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文觀止】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08:27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石鐘山記

 

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是說也,人常疑之。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枹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

 

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

 

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

 

舟迴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余是以記之,蓋歎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08:56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

 

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

 

故申、呂自嶽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

 

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

 

是孰使之然哉?

 

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

 

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

 

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

 

故公之精誠,能開衡山之雲,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鎛、李逢吉之謗;能信於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

 

蓋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

 

自是潮之士,皆篤於文行,延及齊民,至於今,號稱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

 

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後,民以出入為艱。

 

前太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

 

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

 

民既悅服,則出令曰:「願新公廟者,聽。」

 

民讙趨之,卜地於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廟成。

 

或曰:「公去國萬里,而謫於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於潮也審矣。」

 

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焄蒿悽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

 

元豐七年,詔封公昌黎伯,故牓曰「昌黎伯韓文公之廟」。

 

潮人請書其事於石,因為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

 

其詞曰:

 

●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

 

天孫為織雲錦裳,飄然乘風來帝旁。

 

下與濁世掃秕糠,西遊咸池略扶桑。

 

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滅沒倒景不可望。

 

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歷舜九嶷弔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蛟鱷如驅羊。

 

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

 

犦牲雞卜羞我觴,於粲荔丹與蕉黃。

 

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09:26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劄子

 

蘇軾 

 

●臣等猥以空簄,備員講讀。

 

聖明天縱,學問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為。

 

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

 

若已經效於世間,不必皆從於己出。

 

●伏見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為帝師。

 

論深切於事情,言不離於道德。

 

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

 

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但其不幸,仕不遇時。

 

德宗以苛刻為能,而贄諫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為術,而贄勸之以推誠;德宗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為先;德宗好聚財,而贄以散財為急。

 

至於用人聽言之法,治邊馭將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數。

 

可謂進苦口之樂石,鍼害身之膏肓。

 

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

 

●臣等每退自西閣,即私相告言,以陛下聖明,必喜贄議論。

 

但使聖賢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時。

 

昔馮唐論頗、牧之賢,則漢文為之太息;魏相條鼂、董之對,則孝宣以致中興。

 

若陛下能自得師,莫若近取諸贄。

 

夫六經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為治。

 

但聖言幽遠,末學支離,譬如山海之崇深,難以一二而推擇。

 

如贄之論,開卷了然。

 

聚古今之精英,實治亂之龜鑑。

 

臣等欲取其奏議,稍加校正,繕寫進呈。

 

願陛下置之坐隅,如見贄面,反覆熟讀,如與贄言。

 

必能發聖性之高明,成治功於歲月。

 

臣等不勝區區之意,取進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09:49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前赤壁賦

 

蘇軾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相與枕籍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0:13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後赤壁賦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

 

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

 

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栖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

 

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

 

夢一道士,羽衣翩仙,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

 

問其姓名,俛而不答。

 

「鳴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顧笑,予亦驚悟。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0:42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三槐堂銘

 

蘇軾 

 

●天可必乎?

 

賢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

 

二者將安取衷哉?

 

吾聞之申包胥曰:「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

 

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

 

善者以怠,惡者以恣。

 

盜跖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惡之報,至於子孫,而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見所聞所傳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

 

●國之將興,必有世祿之臣,厚施而不食其報。

 

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於漢、周之際,歷事太祖、太宗。

 

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於時。

 

蓋嘗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於景德、祥符之間。

 

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於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晉公修德於身,責報於天,取必於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餘年,位不滿其德。

 

天將復興王氏也歟?

 

何其子孫之多賢也!

 

世有以晉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

 

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信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遊。

 

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銘之。

 

銘曰:「嗚呼休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

 

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歸視其家,槐陰滿庭。

 

吾儕小人,朝不及夕。

 

相時射利,皇卹厥德。

 

庶幾僥倖,不種而穫。

 

不有君子,其何能國?

 

王城之東,晉公所廬。

 

鬱鬱三槐,惟德之符。

 

嗚呼休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1:03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方山子傳

 

蘇軾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

 

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

 

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晚乃遯於光、黃間,曰歧亭。

 

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

 

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

 

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

 

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

 

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

 

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時豪士。

 

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

 

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

 

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富樂。

 

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

 

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汙,不可得而見。

 

方山子儻見之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1:23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六國論

 

蘇轍 

 

●愚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於滅亡。

 

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

 

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

 

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韓、魏塞秦之衝,而蔽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

 

●昔者范雎用於秦而收韓,商鞅用於秦而收魏。

 

昭王未得韓、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齊之剛、壽,而范雎以為憂。

 

然則秦之所忌者,可以見矣。

 

秦之用兵於燕、趙,秦之危事也。

 

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於前,而韓、魏乘之於後,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

 

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於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邪?

 

委區區之韓、魏,以當虎狼之強秦,彼安得不折而入於秦哉?

 

韓、魏折而入於秦,然後秦人得通其兵於東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禍。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安於其間矣。

 

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

 

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於內以陰助其急。

 

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

 

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

 

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

 

至使秦人得間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1:45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

 

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

 

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

 

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

 

恐遂汨沒,故決然捨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

 

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

 

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遊,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

 

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

 

轍之來也,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

 

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

 

嚮之來,非有取於升斗之祿。

 

偶然得之,非其所樂。

 

然幸得賜歸待選,使得優游數年之間,將歸益治其文,且學為政。

 

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2:07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

 

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

 

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

 

濤瀾洶湧,風雲開闔。

 

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

 

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今乃得翫之几席之上,舉目而足。

 

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

 

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

 

此其之所以為快哉者也。

 

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

 

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蓋有諷焉。

 

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

 

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稽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

 

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雲,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

 

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2:31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寄歐陽舍人書

 

曾鞏 

 

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

 

反覆觀誦,感與慚并。

 

●夫銘誌之著於世,義近於史,而亦有與史異者。

 

蓋史之於善惡,無所不書。

 

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後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

 

或納於廟,或存於墓,一也。

 

茍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此其所以與史異也。

 

其辭之作,所以使死者無有所憾,生者得致其嚴。

 

而善人喜於見傳,則勇於自立;惡人無有所紀,則以媿而懼。

 

至於通材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於篇,則足為後法。

 

警勸之道,非近乎史,其將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孫者,一欲褒揚其親,而不本乎理。

 

故雖惡人,皆務勒銘以誇後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後之作銘者,當觀其人,茍託之非人,則書之非公與是,則不足以行世而傳後。

 

故千百年來,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銘,而傳者蓋少。

 

其故非他,託之非人,書之非公與是故也。

 

●然則孰為其人而能盡公與是歟?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

 

蓋有道德者之於惡人,則不受而銘之;於眾人,則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跡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惡相懸而不可以實指,有實大於名,有名侈於實。

 

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惡能辨之不惑,議之不徇?

 

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

 

而其辭之不工,則世猶不傳,於是又在其文章兼勝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豈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雖或並世而有,亦或數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傳之難如此,其遇之難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謂數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銘其公與是,其傳世行後無疑也。

 

而世之學者,每觀傳記所書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則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況其子孫也哉!

 

況鞏也哉!

 

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傳之之繇,則知先生推一賜於鞏而及其三世。

 

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

 

抑又思若鞏之淺薄滯拙而先生進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

 

潛遁幽抑之士,其誰不有望於世?

 

善誰不為,而惡誰不媿以懼?

 

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孫?

 

為人之子孫者,孰不欲寵榮其父祖?

 

此數美者,一歸於先生。

 

●既拜賜之辱,且敢進其所以然。

 

所諭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詳焉。

 

媿甚,不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2:54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贈黎安二生序

 

曾鞏 

 

●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千言,辱以顧余。

 

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復馳騁,窮盡事理。

 

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

 

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

 

●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將行,請余言以為贈。

 

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於心矣,乃將以言相求於外邪?」

 

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於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於里人。」

 

●余聞之,自顧而笑。

 

夫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此余所以困於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

 

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於里之人。

 

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止於笑乎?

 

●然則若余之於生,將何言哉?

 

謂余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

 

生其無急於解里人之惑,則於是焉必能擇而取之。

 

遂書以贈二生,并示蘇君以為何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3:15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

 

嗟乎!

 

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

 

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3:35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同學一首別子固

 

王安石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

 

其師若友,豈盡同哉?

 

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曰:學聖人而已矣。

 

學聖人,則其師若友,必學聖人者。

 

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

 

其相似也適然。

 

●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

 

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後已。

 

正之蓋亦嘗云爾。

 

●夫安驅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於其堂,舍二賢人者而誰哉?

 

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願從事於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

 

官有守,私有繫,會合不可以常也。

 

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3:58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在華山之陽名之也。

 

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遂與之俱出。

 

●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遊之樂也。

 

●於是予有歎焉。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此予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4:23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一‧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

 

王安石 

 

●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

 

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之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

 

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辯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

 

寶元時,朝廷開方略之選,以招天下異能之士。

 

而陜西大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爭以君所為書以薦,於是得召試,為太廟齋郎,已而選泰州海陵縣主簿。

 

貴人多薦君有大才,可試以事,不宜棄之州縣。

 

君亦常慨然自許,欲有作為。

 

然終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

 

噫!

 

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無眾人之求,而有所待於後世者也,其齟齬固宜。

 

若夫智謀功名之士,窺時俯仰,以赴勢物之會,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勝數。

 

辯足以移萬物,而窮於用說之時;謀足以奪三軍,而辱於右武之國,此又何說哉?

 

嗟呼!

 

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揚子縣甘露鄉某所之原。

 

夫人李氏。

 

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戶參軍;琦,太廟齋郎;琳,進士。

 

女子五人,已嫁二人:進士周奉先,泰州泰興縣令陶舜元。

 

●銘曰﹕「有拔而起之,莫擠而止之。嗚呼!許君而已於斯,誰或使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4:41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二

 

篇名 作者 目錄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濂

 

閱江樓記 宋濂

 

司馬季主論卜 劉基

 

賣柑者言 劉基

 

深慮論 方孝孺

 

豫讓論 方孝孺

 

親政篇 王鏊

 

尊經閣記 王守仁

 

象祠記 王守仁

 

瘞旅文 王守仁

 

信陵君救趙論 唐順之

 

報劉一丈書 宗臣

 

吳山圖記 歸有光

 

滄浪亭記 歸有光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王世貞

 

徐文長傳 袁宏道

 

五人墓碑記 張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5:02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二‧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灩澦之虞。

 

跨馬行篁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顛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掉栗。

 

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尺寸,輒糜碎土沈,下飽魚鱉。

 

其難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遊;非材有文者,縱遊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於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雲、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

 

英雄俊傑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遊眺飲射賦咏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

 

既覽,必發為詩,以記其景物時世之變,於是其詩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余於京師。

 

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於山水之助者侈矣。

 

●余甚自愧,方余少時,嘗有志於出遊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

 

及年壯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

 

逮今聖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余齒已加耄矣!欲如庭學之遊,尚可得乎?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於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

 

得無有出於山水之外者乎?

 

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余,余將不一愧而已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5:23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二‧閱江樓記

 

宋濂 

 

●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於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

 

逮我皇帝,定鼎於茲,始足以當之。

 

由是聲教所暨,罔間朔南,存神穆清,與道同體,雖一豫一游,亦思為天下後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蜿蜒而來,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

 

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於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云。

 

●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祕,一旦軒露。

 

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

 

當風日清美,法駕幸臨,升其崇椒,憑欄遙矚,必悠然而動遐思。

 

見江漢之朝宗,諸侯之述職,城池之高深,關阨之嚴固,必曰:「此朕櫛風沐雨、戰勝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廣,益思有以保之。

 

見波濤之浩蕩,風帆之下上,番舶接跡而來庭,蠻琛聯肩而入貢,必曰:「此朕德綏威服,覃及外內之所及也。」

 

四夷之遠,益思有以柔之。

 

見兩岸之間,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捋桑行饁之勤,必曰:「此朕拔諸水火,而登於衽席者也。」

 

萬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觸類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樓之建,皇上所以發舒精神,因物興感,無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閱夫長江而已哉。

 

●彼臨春、結綺,非弗華矣;齊雲、落星,非不高矣。

 

不過樂管絃之淫響,藏燕、趙之豔姬,一旋踵間而感慨係之,臣不知其為何說也?

 

雖然,長江發源岷山,委蛇七千餘里而始入海,白湧碧翻。

 

六朝之時,往往倚之為天塹。

 

令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

 

然則果誰之力歟?

 

逢掖之士,有登斯樓而閱斯江者,當思帝德如天,蕩蕩難名,與神禹疏鑿之功,同一罔極。

 

忠君報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興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記。

 

故上推宵旰圖治之切者,勒諸貞珉。

 

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懼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1 16:15:47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卷十二‧司馬季主論卜

 

劉基 

 

●東陵侯既廢,過司馬季主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

 

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

 

吾聞之:『蓄極則洩,閟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

 

僕竊有疑,願受教焉!」

 

●季主曰:「若是,則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為?」

 

東陵侯曰:「僕未究其奧也,願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嗚呼!天道何親?惟德之親。

 

鬼神何靈?因人而靈。

 

夫蓍,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

 

人,靈於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

 

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

 

有昔者,必有今日。

 

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露蛬風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鬼燐螢火,昔日之金缸華燭也;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峰也;丹楓白荻,昔日之蜀錦齊紈也。

 

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

 

是故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春一秋,物故者新。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君侯亦知之矣!

 

何以卜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6:14 , Processed in 0.3125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