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正張石頑傷寒緒論溫熱各條】
詒按:此外感風溫之邪,冬春間時有之。
葉香岩所謂溫邪上受,首先犯肺。
吳鞠通所用平涼輕劑,銀翹、桑菊之類,恰與此等證相合。
蓋此病必以清泄肺經為主也。
如傷及陰分,則地、麥、元參,可隨證加入,吳鞠通亦已言之。
其所主陽旦湯有桂枝之溫,必有惡寒、頭項強痛之太陽證方合。
如有此證,則非溫邪傷肺之溫病,而為伏寒內發之溫病矣。
總由經脈未清,故語多矛盾耳。
至春分節後,天令溫暖,有人壯熱為病者,乃溫病也。
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仲景云: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蓋以冬時伏氣,隨時令溫熱之氣而發。
但所發之因不同,有感非時暴寒而發者,有飢飽勞役而發者,有房室不慎而發者。
所感之客邪既殊,則發出之經絡亦異。
所謂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也,當隨其經證而治之。
詒按:此數行,說溫病源流俱徹,夫何間然。
凡溫病之發,必大渴煩擾,脅滿口苦,不惡寒反惡熱,脈氣口反盛於人迎,明系伏邪自內達表,必先少陽經始。
若因客寒而發者,宜小柴胡隨所見經證加減。
無客邪者,黃芩湯主之。
病溫病亦多傳變並合,未有不及少陽者。
如太陽少陽合病,黃芩湯;少陽陽明合病,承氣湯;三陽合病,柴胡湯,或雙解散加減。
凡三陽表證,煩熱口渴,俱宜黃芩湯之類,據此合病症治;則傳變並病,可例推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92&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