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3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深諳風水之學? 陳去病為孫中山選擇墓地經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3 16:0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深諳風水之學? 陳去病為孫中山選擇墓地經過


1925年元月初,孫中山先生赴北京與馮玉祥“共商國是”,不幸確診患了肝癌,同月下旬由協和醫院回行館改用中藥治療。


各地國民黨要員聞訊紛紛赴京探視,其中就有護法期間擔任過非常國會秘書長、大總統府諮議,時任江蘇臨時省党部監察委員的陳去病先生。
   

3月上旬的一天,孫中山病勢垂危,昏睡了過去。


宋慶齡、孫科及汪精衛、何香凝等就在病榻一角商議後事,汪精衛主張孫總理身後葬于北京景山。


不料,孫中山突然翻過身來,說:“不對,不對,我要葬在紫金山。”眾人愕然驚視。
   

3月12日,國父孫中山拋下奮鬥了40年的國民革命,與世長辭。


治喪籌備委員會在一片悲泣聲中舉行首次會議,會上,汪精衛困惑地說:“總理明言葬於紫金山,但不稔山在何處?”


陳去病站起來說:“就是明孝陵所在地鐘山。”眾人仍然不大明白,陳有根有據一一道來。


汪精衛當即請陳撰寫成文,於是就有了《紫金山考》,由各日報刊出。
   

文章對紫金山名目的來龍去脈、歷史沿革及狀貌特徵考證得清清楚楚。


西元333年,楚威王戰勝越國,在紫金山掘山埋金以鎮王氣,因而此山得名金陵山。


漢時改稱鐘山,三國東吳為避孫權祖父名諱,據山北有漢秣陵尉蔣子文墓,改名蔣山。


南朝時,因山在城北,又叫北山。


明嘉靖十年由於孝陵在鐘山而改名神烈山。


山上裸露著斷層的紫色礫石,在陽光照射之下,遠望呈紫金色,所以別稱“紫金山”。


紫金山是天目山的分支,寧鎮山的餘脈,周長70裏,北高峰、小茅峰和天堡山三峰並峙,狀如筆架……
 

文章見報的同時,國民黨中央成立了葬事籌備處,擬定了主要的幾項工作程式:
   

一、選定墓址,


二、測量墓地,


三、交涉圈地,


四、徵集圖案,


五、招標興工。


看來,前三項工作,讓陳去病參與那是再好不過了。


於是馬上行動,陳去病以葬事籌備委員的身份先赴南京選擇墓地。


一到南京,陳馬不停蹄地登上紫金山,逐一踏勘。


山南,紫霞洞的左邊發現有個降壇,陳氏斷定是故城的遺址,這裡朝南向陽,是修建陵墓的好地方,同行聽了一致贊同,墓穴選址的初步方案產生了。


4月21日,宋慶齡等來南京出席追悼孫中山大會,23日在紫金山觀察地形,聽了陳去病的彙報,提出了在小茅山南麓建陵的設想。


宋慶齡一行步行到了實地,擬建的陵墓處在山南中段平陽之地,覺得頗為滿意。


後來,中山陵建成,深受國民稱讚,都說陳去病選中的是“山頭第一墓地”,輿論認為陳氏深諳風水之學,甚至被目為“青烏之徒”。
   

其實陳去病決非風水先生,他有的是深厚的文史底蘊,平時喜愛遊覽祖國自然名勝人文景觀,對風土、物產、山川、景物自有獨特的領悟。


風水學有它科學的內在,只是堪輿家故意將它染上了重重神秘的色彩,成為玄學罷了。


陳去病憑著他的文化積澱,綜合山、水、空氣、陽光、植被及周邊環境,科學地選定了墓址。


而今,陽光燦爛之日,登臨中山陵,站在大平臺上,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疇縱橫,道路津梁,行人車馬,盡收眼底。好地方!哪個駐足者不這樣讚歎。(李展)

 

引用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2010-05/07/content_19726041.htm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10 05:31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