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十六、十二經以原為俞三焦以俞為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1-30 02:46: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十六、十二經以原為俞三焦以俞為原


六十六難曰: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太陵,肝之原出於太衝,脾之原出於太白,腎之原出於太谿,少陰之原出於兌骨(神門穴也,)膽之原出於丘墟,胃之原出於衝陽,三焦之原出於陽池,膀胱之原出於京骨,大腸之原出於合谷,小腸之原出於腕骨。


滑氏曰:肺之原太淵至腎之原太谿,見《靈樞》第一篇。


其第二篇曰:肺之俞太淵;


心之俞太陵;


肝之俞太衝;


脾之俞太白;


腎之俞太谿;


膀胱之俞束骨,過於京骨為原;


膽之俞臨泣,過於丘墟為原;


胃之俞陷谷,過於衝陽為原;


三焦之俞中渚,過於陽池為原,小腸之俞後谿,過於腕骨為原;


大腸之俞三間,過於合谷為原。


蓋五臟陰經止以俞為原,六腑陽經既有俞,仍別有原。


或曰:《靈樞》以太陵為心之原,《難經》亦然,而又別以兌骨為少陰之原,諸家針灸書,並以太陵為手厥陰心主之俞,以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者,為心經所注之俞,似此不同者何也?


按《靈樞》七十一篇曰:少陰無輸,心不病乎?


岐伯曰:其外經病而藏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兌骨之端也,其余脈出入屈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也。


又第二篇曰:心出於中衝,溜於勞宮,注於太陵,行於間使,入於曲澤,手少陰也。


(按中衝以下,並手心主經俞,《靈樞》直指為手少陰,而手少陰經俞,不別載也。


)又《素問?繆刺篇》曰:刺手心主少陰兌骨之端各一 立已;


又氣穴篇曰:藏俞五十穴,王氏注五臟俞惟有心包經井俞之穴,而亦無心經井俞穴。


又七十九難曰:假令心病瀉手心主俞,補手心主井,詳此前後各經文義,則知手少陰與心主同治也。


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何也?


然五臟俞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


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


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


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滑氏曰: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以十二經之俞皆系於三焦所行氣所留止之處也。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以臍下腎間動氣,乃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


三焦則為原氣之別使,主通行上中下之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也,通行三氣。


即紀氏所謂下焦稟真元之氣,即原氣也,上達至於中焦,中焦受水穀精悍之氣,化為榮衛,榮衛之氣與真元之氣通行達於上焦也,所以原為三焦之尊號。


而所止輒為原,猶警蹕所至,稱行在所也。


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於是而取之宜哉。


拔萃云:本經原穴無經絡逆從,子母補瀉。


凡刺原穴,診見動作來應而內針,吸則得氣,無令出針,停而久留,氣盡乃出,此拔原之法。


王海藏曰:假令針肝經病了,於本經原穴亦針一針,如補肝經來,亦於本經原穴補一針;


如瀉肝經來,亦於本經原穴瀉一針。


如余經有補瀉畢,仿此例,亦補瀉各經原穴。


凡此十二原,非瀉子補母之法,虛實通用。


故五臟六腑有病,皆取其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11882&pid=414324&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07:02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