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蚜虻的利用─生物防治】
資料來源: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全球資訊網
食蚜虻分佈也很廣泛,不管平地或是高山,只要有花開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成蟲在花上面飛翔,有蚜蟲為害的植物上就發現有幼蟲在捕食。
不是開花的季節也可以看見食蚜虻成蟲盤桓雜草的花上,取食花粉或是產卵,整年都可以發現食蚜虻的蹤跡。
食蚜虻具有協助植物授粉以及捕食害蟲兩種功能的有益昆蟲,是提高農藝及園藝作物產品品質最好的搭檔。
種植在網室內的甜椒,經過蚜虻授粉以後,果實品質明顯的提升。
食蚜虻幼蟲是蚜蟲最重要的天敵,在有些作物上如柑桔,估計被捕食掉的蚜蟲當中,有一大半是食蚜虻的傑作。
食蚜虻幼蟲最主要的食物是蚜蟲。
幼蟲生活在蚜蟲群當中,緩緩的行動。
碰到了更遲緩的蚜蟲之後,就用口叨住蚜蟲,吸乾體液,最後就將空殼拋棄掉。
吸乾一隻蚜蟲的體液花不了一分鐘的時間。
老熟的幼蟲會尋找比較暗的場所化蛹,己經乾枯捲起來的葉片常常是它們最喜愛的化蛹地點。
食蚜虻成蟲在白天活動,很會飛翔。
只靠翅膀的動作,就可以持續停留在空中同一個位置,也可以在一瞬間就突然移往別處。
成蟲有向光性,喜歡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活動,晚間就靜止不動,對燈光也不敏感。
食蚜虻就是檬果園中重要的授粉昆蟲之一。
在檬果花開的季節,黑點食蚜虻,會出現在果園中媒介花粉。
近年來由於人為的開發,各種授粉昆蟲的棲息地都遭受破壞,野外授粉昆蟲密度降低。
更重要的是,農友在檬果園內,尤其是開花期進行的病蟲害防治,使用廣效性的農藥。
果園內的昆蟲,不管好壞,一律被撲滅,授粉昆蟲自然也無法倖免,因而產生檬果結果率太低的問題。
除了檬果之外,食蚜虻成蟲也幫許多重要作物授粉,如果樹、瓜類、以及十字花科蔬菜。
食蚜虻,尤其是雄性食蚜虻,的主食是花蜜,時常見到它們探訪農作物的花,但是食蚜虻的授粉功能卻一直被忽視。
食蚜虻是發育快速,產卵量高,捕食量大的蚜蟲天敵,在夏天,食蚜虻幼蟲期是六到八天,蛹期五到七天。
羽化的成蟲在四天之內就可以產卵,產卵期二十天以上,每天可以產下數十粒的卵,單日產卵量最高記錄九O多粒。
在溫室內發現有蚜蟲的時候就可以釋放食蚜虻成蟲。
將剛羽化的成蟲釋放到田間,是最理想的方法。
因為新羽化的成蟲不論是產卵或是授粉,效果最好。
除了食蚜虻之外,還有很多種天敵可以克制蚜蟲。
這些天敵包括有捕食性的草蛉,瓢蟲,以及寄生性,的各種寄生蜂。
各種天敵都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克制蚜蟲。
例如雜食性的基徵草蛉或是安平草蛉,幼蟲會捕食許多種害蟲,草蛉幼蟲行動很快,在植物葉片和枝條之間搜尋獵物,而且不會侷限特定的捕食對象。
這種特性恰好可以應付剛剛入侵到作物區的蚜蟲。
如果將各種天敵和食蚜虻作適當的組合,更能有效的防治蚜蟲。
在蚜蟲還沒有在田間或網室中立足的時候,定時少量的釋放草蛉,可以將各種害蟲長時期的維持在較低的密度。
也可以釋放少量的蚜蟲寄生蜂,利用寄生蜂的專一性,搜尋植物上少量的蚜蟲。
等到蚜蟲密度上升以後,就釋放食量較大的食蚜虻,以及瓢蟲。
如此構成一個完整嚴密的蚜蟲防治網,可以避免在早期釋放太多的天敵增加防治成本,又可以有效的防治蚜蟲。
在網室內的作物,整個作物生長期只要恰當的釋放數次食蚜虻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蚜蟲。
只要利用開花的植物。
就可以將食蚜虻成蟲長期留在作物區中,有效的制止蚜蟲為害。
這是一個生態環境以及防治成本都兼顧到的作法。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fxEfKpORFB3.FZ3KafikaA--/article?mid=13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