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11|回復: 1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5-2-25 07:2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①


】: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在第三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22:35 | 只看該作者
001文

黃帝問曰:『余聞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以九九制會①。

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②。』


】:
  
《新校正》云:『詳下文云:「地以九九制會。」』

六六之節,謂六竟于六甲之日,以成一嵗之節限。

九九制會,謂九周于九野之數,以制人形之會通也。

言人之三百六十五節,以應天之六六之節久矣,若復以九九為紀法,則兩歲太半乃曰一周,不知其法真原安謂也。
  
《新校正》云:『詳王注云:「兩歲太半乃曰一周。」按九九制會,當云兩歲四分歲之一,乃曰一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23:43 | 只看該作者
002文

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

請遂言之。

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①。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②。


】:
  
六六之節,天之度也;九九制會,氣之數也。

所謂氣數者,生成之氣也。

周天之分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十二節氣均之,則歲有三百六十日而終兼之小月,日又不足其數矣。

是以六十四氣而常置閏焉,何者?

以其積差分故也。

天地之生育,本阯于陰陽,人神之運為,始終于九氣。

然九之為用,豈不大哉!
  
律書曰:『黃鍾之律管長九寸,冬至之日,氣應灰飛。』由此則萬物之生咸因于九氣矣。

古之九寸即今之七寸三分,大小不同,以其先秬黍之制而有異也。
  
《新校正》云:『按別本「三分」作「二分」。』
  
制,謂準度。

紀,謂綱紀。

準日月之行度者,所以明日月之行遲速也。

紀化生之為用者,所以彰氣至而斯應也。

氣應無差則生成之理不替,遲速以度而大小之月生焉,故曰:「異長短月,移寒暑,收藏生長,無失時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24:38 | 只看該作者
003文

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

行有分紀,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餘而盈閏矣①。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餘于終而天度畢矣②。』


】:
  
日行遲,故晝夜行天之一度,而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而猶有度之奇分矣。

月行速,故晝夜行天之十三度餘,而二十九日一周天也。

言有奇者,謂十三度外復行十九分度之七,故云:『月行十三度而有奇也。』
  
禮義及漢律曆志云:『二十八宿及諸星皆從東而循天西行,日月及五星皆從西而循天東行。』
  
今太史說云:『并循天而東行。』從東而西轉也。

諸曆家說月一日至四日月行最疾,日夜行十四度餘,自五日至八日行次疾,日夜行十三度餘,自九日至十九日其行遲,日夜行十二度餘,二十日至二十三日行又小疾,日夜行十三度餘,二十四日至晦日行又大疾,日夜行十四度餘。

今太史說月行之率不如此矣。

月行有十五日前疾,有十五日後遲者,有十五日前遲,有十五日後疾者,大率一月四分之而皆有遲疾遲速之度,固無常準矣。

雖爾終以二十七日月行一周天,凡行三百六十一度。

二十九日,日行二十九度,月行三百八十七度少七度,而不及日也。

至三十日日復遷,計率至十三分日之八,月方及日矣,此大盡之月也。

大率其計率至十三分日之半者,亦大盡法也。

其計率至十三分日之五之六,而及日者,小盡之月也。

故云:『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也。』正言之者,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乃一歲法,以奇不成日,故舉大以言之。

若通以六小為法則,歲止有三百五十四日,歲少十一日餘矣。

取月所少之辰,加歲外餘之日,故從閏,後三十二日而盈閏焉。
  
尚書曰:『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則其義也。

積餘盈閏者,蓋以月之大小不盡天度,故也。
  
端,首也,始初也。

表,彰示也。

正,斗建也。

中,月半也。

推,退位也。

言立首氣于初節之日,示斗建于月半之辰,退餘閏于相望之後,是以閏之前則氣不及月,閏之後則月不及氣,故常月之制,建初立中,閏月之紀,無初無中,縱曆有之,皆他節氣也。

故曆無云某候閏某月節,閏某月中也,推終之義,斷可知乎。

故曰:『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餘于終也。』由斯推日成閏,故能令天度畢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25:25 | 只看該作者
004文

帝曰:『余已聞天度矣。

願聞氣數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①。

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復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②。


】:
  
《新校正》云:『詳篇首云:「人以九九制會。」』
  
十日,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日也。

十者,天地之至數也。
  
《易·繫辭》曰:『天九地十。』則其義也。

六十日而周甲子之數,甲子六周而復始,則終一歲之日是三百六十日之歲法。

非天度之數也。

此蓋十二月各三十日者,若除小月其日又差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26:57 | 只看該作者
005文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①。

故其生五,其氣三②。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③。

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藏④。

故形藏四,神藏五,合為九藏,以應之也⑤。


】:
  
通天,謂元氣,即天真也。

然形假地生,命惟天賦,故奉生之氣,通繫于天,稟于陰陽而為根本也。
  
《寶命全形論》曰:『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四氣調神大論》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
  
又曰:『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其義也。

九州,謂冀、兗、青、徐、楊、荊、豫、梁、雍也。

然地列九州,人施九竅,精神往復,氣與參同,故曰九州九竅也。
  
《靈樞經》曰:『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則其義也。

先言其氣者,謂天真之氣常繫屬于中也,天氣不絕,真靈內屬,行藏動靜,悉與天通,故曰皆通乎天氣也。
  
形之所存,假五行而運用,徵其本始從三氣以生成,故云其生五,其氣三也。

氣之三者,亦副三元。
  
《新校正》云:『詳夫自古通天者,至此與《生氣通天論》同,注頗異,當兩觀之。』
  
非唯人獨由三氣以生,天地之道亦如是矣。故易乾坤諸卦皆必三矣。
  
九野者,應九藏而為義也。
  
《爾雅》曰:『邑外為郊,郊外為甸,甸外為牧,牧外為林,林外為坰,坰外為野。』則此之謂也。
  
《新校正》云:『按今爾雅云:「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與王氏所引有異。
  
形藏四者,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也。

形分為藏,故以名焉。

神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腎也。

神藏于內,故以名焉。

所謂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也,故此二別爾。
  
《新校正》云:『詳此乃《宣明五氣篇》文與生氣通天注重又與《三部九候論》注重,所以名神藏形藏之說具《三部九候論》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27:56 | 只看該作者
006文

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何如?』

岐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①。』
 
帝曰:『平氣何如?』
 
岐伯曰:『無過者也②。』
 
帝曰:『太過不及奈何?』
 
岐伯曰:『在經有也③。』


】:   

言盛虛之變,見此乃天之常道爾。
  
不愆常候,則無過也。
  
言《玉機真藏論篇》已具言五氣平和太過不及之旨也。
  
《新校正》云:『詳王注言《玉機真藏論》已具,按本篇言脈之太過不及,即不論運氣之太過不及與平氣,當云《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篇》已具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28:44 | 只看該作者
007文

帝曰:『何謂所勝?』
 
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藏①。』


】:
  
春應木,木勝土,長夏應土,土勝水,冬應水,水勝火,夏應火,火勝金,秋應金,金勝木,常如是矣。

四時之中加之長夏,故謂得五行時之勝也。

所謂長夏者,六月也。

土生于火,長在夏中,既長而王,故云長夏也。

以氣命藏者,春之木內合肝,長夏土內合脾,冬之水內合腎,夏之火內合心,秋之金內合肺,故曰各以氣命其藏也。

命,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29:55 | 只看該作者
008文

帝曰:『何以知其勝?』
 
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①。

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

命曰:「氣淫。」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②。

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

命曰:「氣廹。」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③。

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也④。』


】:
  
始春,謂立春之日也。

春為四時之長,故候氣皆歸于立春前之日也。
  
此上十字文義不倫,應古人錯簡,次後五治下乃其義也,今朱書之。
  
凡氣之至,皆謂立春前十五日,乃候之初也。

未至而至,謂所直之氣未應至而先期至也。

先期而至,是氣有餘,故曰太過。

至而不至,謂所直之氣應至不至而後期至,後期而至,是氣不足,故曰不及。

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者,凡五行之氣,我剋者為所勝,剋我者為所不勝,生我者為所生,假令肝木有餘,是肺金不足,金不制木,故木太過,木氣既餘,則反薄肺金,而乘于脾土矣。

故曰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

此皆五藏之氣,內相淫併為疾,故命曰氣淫也。

餘太過例同之。

又如肝木氣少不能制土,土氣無畏而遂妄行,木被土凌,故云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也。

肝木之氣不平,肺金之氣自薄,故曰所不勝薄之。

然木氣不平土,金交薄相迫為疾,故曰氣廹也。

餘不及例皆同。
  
時,謂氣至時也,候其年則始于立春之日,候其氣則始于四氣定期,候其日則隨于候日,故曰謹候其時,氣可與期也。

反,謂反背也。

五治,謂五行所治,主統一歲之氣也。

然不分五治,謬引八邪,天真氣運尚末該通,人病之由安能精達,故曰工不能禁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31:16 | 只看該作者
009文

帝曰:『有不襲乎①?』
 
岐伯曰:『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②。』

帝曰:『非常而變,奈何②?』

岐伯曰:『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于邪則死矣。

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③。』


】:
  
言五行之氣,有不相承襲者乎。
  
變,謂變易天常也。
  
言蒼天布氣,尚不越于五行,人在氣中豈不應于天道。

夫人之氣亂,不順天常,故有病死之徵矣。
  
《左傳》曰:『違天不祥。』此其類也。

假令木直之年有火氣,至後二歲病矣。

土氣至,後三歲病矣。

金氣至,後四歲病矣。

水氣至,後五歲病矣。

真氣不足,復重感邪,真氣內微,故重感于邪則死也。

假令非主直年而氣相干者,且為微病,不必內傷于神藏,故非其時則微,而且持也若,當所直之歲則易中邪氣,故當其直時則病疾甚也。

諸氣當其王者,皆必受邪,故曰:『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
  
《通評虛實論》曰:『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當謂正直之年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32:18 | 只看該作者
010文

帝曰:『善。

余聞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天地之運,陰陽之化,其于萬物,孰少孰多,可得聞乎①?』
 
岐伯曰:『悉哉問也!

天至廣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靈問,請陳其方②。

草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極③。

嗜欲不同,各有所通④。


】:

《新校正》云:『詳從前岐伯曰昭乎哉問也至此,全元起注本及《太素》并無,疑王氏之所補也。』
  
言天地廣大,不可度量而得之,造化玄微,豈可以人心而徧悉。

大神靈問,讚聖深明,舉大說凡,粗言綱紀,故曰請陳其方。

言物生之眾,稟化各殊,目視口味,尚無能盡之,況于人心,乃能包括耶。

言色味之眾,雖不可徧盡所由,然人所嗜所欲,則自隨己心之所愛耳,故曰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33:11 | 只看該作者
011文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①。

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脩明,音聲能彰。

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②。』


】:
  
天以五氣食人者,臊氣湊肝,焦氣湊心,香氣湊脾,腥氣湊肺,腐氣湊腎也。

地以五味食人者,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也。

清陽化氣而上為天,濁陰成味而下為地,故天食人以氣,地食人以味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清陽為天,濁陰為地。』
  
又曰:『陽為氣,陰為味。』

心榮面色,肺主音聲,故氣藏于心肺,上使五色脩潔分明,音聲彰著。

氣為水母,故味藏于腸胃,內養五氣,五氣和化,津液方生,津液與氣相副化成,神氣乃能生而宣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34:05 | 只看該作者
012文

帝曰:『藏象何如①?』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②。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于秋氣③。


】:
  
象,謂所見于外可閱者也。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然君主者,萬物繫之以興亡,故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

火氣炎上,故華在面也,心養血其主脈,故充在血脈也。

心王于夏氣,合太陽乙太陽居夏火之中,故曰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也。
  
《金匱真言論》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新校正》云:『詳「神之變」,《全元起本》并《太素》作「神之處」。』
  
肺藏氣,其神魄,其養皮毛,故曰肺者氣之本魄之處,華在毛,充在皮也。

肺藏為太陰之氣,主王于秋,晝日為陽氣所行,位元非陰處,乙太陰居于陽分,故曰陽中之太陰,通于秋氣也。
  
《金匱真言論》曰:『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新校正》云:『按太陰《甲乙經》并《太素》作少陰,當作少陰肺,在十二經雖為太陰,然在陽分之中當為少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35:06 | 只看該作者
012文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①。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②。

此為陽中之少陽,通于春氣③。


】:
  
地戶封閉,蟄蟲深藏,腎又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腦者,髓之海,腎主骨髓,髮者腦之所養,故華在髮,充在骨也,以盛陰居冬陰之分,故曰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也。
  
《金匱真言論》曰:『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并《甲乙經》、《太素》少陰作太陰,當作太陰,腎在十二經雖為少陰,然在陰分之中當為太陰。』

《新校正》云:『詳此六字當去,按《太素》心其味苦,其色赤,肺其味辛,其色白,腎其味鹹,其色黑,今惟肝脾二藏載其味其色,據《陰陽應象大論》已著色味詳矣,此不當出之,今更不添心肺腎三藏之色味,只去肝脾二藏之色味可矣。其注中所引《陰陽應象大論》文四十一字亦當去之。』
  
夫人之運動者,皆筋力之所為也,肝主筋,其神魂,故曰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爪者筋之餘,筋者肝之養,故華在爪,充在筋也。

東方為發生之始,故以生血氣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肝合木。』故其味酸也。
  
又曰:『神在藏為肝,在色為蒼。』故其色蒼也。以少陽居于陽位,而王于春,故曰陽中之少陽,通于春氣也。
  
《金匱真言論》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并《甲乙經》、《太素》作陰中之少陽,當作陰中之少陽,詳王氏引《金匱真言論》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以為證,則王意以為陽中之少陽也,再詳上文,心藏為陽中之太陽,王氏以引平旦至日中之說為證,今肝藏又引為證,反不引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為證,則王注之失可見,當從《全元起本》及《甲乙經》、《太素》作陰中之少陽為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36:14 | 只看該作者
013文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①。

其華在脣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②。

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③。

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④。


】:
  
皆可受盛轉運不息,故為倉廩之本,名曰器也,營起于中焦,中焦為脾胃之位,故云營之居也。

然水榖滋味入于脾胃,脾胃糟粕轉化其味,出于三焦、膀胱,故曰轉味而入出者也。
  
《新校正》云:『詳此六字當去,并注中引《陰陽應象大論》文四十字亦當去,已解在前條。』
  
口為脾官,脾主肌肉,故曰華在脣四白,充在肌也。

四白,謂脣四際之白色肉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脾合土。』故其味甘也。
  
又曰:『在藏為脾,在色為黃。』故其色黃也。

脾藏土氣,土合至陰,故曰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也。

《金匱真言論》曰:『陰中之至陰,脾也。』
  
上從心藏,下至于膽,為十一也。然膽者中正剛斷無私偏,故十一藏取決于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5-2-25 07:37:17 | 只看該作者
014文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為格陽①。

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已上為關陰②。

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已上為關格,關格之脈贏,不能極于天地之精氣則死矣③。』


】:
  
陽脈法也。

少陽膽脈也。

太陽膀胱脈也。

陽明胃脈也。
  
《靈樞經》曰:『一盛而躁,在手少陽,二盛而躁,在手太陽,三盛而躁,在手陽明。』手少陽,三焦脈;手太陽,小腸脈;手陽明,大腸脈。

一盛者,謂人迎之脈大于寸口一倍也,餘盛同法,四倍已上,陽盛之極,故格拒而食不得入也。
  
《正理論》曰:『格則吐逆。』
  
陰脈法也。

厥陰肝脈也。

少陰腎脈也。

太陰脾脈也。
  
《靈樞經》曰:『一盛而躁,在手厥陰,二盛而躁,在手少陰,三盛而躁,在手太陰。』手厥陰,心包脈也,手少陰,心脈也,手太陰,肺脈也。

盛法同陽,四倍已上,陰盛之極,故關閉而溲不得通也。
  
《正理論》曰:『閉則不得溺。』
  
俱盛,謂俱大于平常之脈四倍也。

物不可以久盛,極則衰敗,故不能極于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靈樞經》曰:『陰陽俱盛不得相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矣。』此之謂也。
  
《新校正》云:『詳贏當作盈,脈盛四倍已上,非羸也,乃盛極也,古文贏與盈通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03:15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