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30|回復: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ㄧ】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5-2-27 20:3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ㄧ】①


【注】:

①《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四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5-2-27 20:38:31 | 只看該作者
001文

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

岐伯對曰:『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①。

是以夜行,則喘出于腎②,淫氣病肺③。

有所墮恐,喘出于肝④,淫氣害脾⑤。

有所驚恐,喘出于肺⑥,淫氣傷心⑦。

度水跌僕,喘出于腎與骨⑧。

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

怯者則著而為病也⑨。

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⑩。」  


【注】:

①變,謂變易常候。

②腎王于夜,氣合幽冥,故夜行則喘息,內從腎出也。

③夜行,腎勞因而喘息,氣淫不次則病肺也。

④恐生于肝,墮損筋血因而奔喘,故出于肝也。

⑤肝木妄淫,害脾土也。

⑥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氣亂胸中,故喘出于肺也。

⑦驚則神越,故氣淫反傷心矣。

⑧濕氣通腎,骨腎主之,故度水跌僕,喘出腎骨矣。

跌,謂足跌。僕,謂身倒也。

⑨氣有強弱,神有壯懦,故殊狀也。

⑩通達性懷,得其情狀,乃為深識,診契物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5-2-27 20:39:14 | 只看該作者
002文

故飲食飽甚,汗出于胃①。

驚而奪精,汗出于心②。

持重遠行,汗出于腎③。

疾走恐懼,汗出于肝④。

搖體勞苦,汗出于脾⑤。

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此為常也⑥。


】:

①飽甚胃滿,故汗出于胃也。

②驚奪心精,神氣浮越,陽內薄之,故汗出于心也。

③骨勞氣越,腎復過疲,故持重遠行,汗出于腎也。

④暴役于筋,肝氣罷極,故疾走恐懼,汗出于肝也。

⑤搖體勞苦,謂動作施力,非疾走遠行也。

然動作用力,則榖精四布,脾化水榖,故汗出于脾也。

⑥不適其性而強雲為過,即病生,此其常理,五臟受氣蓋有常分,用而過耗是以病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5-2-27 20:39:57 | 只看該作者
003文

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①。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②。

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③。

毛脈合精,行氣于府④。

府精神明,留于四臟,氣歸于權衡⑤。

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⑥。


】:
  
①肝養筋故,胃散榖精之氣,入于肝則浸淫滋養于筋絡矣。

②濁氣,榖氣也。

心居胃上,故榖氣歸心,淫溢精微入于脈也何者?

心主脈故。

③言脈氣流運乃為大經,經氣歸宗,上朝于肺,肺為華蓋位復居高,治節由之,故受百脈之朝會也。

《平人氣象論》曰:『藏真高于肺,以行榮衞陰陽。』由此故肺朝百脈,然乃布化精氣,輸于皮毛矣。

④府,謂氣之所聚處也,是謂氣海,在兩乳間,名曰膻中也。

⑤膻中之布氣者,分為三隧,其下者走于氣街,上者走于息道,宗氣留于海,積于胸中命曰氣海也。

如是分化乃四藏安定,三焦平均,中、外、上、下各得其所也。

⑥三世脈法,皆以三寸為寸、關、尺之分,故中、外、高、下氣緒均平,則氣口之脈而成寸也。

夫氣口者,脈之大要會也,百脈盡朝,故以其分決死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5-2-27 20:40:40 | 只看該作者
004文

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于脾①。

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②。

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③。


】:

①水飲流下,至于中焦,水化精微上為雲霧,雲霧散變乃注于脾。

《靈樞經》曰:『上焦如霧,中焦如漚。』此之謂也。

②水土合化,上滋肺金,金氣通腎,故調水道,轉注下焦,膀胱稟化乃為溲矣。

《靈樞經》曰:『下焦如瀆。』此之謂也。

③從是水精布,經氣行,筋骨成,血氣順,配合四時寒暑,證符五藏陰陽,揆度盈虛用為常道。

度,量也,以用也。

《新校正》云:『按一本云陰陽動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5-2-27 20:41:17 | 只看該作者
005文

太陽藏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①。

表裏當俱寫,取之下俞②。

陽明藏獨至,是陽氣重并也。

當寫陽補陰,取之下俞③。

少陽藏獨至,是厥氣也。

蹻前卒大,取之下俞④。


】:

①陰,謂腎陽,謂膀胱也。

②陽獨至,謂陽氣盛至也,陽獨至,為陽有餘。

陰不足則陽邪入,故表裏俱寫,取足六俞也。

下俞,足俞也。

《新校正》云:『詳「六」當為「穴」字之誤也,按府有六俞,藏止五俞,今藏府俱寫,不當言六俞,六俞則不能兼藏,言穴俞則藏府兼舉。』

③陽氣重并,故寫陽補陰。

④蹻,謂陽蹻脈,在足外踝下。

足少陽脈行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然蹻前卒大,則少陽之氣盛也,故取足俞少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5-2-27 20:41:55 | 只看該作者
006文

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①。

太陰藏搏者,用心省真②。

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③。

宜治其下俞,補陽瀉陰④。

一陽獨嘯,少陽厥也⑤。

陽并于上,四脈爭張,氣歸于腎⑥。

宜治其經絡,瀉陽補陰⑦。

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虛㾓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⑧。』

→【㾓﹝疒肙﹞:音淵,憂也。】


】:

①一陽,少陽也。

過,謂太過也。

以其太過,故蹻前卒大焉。

②見太陰之脈伏鼓,則當用心省察之,若是真藏之脈,不當治也。

③三陰,太陰脾之脈也。

五藏脈少,胃氣不調,是亦太陰之過也。

④以陰氣太過故。

⑤嘯,謂耳中鳴如嘯聲也。

膽及三焦脈皆入耳,故氣逆上則耳中鳴。

《新校正》云:『詳此上明三陽,此言三陰,今此再言少陽而不及少陰者,疑此一陽乃二陰之誤也。

又按《全元起本》此為少陰厥,顯知此即二陰也。』

⑥心脾肝肺四脈爭張,陽并于上者,是腎氣不足,故氣歸于腎也。

⑦陰氣足,則陽氣不復并于上矣。

⑧一或作二,誤也,厥陰一陰也。

上言二陰至,則當少陰治,下言厥陰,治則當一陰至也。

然三墳之經,俗久淪墜,人少披習,字多傳瀉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5-2-27 20:42:48 | 只看該作者
007文

帝曰:『太陽藏何象?』
 
岐伯曰:『象三陽而浮也。』
 
帝曰:『少陽藏何象?』
 
岐伯曰:『象一陽也。

一陽藏者,滑而不實也。』
 
帝曰:『陽明藏何象?』
 
岐伯曰:『象大浮也①。

太陰藏搏,言伏鼓也。

二陰搏至,腎沈不浮也②。』


】:

①《新校正》云:『按《太素》及《全元起本》云:象心之太浮也。』

②明前獨至之脈狀也。

《新校正》云:『詳前脫二陰,此無一陰闕文可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03:57 , Processed in 0.08788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