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0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台秘要 乳石陰陽體性並草藥觸動形候等論並法103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8 10:1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外台秘要 卷卅七 乳石陰陽體性並草藥觸動形候等論並法一十七首1035

 

延年秘錄論曰︰乳者,陽中之陰,石者,陰中之陽,乳石從來陰陽精體。

 

處至陰之裹,有正陽伏其中,正陽之中,復在至陰之裹,故陽生十一月甲子後服乳。

 

陰生五月甲子後服石,陰陽發明,互相為用而服之,皆理於內不泄於外也。

 

夫人膚虛,皆帶風氣,處人全軀,常經含象,理之有法,則禍害不生,乖於時候,則危瘵立至,竊覽古法,皆云四月服石。

 

此謂浮學,不曉由來,按聞承開服石,僉曰四月雖開而未平。

 

六月謂得氣之節,他皆仿此,常以不全行之。

 

(通按雖開而未五字疑有闕)舊論曰︰神農桐君,深達藥性,所以相反畏惡,備於本草,但深師祖學道洪,道洪所傳,何所依據云。

 

鐘乳動術,令人頭痛目疼,木動鐘乳,即胸塞氣短,海蛤動乳,即目疼氣短,雖患不同。

 

其療一矣,如與上患相應,速服蔥白豉湯,其五石大散自後人發動將療。

 

亦非古法,乃云鐘乳與術更互相動,本草既無成文,但學人穿鑿今但依頭疼目痛,胸塞氣短証候。

 

速服蔥白豉湯蔥白(切一斤去青) 香豉(三升綿裹) 吳茱萸(一升) 甘草(三兩炙切) 上四味,以水一斗半先煮蔥白,澄清取八升,內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訖,令人按摩搖動,口中嚼物,然後仰臥覆以暖衣,汗出,去衣服湯,熱歇,即便冷濤飯醬脯等物,任意食之。

 

(千金用蔥半斤豉二升甘草人參各三兩無吳茱萸 若服此不解復服甘草湯方)甘草(三兩炙) 桂心(二兩) 豉(二升) 蔥白(半斤) 上四味合服如上法,若服此已解,肺家猶有客熱餘氣,復服桂心湯方。

 

桂心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人參 甘草(各二兩炙) 蔥白(半兩) 豉(二升) 上六味合服如前法。

 

(出千金)防風細辛動硫黃,令人煩熱,腳疼腰痛,或嗔忿無常,或下痢不禁,防風細辛能動硫黃。

 

而硫黃不能動彼,才覺發,便服杜仲湯方。

 

杜仲(三兩) 枳實(炙) 甘草(炙) 梔子仁(十四枚) 李核仁(去皮各二兩) 豉(二升) 上六味合服如上法,若不解,復服大麥奴湯方。

 

大麥奴(四兩) 甘草(炙) 人參 芒硝 桂心(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半斤) 上六味合服如上法,若服此已解,脾腎猶有餘熱氣或冷,復服人參湯方。

 

人參 乾薑 甘草(炙) 當歸(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合服如上法。

 

(出千金)附子白石英兩更相觸,若白石英先發,令人煩熱腹脹,若附子先發,令人嘔逆不食,或口噤不開,或言語難,手足酸疼,初覺宜服生麥門冬湯方。

 

生麥門冬(四兩去心) 甘草(二兩炙) 麻黃(二兩去節) 豉(二升) 上四味切,先以水一斗煮麻黃,掠去沫訖,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服訖,若按摩臥覆取汗,候藥氣散,溫飯醬菜脯等任食,若熱未退,更服大黃湯方。

 

大黃(三兩別漬) 甘草(二兩炙) 梔子(二十九枚劈) 豉(二升)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甘草梔子,取二升半,然後下大黃煎三四沸,去滓,分三服,得下便止,不下當盡服,一法若煩熱,加細辛一兩,若熱勢未除,視瞻高而患渴,復服栝蔞湯方。

 

生栝蔞 大麥奴(各四兩) 甘草(二兩炙) 蔥白(半斤) 豉(二升) 上五味合服如上法,稍稍一兩合服之,隱約得一升許。

 

便可食少糜,動熱若已解,胃中有餘熱,復服芒硝湯方。

 

芒硝 桂心(各二兩) 通草 甘草(炙各三兩) 白朮(一兩) 大棗(二十枚擘) 李核仁(二十一個去皮) 上七味合服如上法,若腹脹,去芒硝,加人參二兩。

 

(出千金)人參動紫石英,令人心急而痛,或驚悸不得臥,或恍惚忘誤,失性發狂,或昏昏欲眠,或憒憒喜嗔,或瘥或劇,乍寒乍熱,或耳聾目暗,又防風雖不動紫石,而紫石猶動防風,為藥中亦有人參,緣防風動人參,轉相發動,令人心痛煩熱,頭項強,才覺發,宜服麻黃湯方。

 

(千金服後人參湯)麻黃(二兩去節) 人參(一兩) 甘草(二兩炙) 蔥白(切一升) 豉(一升) 大麥奴(一把) 上六味切,以酒五升湯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良。

 

又解服人參湯法人參(三兩) 細辛(一兩炙) 白朮(二兩) 桂心(二兩) 豉(三升)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 盛,加大黃黃芩梔子各三兩。

 

(出千金有甘草二兩)若忘誤狂發猶未除,服麥門冬湯方。

 

(在後 石發下)若心有餘熱氣,更服人參湯方。

 

人參 防風 甘草(炙各三兩) 桂心(二兩) 生薑(切) 白朮(各一兩) 上六味合服如上法。

 

(出千金)桔梗動赤石脂,令人心痛寒噤,手腳逆冷,心中煩悶,赤石脂動桔梗,令人頭痛目赤,身體壯熱,始覺發,宜溫清酒飲之,隨能解,須酒勢行則解,亦可服大麥 方。

 

大麥熬令汗出,燥止,勿令大焦,舂去皮,細搗篩,以冷水和服之,入蜜亦佳。

 

(千金翼云炒去皮蒸令熟曝乾香搗篩)石無所偏對,發則令人心急口噤,骨節疼強,或節節生瘡,將食太過,發則多壯熱,以冷水洗浴,然後用生熟湯五六石灌之,食少暖食,飲少熱酒,行步自勞,即服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半斤去心) 豉(二升) 蔥白(半斤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覆暖衣,汗出即瘥。

 

一法加甘草三兩,人參一兩半。

 

千金又有桂心二兩,云始覺發,即服蔥白豉湯,用蔥白半斤,豉二升,甘草二兩炙,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若散發,身體卒生瘡,即服麥門冬湯。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10:34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