邪氣悉藏。
 

惡人悉坐自思矣,善人行矣,神人策書盡出,而邪偽文亡矣。
 

人莫不悅樂喜,陰陽和合,同心為一家,傳相生。
 

凡事樂者,無有惡也。
 

凡陰陽樂,則生之始也,萬物所受命而起也,皆與人相似。
 

男女樂則同心共生,無不成也。
 

不樂,則不肯相與歡合也,怒不樂而強歡合,後皆有兇。
 

今吾之文,才舉其大綱,見其始。
 

以樂化之為不善,安可勝記也。
 

已知樂之善,未及不樂之禁,復為開其綱紀。
 

恍惚不樂,不肯并力合心,而共生元氣,著自然也。
 

元氣自然不樂、分爭,不能合身和德,而共生天地也。
 

天地不樂,陰陽分爭,不能合氣四時五行,調風雨,而盛生萬二千物。
 

萬二千物不樂、爭分,多傷死,其歲大兇。
 

凡事不樂、爭分,三光為之失明,帝王愁苦,萬民流亡也;善氣蔽藏,惡氣行也;正神遠去,鬼物興也;萬物人民夭死,無有年也。
 

萬二千國分爭、不樂,刑罰大起,兵革揚也,樂斷廢也,則刑大起,六方不和,則日日兇也。
 

天氣不調,正從此起,而人不知其所由,反歸過以罪上,而責帝王。
 

不得其大過,反下責上,盡逆氣,何能致太平?反致兇。
 

故刑氣日興,樂者絕亡,咎在中古以來,師教時時有設者,反開列兵之門,閉其樂戶,故使邪奸得起,不可卒止。
 

大咎在此,故今天上洞平氣至,大縱樂,除刑罰也。
 

地上亦然。
 

吾不能勝記縱樂之為善也,縱樂之為惡也。
 

是故陰陽之道,從天上,盡地下,旁行無窮極。
 

牝牡之屬,相嬉相樂,然後合心,共生成,共為理,傳天地之統,御無極之術。
 

設使不相嬉,不肯合心為一,肯共生共成,共為理,共傳天地之統,御無窮之術?力以刑罰,威而合之,久久猶敗。
 

相背分爭,陰陽相克賊害,不可禁止也。
 

正使父子、子母、夫婦極親,會相害也,共亂天道,斷無世也。
 

其大過所致,如此矣。
 

樂為天之經,太陽之精。
 

孝為地之經,太陰之精。
 

故樂者倡始,倡生,倡合樂成功。
 

天者常嬉善嬉生,故常與天合,與同氣也。
 

樂合乃能相生,當有上下,故樂為天為上,孝為下象地。
 

地者下,承順其上,陰事其陽,子事其父,臣事其君。
 

君上事天,地亦事天,天事其上,故與地同氣,故樂與孝,最順天地也。
 

《易》者理陰陽氣,八風為節,與六甲同位,陰陽同體,與天地連身,故為神道也。
 

刑者,絕洞陰戰不和之氣也,故常隨陰節而起。
 

刑者,得陰而劇,得春夏而服,得秋冬而興。
 

盜賊得夜而起,奸邪得幽冥間處而作,鬼物諸病得冥而發,怨咎得險狹而聚相殺也。
 

此則不樂從刑之大征,可不慎乎?” “愚生畏之。”
 

“子知畏之,壽之征也;不知畏之,禍之門也。
 

戒之慎之!是故天上為政,各縱樂以為化本。
 

人人使俱自樂相化,坐思其過得失,莫為善易哉。
 

天上為政如此也,地上亦然。
 

故理欲疾平者,務斷分急刑罰,倡樂為先,皇平之氣立至矣。”
 

“請問天上太平氣自時來至也,人皆當自化為善,萬物自當平安無病。
 

令天上為法,何故反以人倡之,作樂以相化乎?”“凡事在其先導之、教之。
 

善惡,是化之先也,開蒙愚之門也。
 

故天將有可為,皆先倡其先,其象見于天,神文出,古者聖人象之為作意。
 

故上三皇乃教化以道,其人民盡有道,物亦然。
 

五帝教化多以德,其人民多類經德也,物亦然。
 

三王教化多以文,其人民多文,物亦然。
 

五霸教化多以武,其人民多悉武好怒,尚強勇,此非悉化之首也。
 

故善人之鄉者多善人,惡人之鄉者多惡人,此非相易也。
 

凡天上、天下之事,各自有師法,各象其師法,而所化悉相類似。
 

天者好生興物,物不樂,不肯生。
 

今天上皇平洞極之氣俱出治,陽精昌興,萬物莫不樂喜,故當象其氣而大縱樂,以順助天道。
 

好是,則天道大喜。
 

今帝王理平,人民壽,故其縱樂,以奉天道,又使各坐思自化,何有各乎?又樂者,天也,陽精也,陽與則陰精伏,猶如春夏起,秋冬伏,自然之式也。
 

真人務順吾書言,刑自絕。
 

為化如此,與神無異。
 

故理難平,化失之耳。”
 

“今天道自有衰盛吉兇,何反言師化之首乎?”“天地不與人語也,故時時生聖人,生聖師,使傳其事,此主天。
 

時且吉樂,故生善師,使善言善化。
 

天道將亂兇衰,則生惡師,使教化惡也。
 

是主化天道,且自善自惡之征也者。
 

夫且樂歲生善物多,五谷成以食人,其人好善。
 

天且惡歲生惡物多,善者少,以惡物食人,其人色惡。
 

是其化人之師明征也。
 

故善師出,惡師伏,是天盛衰之征,是主天也。
 

今天道大周,故使吾下善說,真人善事,樂其化為上善,故以第一事教之。
 

天周備其事,具者必樂。
 

子知其意,若人、物周遍,有其家為其樂。
 

今天周遍,有何不樂,而曰兇乎?此書萬世不改,天上之化如此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53:27 | 只看該作者

太平經

 

●庚部之十五(卷一百十七)
 

◎第二百七  天樂得善人文付火君訣
 

“今真人積善又賢,事事通。
 

今天上皇洞平氣具至,今天上欲有可急得,子亦豈知之乎哉?”


“小生性愚且蒙,不及,唯天師。”
 

“行,諸真人安坐,為子悉陳之。
 

今天上樂得善人,可以調風雨,而具生凡物者。
 

初天地開辟以來,人為善者少,少而中天意者。
 

天常以是為憂患,而今地上人無中天上可求者。”
 

“今天上何不自生人,而反乃取于地上人乎?”“夫天地之生凡物也,兩為一合。
 

今是上天與是下地為合,凡陽之生,必于陰中,故乃取于此地上人也。
 

又人含陰陽氣之施,必生于土泉,故皆象其土而生也。
 

故五方異俗,天下小小而不同。
 

故萬二千國一部中人,不相似也。
 

子知之乎?”“唯唯。”
 

“人生而常善者付于父,故善人上付于天也。
 

萬物之精善者,上合為天,為三光也。
 

其中者付于人,使其仕,順陰陽而理萬物也。
 

其下者付于土,使步行而作事也。
 

真人知之乎?”“唯唯,善哉善哉!” “是故今天上欲調風雨,具生萬物,樂得善人,故吾見遣,下簡索之也。
 

以文付真人,以與謹民,令付上火精道德之君,使以示天下人,共思吾書言。
 

故以付真人,慎毋斷絕,子且病之,加戒慎事!” “唯唯。
 

今愚生以為天上乃無極,而正獨與此下地為合乎?”“善哉!子之難也。
 

天雖上行無極,亦自有陰陽,兩兩為合。”
 

“今地下亦自有合乎?”“然,地亦自下行何極,亦自有陰陽,兩兩為合。
 

如是一陰一陽,上下無窮,傍行無竟。
 

大道以是為性,天法以是為常,皆以一陰一陽為喉衿,今此乃太靈自然之術也,無極之政,周者反始,無有窮已也。
 

欲為真人分別一二而陳道之,真人會不而知之耳。
 

故略為子舉其端,見其始,著其大綱,自思出其紀,令天下地上賢聖自美之耳。
 

子知之耶?”“唯唯,愿聞其教。”
 

諾,自詳記吾言。
 

于吾教,子上而息。”
 

“唯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樓主| 發表於 2012-9-27 15:54:21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百八 天咎四人辱道誡
 

“今天上有何大憎惡,名為天咎。
 

真人學用日久,豈亦深知之邪哉?”


“今愚生不及何等也,愿聞之。”
 

“然古今諸為道者,乃皇天之所取法也。
 

最善之稱,冠無上,包無表,內無里,出無間,入無孔,天下凡事之師也。
 

生之端首,萬事之長,古今聖賢所得之長。
 

今帝王之所以得天心,以自安民之父母,凡化之所從起也。
 

真人知之邪?”“唯唯。”
 

“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見污辱也。
 

而今學為道者,皆為四毀之行,共污辱皇天之神道,并亂地之紀,訖不可以為化首,不可以為師法,不可以為父母,俱共毀敗天之寶器,天之皆名之,名為大反逆之子。
 

汝居地上,不中師法,上天安而反中師法哉?子欲知其審實,此若小人居民間,不中師法也。
 

至于帝王之前,寧而中師法不哉?如使處下不中師法,而上天反畜之,以為師法中類,天上與帝王之前,反當主畜積邪惡之人邪哉?故天上深知其失道意非,故疾咎之也。
 

今洞上皇平氣至,不而復容此四人。
 

此四人也,乃使天上、天下共賤為道者,反名為惡子。
 

是故令使人道日衰消,休廢不復起。
 

今天下之人共為惡,正此四人所毀敗也。
 

今天上大憎咎之,故欲更選七也。
 

真人知之邪?” “愚生今受性頑鈍,訖能不解,何謂也?愿聞之。”
 

“子尚不即解,何望于俗人哉?諾。
 

開耳精聽,為子詳陳道大瑕病所起,使天下後學者,令昭然知其失道也。
 

其第一曰不孝,第二曰不而性真,生無後世類,第三曰食糞飲其小便,第四曰行為乞者。
 

故此四人者,皆共污辱天正道,甚非所以興化而終古為天上、天下師法者也。
 

假令得道上天,天上簡問之,盡為惡人。
 

今不可以調風雨,而興生萬二千物,為其師長也。”
 

“可忄亥哉!可忄亥哉!小生聾暗,訖不知有過于天。
 

今唯皇天明師,愿見為復重察察,分別解之,冀蒙心得更開。”
 

“行詳聆聽,為真人具道其意,使可終古以為萬世之法。
 

後生謹良為道者,不復犯天禁,令使得道而上天,天上更喜之。
 

比若地上帝王得善人,與共為治,亦喜之也。
 

故天上所進,地上亦然,豈不善哉!”“唯唯,聞命矣。”
 

“道者,乃皇天之師,天之重寶珍物也。
 

為者,其行當若天;成道者,當上行,天乃好愛之仕也。
 

今或有過誤,得道而上天者,天上受如問之,反皆有不謹孝之行。
 

道為化首,天為人師法,何可反主畜舍,匿養天下不謹孝子哉?子親有此惡行,而天何宜使此人長生,與其共事乎!若此,天反當主舍此惡人反逆之子邪?地上尚不仕,天安肯仕之乎?故不孝而為道者,乃無一人得上天者也。
 

雖去,但悉見欺于邪佞鬼耳,會皆住死于不毛之地,無人之野,以戮其形。
 

天之應人如影響,安得行惡而得善者乎?古今希有之也。
 

地王雖為道,前後眾多者,其度者少。
 

今天上乃少善人,無可與共事者也,其行悉兇惡也。”
 

“如是,天何不即殺之,乃使到不毛之地,無人絕氣之野乎?”“所以不即滅殺之者,天地之間,其氣集多所,而畜容,故名為中和。
 

比若人和,無不而包容也,故得須臾。
 

天者,主執清明,比若居帝王之前,不可得容奸惡人也。
 

故天上本不與等子為治也,地上亦然也。
 

天不與不謹孝子為治,比若聖王不與不謹孝人為治也。
 

聖王尚不肯與為治,天何肯獨與為治乎哉?古者聖賢,所以不與為治者,乃深睹天法,象天為行也。
 

與愚者為治,天即大恨矣。”
 

“何以明之?”“人君與之為治,天為其多災變怪,夷狄數來,是明天恨惡之證也,與重視合矩、券書何異哉?今天乃見人與之為治,尚憎惡疾之,何肯乃自與其共事乎?人所惡,天亦惡之也;人所愛,天亦重愛之也。
 

是故古者賢聖睹天意深,故常象天而為行,不敢失銖分也。
 

故而常獨與天厚,得天心也。
 

如不與天心合,不得天心,則大兇矣。
 

人行尚如此,何況今乃當為天上簡士哉!天上簡士,乃當與天共事,治無窮極之術也,長相與并力同心調氣。
 

真人寧解不邪?宜自慎!吾言純天心意也,不可犯也,犯者死矣,□□哉。”
 

“善哉善哉!愚生心意,一善解于是。”
 

“子尚裁一善解,俗人不解,冥冥憒憒是也。
 

天疾之,故使吾下大言,具出天法。
 

自是之後,學者戒之慎之!
 

今天乃貴重傳相生,故四時受天道,教傳相生成,無有窮已也,以興長凡物類。
 

故天者名生,稱父,地者名養,稱母。
 

因六甲十二子八卦之氣以為紀,更相生,轉相使,故天道得常在,不毀敗,是常行施化之功也。
 

今學道者,純當象天為法,反多純無後,共滅消天統。
 

其貞者,尚天性也,氣有不及。
 

其不貞者,強為之壅塞,陰陽無道,種其施于四野,或反棄殺、窮其妻子而去者,是皆大毀失道之人也,無可法。
 

是大兇一分之人也。
 

不可以為人師法,安而中天師法乎?
 

夫皇天,乃是凡事之長,人之父母也,天下聖賢所取象也,何用等失道,妄為無世類之子,為與共事乎?如天但與此子共為治,天名為主舍匿惡人,興兇術,何可以為聖,治人上師乎?故不舍止之也。
 

古者聖人大賢尚知諱,不肯與無後世類之人共事,與之為治,悉不得天心。
 

故聖賢,天使其皆貴重有後世,而共憎惡人無後世也。
 

聖人乃深知天意,故獨常法象之,不失銖分也,而況天乎哉?今天上久純無善人,故使吾下大語,以示敕後來,使愚者悉自知。
 

若天上仕此人,天上反當主聚無後世人邪?行如此,反得上天,天上反愛無後世而不好生邪?故皆死于不毛地、不生之土、無人之野,令使各歸其類也。
 

汝不好生,與天反,故投汝不生之處。
 

汝好無人,故投汝無人之野。
 

俗人冥冥不睹,則言其已度世矣,實不也。
 

吾不敢欺真人也,吾親以天上行而下,睹與不睹,比若示盲者以日,言人欺之,反掩其口而笑,愚者比若此矣。
 

真人慎之,天上所惡也,上亦然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8: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