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伏寒觸發與傷寒時溫脈證並病機異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3-18 00:43: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伏寒觸發與傷寒時溫脈證並病機異同


伏寒觸發與傷寒時溫脈證並病機異同


久寒下伏。有因新感風寒而觸發。有因春月時陽上升而觸發。有因飲食勞倦而觸發。新感觸發。外證與傷寒相似。而不同者。上焦傷寒。惡寒發熱。遍身筋絡。拘急疼痛。而頭項為甚。脈象沉緊而數。呼吸稍促。而不甚粗。


常欲仰臥。展布四體。伏寒雖已發熱。心常凜凜畏寒。筋骨諸節。 脹痛。而兩髀以下。膝脛為甚。脈象浮弦而大。重按反小。起伏應指戰栗。呼吸喘粗。身熱足冷。胸雖煩躁。而兩足常欲蜷曲。不能伸展。時陽與飲食勞倦觸發。外證與冬溫春溫相似。而不同者。時溫。大熱氣粗。久撫肌裡灼手。脈象洪緩而數。來疾去遲。舌苔滿黃。


渴欲冷凍飲料。時時欲嘔。筋骨微脹而不痛。神識不清。不待胸滿。即不思食。伏寒微熱。動即氣喘。寒熱往來。久撫肌裡不熱。或反冷如冰。脈象洪緩而遲。其來不盛。而去甚疾。沉候與尺後反緊。舌苔前黃後白。表黃裡白。渴不欲飲。或欲熱飲。少腹氣衝。暴大嘔吐。筋骨疼脹。神識清明。食稍減而易飢。以上皆初起見證也。


血氣尚未濁亂。邪正尚未混淆。是傷寒溫病。與伏寒之最要關頭。入手辨症不差。施治不誤。刻期可已。過此失治。變證蜂涌。


高下相引。表裡相攻。斑疹隱見。而痰嗽頻仍。口爛齦蝕。而臍痛腹瀉。寒熱之真假難明。虛實之淺深莫辨。心慌手亂。顧此失彼。鮮不敗者。


舊說辨傷寒溫病有曰。溫病從裡。傷寒從表。又曰。溫病分三焦。傷寒分六經。予更續之曰。傷寒重證。自下而上。溫病重證。自上而下。傷寒死證。自上而下。溫病死證。自下而上。傷寒在下而不上。輕證也。


在上而不下。


輕之輕也。


溫病在上而不下。輕證也。


在下而不上。輕重之間。未可知也。


夫溫病發於伏氣者。由口鼻吸受。伏於膈上膜原。侵淫三焦血分。其即病者。亦由口鼻散布肺胃。消灼津液。血分濁惡也。


傷寒發於伏氣者。由足脛浸受。


伏於筋絡骨節。侵淫肌膜氣分。其即病者。乃由腠理布於上焦。閉遏陽氣氣分搏激也。


傷寒伏氣變為溫病者。非寒能化溫也。


其人本體氣血多熱。寒伏於下。陽氣不得下通。三焦菀熱。日積月盛。及至發病。只見三焦熱證。不見下焦寒象。且有清利上熱。自能借逐下寒者。故雖有髀脛 脹痛諸證。前人往往皆強屬於溫。而不敢議其為寒也。



若下寒太盛。上熱不及借逐者。當俟熱勢半減後。加藥分治之。須得內經病所遠而中道氣味之者。食而過之之義。


否則溫去寒存。上嘔下利。中焦隔塞。有合偏死下虛人之說矣。


其實非下虛也。


乃下寒而失治耳。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C%E4%BE%8B/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938&pid=701492&fromuid=77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19:22 , Processed in 0.2812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