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秋公羊傳註疏】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45:3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女曷為或稱女,或稱婦,或稱夫人?

 

女在其國稱女,(未離父母之辭,「紀履緰來逆女」是也。○未離,力智反,下同。)

 

在途稱婦,(在途見夫服從之辭,「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是也。)

 

疏「女曷為或稱女」者,即此經是也。

 

或稱婦者,莊十九年「陳人之婦」是也。

 

○注「在塗見」至「之辭」。

 

○解云:案僖二十五年,宣元年傳皆云「其稱婦者何?

 

有姑之辭也」者,兼二義故也,何者?

 

在塗稱婦者,服從夫辭;

 

其至國猶稱婦者,對姑生稱也。

 

入國稱夫人。

 

(入國則尊,尊有臣子之辭,夫人薑氏入是也。紀無大夫,書紀履緰者,重婚禮也。月者,不親迎例月,重錄之。親迎例時。)

 

疏注「入國」至「入是也」。

 

○解云:在莊二十四年秋是也。

 

○注「月者」至「例時」。

 

○解云:不親迎例月者,即此文及桓三年秋七月公子翬、宣元年正月公子遂之屬是也。

 

其親迎時者,即莊二十四年「夏,公如齊逆女」;

 

莊二十七年冬,「莒慶來逆叔姬」之屬是也。

 

有不如此者,別見義,即文四年「夏,逆婦薑」,成十四年「秋,叔孫僑如」之屬是也。

 

當文自有解,不能逆說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46:32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冬,十月,伯姬歸於紀。

 

伯姬者何?

 

內女也。

 

(以無所係也。不稱公子者,婦人外成,不得獨係父母。)

 

疏「伯姬者何」。

 

○解云:欲言內女,於紀言歸;

 

欲言外女,文無所係,故執不知問。

 

○注「不稱公」至「父母」。

 

○解云:正以莊元年傳云「群公子之舍,則巳卑矣」明有得稱公子之道,故注者決之。

 

其言歸何?

 

(據去父母國也。)

 

婦人謂嫁曰歸。

 

(婦人生以父母為家,嫁以夫為家,故謂嫁曰歸。

 

明有二歸之道。

 

書者,父母恩錄之也。

 

禮,男之將取,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

 

女之將嫁,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內女歸例月,恩錄之。

 

○取,七住反。

 

○)疏注「婦人生」至「為家」。

 

○解云:謂始生時。

 

○注「明有二歸之道」也。

 

○解云:即此「伯姬歸於紀」,宣十六年「秋,郯伯姬來歸」之屬是也。

 

○注「禮男之」至「女將嫁」。

 

○解云:皆出《禮記•曾子問》。

 

○注「內女歸」至「錄之」。

 

○解云:即此文冬十月、隱七年三月「叔姬歸於紀」,成九年「二月,伯姬歸於宋」之屬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47:05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紀子伯、莒子盟於密。

 

紀子伯者何?

 

無聞焉爾。

 

(言無聞者,《春秋》有改周受命之製,孔子畏時遠害,又知秦將燔《詩》、《書》,其說口授相傳,至漢公羊氏及弟子胡毌生等,乃始記於竹帛,故有所失也。

 

○「紀子伯,《左氏》作「子帛」。

 

遠,於萬反。

 

燔,扶元反。

 

毋,音無。)

 

疏「紀子伯者何」。

 

○解云:欲言紀君,經不稱侯;

 

欲言大夫,複敘人君之上,故執不知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48:2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夫人子氏者何?

 

隱公之母也。

 

(以不書葬。)

 

疏「夫人子氏者何」。

 

○解云:欲言魯之夫人,終無葬處,弟子未識,故執不知問。

 

○注「以不書葬」。

 

○解云:今隱公欲表巳讓,故宜屈卑。

 

其母不成夫人之禮,是以見其不書葬,知其是隱公母也。

 

何以不書葬?

 

(據姒氏書葬。○姒,音似。)

 

疏注「據姒氏書葬」。

 

○解云:即定十五年九月,「辛巳,葬定姒」是也。

 

彼定姒之子哀公者,未逾年之君也,其母亦得書葬。

 

今隱公雖欲讓桓,不作成君,應比未逾年之君。

 

今其母不書葬,故據而難之。

 

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

 

(據已去即位。○去,起呂反。)

 

子將不終為君,故母亦不終為夫人也。

 

(時隱公卑屈其母,不以夫人禮葬之,以妾禮葬之,以卑下桓母,無終為君之心,得事之宜,故善而不書葬,所以起其意而成其賢。

 

子者,姓也。

 

夫人以姓配號。

 

義與仲子同。

 

書薨者,為隱公恩錄痛之也。

 

日者,恩錄之,公夫人皆同例也。

 

○下,遐嫁反。)

 

疏注「子者」至「子同」。

 

○解云:上文仲子之下而注云「仲字子姓,婦人以姓配字,不忘本,因示不適同姓」。

 

今此稱姓者,亦是示不適同姓之義,故云義與仲子同。

 

其不稱字之義乃自異,故注云「以姓配號」,號即夫人是也。

 

鄭人伐衛。

 

(書者,與入向同。侵、伐、圍、入例皆時。)

 

疏注「書者與入向同」。

 

○解云:即上注云「凡書兵者,正不得也。

 

外內深淺皆舉之者,因重兵害眾」是也。

 

○注「侵伐圍入例皆書時」。

 

○解云:其侵伐書時者,即僖二十八年「春,晉侯侵曹晉侯伐衛」之屬是也。

 

入例時者,已說於上,而注言此者,正以文承日月之下,故須解之。

 

三年,春,王二月。

 

(二月三月皆有王者,二月,殷之正月也;

 

三月,夏之正月也。

 

王者存二王之後,使統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禮樂,所以尊先聖,通三統,師法之義,恭讓之禮,於是可得而觀之。)

 

疏注「二月至王者,解云:二月有王即此是三月有王者,即定元年王三月之屬是也。

 

○注使統其正朔。

 

○解云:統者,始也。

 

謂各使以其當代之正朔為始也。

 

○注所以尊至觀之。

 

○解云:《春秋》黜?

 

而言通三統者,黜?

 

為魯也。

 

通三王之正者,為師法之義己巳,日有食之。

 

何以書。

 

(諸言何以書者,問主書。)

 

疏注「諸言」至「主書」。

 

○解云:至此乃解之者,正以有所據。

 

下言何以書者,還言據彼難此之例,故不得然解也,即上二年傳云「外逆女不書,此何以書」是也。

 

今此直言「何以書」,上無所據,則是問主書,故如此解。

 

記異也。

 

(異者,非常可怪。

 

先事而至者,是後衛州籲弒其君完,諸侯初僭,魯隱係獲,公子翬進諂謀。

 

○殺其,申誌反,下「殺其君」同。

 

翬,許韋反。

 

諂,績檢反。)

 

疏注「是後」至「完」。

 

○解云:在四年春。

 

○注「諸侯初僭」。

 

○解云:下五年秋「初獻六羽」,傳云「何以書?

 

譏。

 

何譏爾?

 

譏始僭諸公也。

 

始僭諸公昉於此乎?

 

前此矣。

 

前此,則曷為始乎此?

 

僭諸公猶可言也。

 

僭天子不可言也」是也。

 

○注「魯隱係獲」者。

 

○解云:即下六年「春,鄭人來輸平」,傳云「狐壤之戰,隱公獲焉」是也。

 

○注「父子」至「諂謀」。

 

○解云:下四年「秋,翬帥師及宋公」以下「伐鄭」,傳云「公子翬諂乎隱公,謂隱公曰『百姓安子,諸侯說子,盍終為君矣』」是也。

 

此等諸事皆是陰陽之象,故取之日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49:4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日食,則曷為或日,或不日?

 

或言朔,或不言朔?

 

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

 

(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是也。此象君行外彊內虛,是故日月之行無鷃疾,食不失正朔也。)

 

疏「日食,則曷為或日」者。

 

○解云:即此是也。

 

或不日者,莊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是也。

 

或言朔者,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是也。

 

○注「此象君」至「朔也」。

 

○解云:外強者,謂外有威嚴,其民臣望而畏之。

 

內虛者,虛心以受物,正得為君之道,故食不失正朔也。

 

《祭義》云:「虛中以治之」,鄭注云「虛中,言不兼念餘事」是也。

 

其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後。

 

失之前者,朔在前也。

 

(謂二日食,巳巳日有食之是也。此象君行暴急,外見畏,故日行疾月行遲,過朔乃食,失正朔於前也。)

 

失之後者,朔在後也。

 

(謂晦日食,莊公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是也。

 

此象君行儒弱見陵,故日行鷃月行疾,未至朔而食,失正朔於後也。

 

不言月食者,其形不可得而睹也,故疑言曰有食之。

 

孔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不傳天下異者,從王錄內可知也。

 

○懦,乃亂反,又乃臥反。)

 

疏注「不傳」至「可知也」。

 

○解云:正以僖十四年「沙鹿崩」,成五年「梁山崩」,傳皆云「何以書?

 

記異也。

 

外異不書,此何以書?

 

為天下記異也」。

 

今無此傳,故須解之也。

 

彼不從王內錄者,以其皆在晉竟內故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

 

(平王也。)

 

何以不書葬?

 

(據書葬桓王。)

 

疏注「平王也」。

 

○解云:知者,以本紀當之故也。

 

○注「據書葬桓王」。

 

○解云:即莊三年「五月,葬桓王」是也。

 

天子記崩不記葬,必其時也。

 

(至尊無所屈也。)

 

諸侯記卒記葬,有天子存,(存,在。)

 

不得必其時也。

 

(設有王後崩,當越紼而奔喪,不得必其時,故恩錄之。○紼,音弗。)

 

疏注「設有」至「奔喪」。

 

○解云:何氏以意言之。

 

不言天子崩者,舉輕以明重故也。

 

曷為或言崩,或言薨?

 

天子曰崩,(大毀壞之辭。)

 

諸侯曰薨,(小毀壞之辭。)

 

大夫曰卒,(卒,猶終也。)

 

士曰不祿。

 

(不錄,無錄也。

 

皆所以別尊卑也。

 

葬不別者,從恩殺略也。

 

書崩者,為天下恩痛王者也。

 

記諸侯卒葬者,王者亦當加之以恩禮,故為恩錄。

 

○以別,彼列反,下同。

 

恩殺,所界反。

 

為天,於偽反,下「故為」、「主為」,傳「所為」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51:04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尹氏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

 

(以尹氏立王子朝也。○尹氏,《左氏》作「君氏」。朝,如字。)

 

疏「尹氏者何」。

 

○解云:欲言諸侯,不言國爵;

 

欲言外臣,而書其卒;

 

欲言內臣,內無尹氏,故執不知問。

 

○注「以尹氏立王子朝也」者。

 

○解云:在昭二十三年。

 

其稱尹氏何?

 

(據宰渠氏官,劉卷卒名。○卷,音權。)

 

疏注「據宰渠氏官」者。

 

○解云:即桓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是。

 

注「劉卷卒名」者。

 

○解云:在定四年秋。

 

貶。

 

曷為貶?

 

(據俱卒也。)

 

疏注「據俱卒也」。

 

○解云:據劉卷言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52:15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譏世卿。

 

(世卿者,父死子繼也。貶去名者氏,言起其世也,若曰世世尹氏也。○去,起呂反。)

 

世卿,非禮也。

 

(禮,公卿大夫、士皆選賢而用之。

 

卿大夫任重職大,不當世,為其秉政久,恩德廣大。

 

小人居之,必奪君之威權,故尹氏世,立王子朝;

 

齊崔氏世,弒其君光,君子疾其末則正其本。

 

見譏於卒者,亦不可造次無故驅逐,必因其遇卒絕之,明君案見勞授償,則眾譽不能進無功;

 

案見惡行誅,則眾讒不能退無罪。

 

○見譏,賢遍反,下同。

 

造,七報反。)

 

疏「世卿非禮也」。

 

○解云:《詩序》云:「古之仕者,世祿也。」

 

於賢者言之也。

 

○注「齊崔」至「君光」。

 

○解云:崔氏世者,即宣十年「齊崔氏出奔衛」,傳云「崔氏者何?

 

齊大夫也。

 

其稱崔氏何?

 

貶。

 

曷為貶?

 

譏世卿。

 

世卿,非禮也」者是也。

 

言弒其君光者,在襄二十五年夏。

 

○注「君子疾其末」。

 

○解云:即襄二十五年與昭二十三年是也。

 

○注「則正其本者」。

 

○解云:即此及宣十年是也。

 

○注「見譏」至「絕之」。

 

○解云:必因過卒絕之者,過即「崔氏出奔衛」,「尹氏立王子朝」是也。

 

卒即此文是也。

 

若然,「尹氏立王子朝」還言尹氏,而「崔杼弒其君光」不複言崔氏者,正以大夫弒君例稱其名故也。

 

○注「明君」至「無功」。

 

○ 解云:眾譽者,若共工、鯀等迭相為譽之類是也。

 

○注「案見惡」至「無罪」。

 

○解云:謂君有明德,案見惡行誅,則刑不濫也,故雖眾讒亦不能退黜無罪之善人也。

 

舊云言不能退無罪者,謂不能退使無罪,非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

 

(據原仲不卒。)

 

疏注「據原仲不卒」。

 

○解云:即莊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而經不書原仲之卒是也。

 

天王崩,諸侯之主也。

 

(時天王崩,魯隱往奔喪,尹氏主儐讚諸侯,與隱交接而卒,恩隆於王者,則加禮錄之,故為隱恩錄痛之。

 

日者,恩錄之,明當有恩禮。

 

○)疏注「時天」至「恩禮」。

 

○解云:魯隱奔喪而不書者,蓋以得其常故也。

 

若遣大夫往則書之,即文九年「二月,叔孫得臣如京師。

 

辛丑,葬襄王」是也。

 

彼傳云「王者不書葬,此何以書?

 

不及時書,過時書」,彼注云「重錄失時」;

 

「我有往者則書」,彼注云「謂使大夫往也,惡文公不自往,故書葬以起大夫之會」是也。

 

○注「恩隆」至「錄之」。

 

○解云:言隱公恩隆於王者,則加禮錄其儐讚之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53:33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秋,武氏子來求賻。

 

武氏子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

 

其稱武氏子何?

 

(據宰渠氏官,仍叔不稱氏,尹氏不稱子。)

 

疏「武氏子者何」。

 

○解云:欲言王臣,不言王使;

 

欲言諸侯之臣,文無係國,故執不知問。

 

○注「據宰渠氏官」者。

 

○解云:即桓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是也。

 

○注「仍叔不稱氏」。

 

○解云:即桓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是也。

 

譏。

 

何譏爾?

 

父卒,子未命也。

 

(時雖世大夫,緣孝子之心,不忍便當父位,故順古先試一年,乃命於宗廟。

 

武氏子父新死,未命而便為大夫,薄父子之恩,故稱氏言子,見未命以譏之。)

 

疏注「時雖世大夫」。

 

○解云:知者,正見尹氏之屬故也。

 

○注「緣孝」至「宗廟」。

 

○解云:知如此者,正以此經譏父卒子未命而便為大夫故也。

 

何以不稱使?

 

(據南季稱使。)

 

疏注「據南季稱使」。

 

○解云:即下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是也。

 

當喪未君也。

 

(當喪,謂天子也。未君者,未三年也。未可居君位稱使也。故絕正其義,與毛伯同。)

 

疏注「未君至伯同」。

 

○解云:即文九年「春,毛伯來求金」,傳云「何以不稱使?

 

當喪未君也。

 

逾年矣,何以謂之未君」,「以天子三年,然後稱王」,「緣民臣之心,不可一日無君,故逾年即位」,「緣孝子之心,即三年不忍當」,是故三年乃稱王命使大夫矣。

 

武氏子來求賻,何以書?

 

(不但言何以書者,嫌主覆問上所說二事,不問求賻。○覆,芳服反。)

 

疏注「不但」至「求賻」。

 

○解云:上二事者,即父卒子未命,當喪未君是也。

 

嫌言父卒子未命何以書,當喪未君何以書,故須連言之。

 

注主為求賻書也者,嫌為上二事書故也。

 

譏。

 

何譏爾?

 

喪事無求。

 

求賻,非禮也。

 

(主為求賻書也。禮本為有財者製,有則送之,無則致哀而已,不當求,求則皇皇傷孝子之心。)

 

疏注「求則皇」至「子之心」。

 

○解云:言製禮本意,所以喪事無求者,恐傷孝子之心故也,何者?

 

正以孝子本意無心求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54:42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蓋通於下。

 

(云爾者,嫌天子財多不當求,下財少可求,故明皆不當求之。)

 

疏「蓋通於下」。

 

○解云:蓋,詁為皆,若似蓋云歸哉之類,或者不受於師,故疑之。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不言薨者,《春秋》王魯,死當有王文。

 

聖人之為文辭孫順,不可言崩,故貶外言卒,所以褒內也。

 

宋稱公者,殷後也。

 

王者封二王後,地方百裏,爵稱公,客待之而不臣也。

 

《詩》云「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是也。

 

○孫,音遜。)

 

疏注「故貶」至「內也」。

 

○解云:魯得尊名,不與外諸侯同文,即是尊魯為王之義。

 

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於石門。

 

癸未,葬宋繆公。

 

葬者曷為或日,或不日?

 

不及時而日,渴葬也。

 

(不及時,不及五月也。

 

禮,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

 

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

 

大夫三月而葬,同位至。

 

士逾月,外姻至。

 

孔子曰:「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達禮也,之幽之故也。」

 

渴,喻急也,乙未葬齊孝公是也。

 

○宋繆公,音穆,《左氏》作「穆」。

 

凡此後仿此。

 

首,手又反。)

 

疏注「禮天子」至「姻至」。

 

○解云:皆隱元年《左傳》文。

 

○注「孔子」至「故也」。

 

○解云:《檀弓下》篇文云。

 

「孔子曰」之下無「禮」字。

 

○注「渴喻」至「是也」。

 

○解云:即僖二十七年「六月,庚寅,齊侯昭卒。

 

八月,乙未,葬齊孝公是也。

 

而言渴葬者,謂更無他事但孜孜於葬故不待五月矣」不及時而不日,慢葬也。

 

(慢葬不能以禮葬也,八月葬蔡宣公是也。)

 

疏注「慢葬」至「葬也」。

 

○解云:即下八年「夏,六月,巳亥,蔡侯考父卒」。

 

○注「八月」至「是也」。

 

○解云:言但自慢薄不依禮。

 

故不待五月也。

 

過時而日,隱之也。

 

(隱,痛也。痛賢君不得以時葬,丁亥葬齊桓公是也。)

 

疏注「隱痛」至「是也」。

 

○解云:即僖十七年冬十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十八年「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是也。

 

過時而不日,謂之不能葬也。

 

(解緩不能以時葬,夏四月葬衛桓公是也。○解,古邂反,又古賣反。)

 

疏注「解緩」至「是也」。

 

○解云:即下四年二月,「戊申,衛州籲弒其君完」,至五年「夏,四月,葬衛桓公」是也。

 

當時而不日,正也。

 

(六月葬陳惠公是也。○當時,丁浪反,又如字,下同。)

 

疏注「六月」至「是也」。

 

○解云:即定四年「二月,癸巳,陳侯吳卒」,「六月,葬陳惠公」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56:25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當時而日,危不得葬也。

 

此當時,何危爾?

 

宣公謂繆公曰:「以吾愛與夷,則不若愛女。

 

以為社稷宗廟主,則與夷不若女,盍終為君矣。」

 

(與夷者,宣公之子,繆公者,宣公之弟。

 

○與夷,如字,又音餘,凡人名字及地名之類皆放首音,借假字則時複重出。

 

愛女,音汝,下及注同。

 

盍終,戶臘反,四年傳同。)

 

疏「當時」至「葬也」。

 

○解云:即此年八月「宋公和卒」,十二月「癸未,葬宋繆公」是也。

 

而注不言之者,以下有問,不注可知也。

 

○「以吾」至「愛女」。

 

○解云:若,如也。

 

言吾愛於與夷,則不止如女而已,言其甚也。

 

云以為社稷宗廟主,則與夷不若女者,言不如女,道其不賢。

 

云盍終為君矣者,何不遂為君,不聽其反讓。

 

宣公死,繆公立。

 

繆公逐其二子莊公馮與左師勃。

 

(左師,官。勃,名也。○馮,皮冰反。)

 

曰:「爾為吾子,生毋相見,死毋相哭。」

 

(所以遠絕之。○生毌,音無,下同。)

 

與夷複曰:(複,報。)

 

「先君之所為不與臣國,而納國乎君者,以君可以為社稷宗廟主也。

 

今君逐君之二子,而將致國乎與夷,此非先君之意也。

 

且使子而可逐,則先君其逐臣矣。」

 

繆公曰:「先臣之不爾逐,可知矣。

 

(爾,女也。

 

可知者,欲使我反國。)

 

吾立乎此,攝也。」

 

(暫攝行君事,不得傳與子也。謙辭。○傳與,直專反;下音與。)

 

終致國乎與夷。

 

莊公馮弒與夷。

 

(馮與督共弒殤公在桓二年,危之於此者,死乃反國,非至賢之君不能不爭也。○馮殺,音試,注同。爭,爭鬥之爭。)

 

疏注「馮與」至「二年」。

 

○解云:即桓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是也。

 

○注「死乃」至「爭也」。

 

○解云:至賢之君,謂受國者。

 

正以與夷不賢,故終見篡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57:20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故君子大居正。

 

(明脩法守正,最計之要者。)

 

疏「故君子大居正」。

 

○解云:言由是之故,君子之人大其適子居正,不勞違禮而讓庶也。

 

宋之禍,宣公為之也。

 

(言死而讓,開爭原也。

 

繆公亦死而讓得為功者,反正也。

 

外小惡不書,錄渴隱者,明諸侯卒,王者當加恩意,憂勞其國,所以哀死閔患也。)

 

疏注「言死而」至「原也」。

 

○解云:言後人見其死乃讓巳,疑非誠心至意,是以還讓其子,終致後禍,故曰開爭原也。

 

○注「繆公」至「反正也」。

 

○解云:其繆公之功,即桓二年馮弒君是也。

 

○注「所以哀死閔患也」。

 

○解云:哀死者,即慢之屬是也。

 

閔患者,隱之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58:1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

 

牟婁者何?

 

杞之邑也。

 

(以上有伐杞。○牟,武侯反。)

 

疏「牟婁者何」。

 

○解云:外相取邑,例所不書,疑非凡取,故執不知周。

 

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

 

(據楚子伐宋取彭城不書。)

 

疏注「據楚」至「不書」。

 

○解云:即襄元年傳曰「魚石走之楚,楚為之伐宋,取彭城,以封魚石」者是也。

 

疾始取邑也。

 

(外小惡不書,以外見疾始,著取邑以自廣大,比於貪利差為重,故先治之也。

 

內取邑常書,外但疾始,不常書者,義與上逆女同。

 

不傳託始者,前此有滅,不嫌無取邑,當託始明,故省文也。

 

取邑例時。

 

○見疾,賢遍反,年末「見眾」同。

 

差,初賣反。)

 

疏注「內取邑常書」者。

 

○解云:即下十年取郜、防,昭三十二年取闞之屬是也。

 

○注「義與上逆女同」。

 

○解云:即上注云「內逆女常書,外逆女但疾始不常書者,明當先自正,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故略外」是也。

 

○注「傳不託始者」。

 

○解云:何故不發傳云取邑昉於此乎?

 

前此矣。

 

前此,則曷為始於此?

 

託始焉爾。

 

曷為託始焉爾?

 

《春秋》之始也。

 

凡不託始之義有四:一則見其經而不託始,即上二年彼注云「據戰伐不言託始,納幣不託始之類」是也。

 

二則其大惡不可託始,即五年「初獻六羽」之下,傳云「始僭諸公昉於此乎?

 

前此矣。

 

前此,則曷為始於此?

 

僭諸公猶可言,僭天子不可言」,彼注云「傳云爾者,解不託始也」;

 

三則省文,不假託始,即此是也;

 

四則無可託始,即桓七年「焚鹹丘」之下,注云「傳不託始者,前此未有,無所託也」是也。

 

○注「取邑例時」。

 

○解云:即下六年「冬,宋人取長葛」之屬是。

 

然則「取牟婁」雖在月下,不蒙上月也。

 

戊申,衛州籲弒其君完。

 

曷為以國氏?

 

(據齊公子商人弒其君舍,氏公子。

 

○弒其,申誌反。

 

弒字從式,殺字從殳,不同也。

 

君父言弒積漸之名也;

 

臣子云殺,卑賤之意也。

 

字多亂,故時複音之;

 

可知,則不重出也。

 

完,音丸。)

 

疏注「據齊」至「公子」。

 

○解云:在文十四年秋也。

 

商人所以得稱公子者,正以商人次正當立,其罪差輕故也。

 

○當國也。

 

(與段同義。日者,從外赴辭,以賊聞例。)

 

疏注「與段同義」者。

 

○解云:即上元年注云「欲當國為君,故如其意,使如國君,氏上鄭,所以見段之凶逆」是也。

 

○注「日者」至「聞例」。

 

○解云:《公羊》之例,合書則書,不待赴告。

 

而言從外赴辭者,謂其君被弒,此君之臣即以其日赴於天子諸侯,望天子諸侯早來救巳,是以《春秋》悉皆書日,故云日者,從外赴辭也。

 

言以賊聞例者,言以賊弒君,聞於天子諸侯,例日。

 

如此,故下八年傳云「卒何以日而葬不日?

 

卒赴」,何氏云「赴天子也」。

 

緣天子閔傷,欲其知之,義亦通乎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0:58:5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夏,公及宋公遇於清。

 

遇者何?

 

不期也。

 

一君出,一君要之也。

 

(古者有遇禮,為朝天子若朝罷朝,卒相遇於塗,近者為主,遠者為賓,稱先君以相接,所以崇禮讓,絕慢易也。

 

當春秋時,出入無度,禍亂姦宄,多在不虞,無故卒然相要,小人將以生心,故重而書,之所以防禍原也。

 

言及者,起公要之,明非常遇也。

 

地者,重錄之。

 

遇例時。

 

○要之,一遙反,注同。

 

易,以豉反。)

 

疏「遇者何」。

 

○解云:欲言冬見,其文曰夏;

 

欲言會聚,又不言會,故執不知問。

 

○注「言及者」至「遇也」。

 

○解云:正以及者,汲汲之文故也。

 

其常遇者,即朝天子罷朝之時,相遇於塗是也。

 

○注「遇例時」者。

 

○解云:即隱八年「春,宋公、衛侯遇於垂」,莊三十年「冬,公及齊侯遇於魯濟」,及此之屬皆是。

 

而僖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於防」,書月者,彼注云「甚惡內」是也。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1:04:56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翬者何?

 

公子翬也。

 

(以入桓稱公子。)

 

疏「翬者何」。

 

○解云:無公子,故執不知問。

 

○注「以入桓稱公子」。

 

○解云:即桓三年秋,「公子翬如齊逆女」是也。

 

何以不稱公子?

 

貶。

 

曷為貶?

 

(據叔老會鄭伯伐許不貶。)

 

疏注「據叔」至「不貶」。

 

○解云:在襄十六年夏。

 

與弒公也。

 

(弒者,殺也,臣弒君之辭。以終隱之篇貶,知與弒公也。○與弒,音預,下及注同。)

 

疏注「以終隱」至「弒公」。

 

○解云:即此及十年「夏,翬帥師會齊人、鄭人伐宋」,傳云「此公子翬也,何以不稱公子?

 

貶。

 

曷為貶?

 

隱之罪人也,故終隱之篇貶也」是也。

 

其與弒公奈何?

 

公子翬諂乎隱公,(諂猶佞也。)

 

謂隱公曰:「百姓安子,諸侯說子,盍終為君矣。」

 

隱曰:「吾?

 

否!

 

(否,不也。○說,音悅。)

 

吾使脩塗裘,吾將老焉。」

 

(塗裘者,邑名也。

 

將老焉者,將辟桓居之以自終也,故南麵之君,勢不可複為臣,故云爾。

 

不以成公意者,隱本為桓守國,國邑皆桓之有,不當取以自為也。

 

○將辟,音避,今本多即作「辟」字,後不更音。

 

複,扶又反。

 

本為,於偽反,下「自為」、傳「吾為」皆同。)

 

疏注「不以成」至「為也」。

 

○解云:上元年傳云「公何以不言即位?

 

成公意也」,此傳何以不言營塗裘?

 

何以不書成公意也?

 

言隱非正君,直為他守國而已,邑非已有,不當擅取之,取之非,是以不得作成公意解也。

 

公子翬恐若其言聞乎桓,於是謂桓曰:「吾為子口隱矣。

 

(口,猶口語相發動也。)

 

疏注「口猶」至「動也」。

 

○解云:語,讀如子語魯大師之語。

 

隱曰『吾不反也』。」

 

桓曰:「然則奈何?」

 

曰:「請作難,(難,兵難也。○難,乃旦反,注同。)

 

弒隱公。」

 

(諡者,傳家所加。)

 

疏注「諡者」至「所加」。

 

○解云:死諡,周道也。

 

今始請弒已言隱公者,公羊子從後加之。

 

所以至此乃注者,嫌是傳語,故明之。

 

於鍾巫之祭焉,弒隱公也。

 

(鍾者,地名也。

 

巫者,事鬼神禱解以治病請福者也,男曰覡,女曰巫。

 

傳道此者,以起淫祀之無福。

 

○禱解,丁老反,或丁報反;

 

下古賣反,又古買反。

 

覡,戶狄反。)

 

疏注「男曰覡,女曰巫者」。

 

○解云:楚語文也。

 

○注「傳道」至「無福」。

 

○解云:直言弒隱公,義勢已盡,而必言於鍾巫之祭焉者,以起淫祀之無福故也。

 

九月,衛人殺州籲於濮。

 

其稱人何?

 

(據晉殺大夫裏克,俱弒君賊不稱人。○濮,音卜,一音剝。)

 

疏注「據晉殺大夫裏克」。

 

解云:在僖十五年夏。

 

討賊之辭也。

 

(討者,除也。明國中人人得討之,所以廣忠孝之路。書者,善之也。討賊例時,此月者,久之也。)

 

疏注「討賊例」至「久之也」。

 

○解云:「討賊例時」者,莊九年「春,齊人殺無知」是也。

 

桓六年秋八月,「蔡人殺陳佗」,亦書月者,與此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1:05:32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晉者何?

 

公子晉也。

 

(以下有衛侯晉卒,又言立。)

 

疏「晉者何」。

 

○解云:欲言次正,而文言立;

 

欲言非正,而舉眾立之,故執不知問。

 

○注「以下」至「言立」。

 

○解云:以有衛侯晉卒,則知此文「衛人立晉」者,是先君之子,今始立為之君矣。

 

又言立者篡文,知非正大子,故知公子矣。

 

其衛晉侯卒在桓十二年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1:06:1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 隱公卷二


立者何?

 

立者不宜立也。

 

(諸侯立不言立,此獨言立,明不宜立之辭。)

 

疏「立者何」。

 

○解云:諸侯之立,例所不書,今特言立,故執不知問。

 

其稱人何?

 

(據尹氏立王子朝也。)

 

疏注「據尹」至「朝也」。

 

○解云:在昭二十三年秋。

 

眾立之之辭也。

 

(晉得眾,國中人人慾立之。)

 

然則孰立之?

 

石碏立之。

 

石碏立之,則其稱人何?

 

(據尹氏立王子朝不稱人。○碏,七略反,一音十洛反。)

 

眾之所欲立也。

 

眾雖欲立之,其立之非也。

 

(凡立君為眾,眾皆欲立之,嫌得立無惡,故使稱人,見眾言立也,明下無廢上之義,聽眾立之,為立篡也。

 

不剌嗣子失位者,時未當喪,典主得權重也。

 

月者,大國篡例月,小國時。

 

立、納、入皆為篡,卒日,葬月,達於《春秋》,為大國例。

 

主書從受位也。

 

○篡,初患反。)

 

疏注「不剌」至「權重也」。

 

○解云:剌桓公嗣子失位者,即不書晉之立矣,故襄十四年「衛侯衎出奔齊」,襄二十六年傳云「曷為不言剽之立?

 

不言剽之立者,以惡衛侯也」,彼注云「欲起衛侯失眾出奔,故不書剽立。

 

剽立無惡,則衛侯惡明矣」。

 

今書晉立,則不剌嗣子可知。

 

○注「月者」至「國時」。

 

○解云:大國篡例月者,即此文冬十二月「衛人立晉」;

 

莊六年「夏,六月,衛侯朔入於衛」;

 

哀六年秋七月,「齊陽生入於齊」之屬是也。

 

而莊九年夏,「齊小白入於齊」不月者,彼注云「不月者,移惡於魯也」。

 

其小國時者,即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圍陳,納頓子於頓」,昭元年「秋,莒去疾自齊入於莒」之屬是也。

 

○注「立納入皆為篡」。

 

○解云:立為篡者,此文「衛人立晉」,昭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之屬是也。

 

其納為篡者,「納頓子於頓」,及文十四年「晉人納捷菑」之屬是也。

 

其入為篡者,小白,陽生之屬是也。

 

○注「卒日」至「大國例」。

 

○解云:隱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秋,「八月,葬宣公」之屬是也。

 

○注「主書從受位也」。

 

○解云:謂主惡晉之從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1:08: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0 21:16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三 隱公卷三


(起五年,盡十一年)

五年,春,公觀魚於棠。

 

何以書?

 

譏。

 

何譏爾?

 

遠也。

 

公曷為遠而觀魚?

 

(據浚洙也。○觀魚,《左氏》作「矢魚」。浚,思俊反。洙,常朱反。)

 

疏注「據浚洙也」。

 

○解云:莊九年「冬,浚洙」,傳曰「洙者何?

 

水也。

 

浚之者何?

 

深之也。

 

曷為深之?

 

畏齊也」,注云「洙在魯北,齊所由來」。

 

然則近國北自有洙水,何故遠至棠地而觀魚乎?

 

故難之。

 

登來之也。

 

(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也。齊人名求得為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登來,依注登音得。)

 

疏注「得來」至「語也」。

 

○解云:齊人名求得為得來,而云此者,謂齊人急語之時,得聲如登矣。

 

○注「由口授也」。

 

○解云:謂高語之時,猶言得來之,至著竹帛時乃作「登」字,故言由口授矣。

 

百金之魚,公張之。

 

(解言登來之意也。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張,謂張罔罟障穀之屬也。○罟,音古。鄣,之尚反,又音章。)

 

疏注「解言」至「意也」。

 

○解云:正以價直百金,故言得來之。

 

○注「障穀之屬也」。

 

○解云:僖三年傳云「桓公曰『無障穀』」云是也。

 

登來之者何?

 

(弟子未解其言大小緩急,故複問之。○解,戶買反,或隹買反。故複,扶又反,「不得複」同。)

 

美大之之辭也。

 

(其言大而急者,美大多得利之辭也。

 

實譏張魚而言觀譏遠者,恥公去南麵之位,下與百姓爭利,匹夫無異,故諱使若以遠觀為譏也。

 

諸諱主書者,從實也。

 

觀例時,從行賤略之。)

 

疏注「觀例時」。

 

○解云:莊二十三年「夏,公如齊觀社」,及此是也。

 

彼此非禮,故言從行賤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1:09: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0 21:17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三 隱公卷三


棠者何?

 

濟上之邑也。

 

(濟者,四瀆之別名。江、河、淮、濟為四瀆。○濟上,子禮反,注同,濟水之上。)

 

疏「棠者何」。

 

○解云:正以棠非水名,而於之觀魚,故執不知問。

 

○注「江河」至「四瀆」。

 

○解云:即《釋水》云:「江、河、淮、濟為四瀆。

 

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1:11: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0 21:18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三 隱公卷三


夏,四月,葬衛桓公。

 

疏「夏四」至「桓公」。

 

○解云:即上三年傳云「過時而不日,謂之不能葬也」,何氏云「解緩不能以時葬,『夏,四月,葬衛桓公』是也」。

 

然則桓公見弒在去年之春,過期乃葬,故以解緩言之。

 

秋,衛師入盛。

 

曷為或言率師,或不言率師?

 

將尊師眾稱某率師,(將尊者,謂大夫也。

 

師眾者,滿二千五百人以上也。

 

二千五百人稱師,無駭率師入極是也。

 

禮,天子六師,方伯二師,諸侯一師。

 

○入盛,音成,《左氏》作「郕」。)

 

疏注「將尊」至「夫也」。

 

○解云:《公羊》之例,大夫見名氏,故云此。

 

○注「二千」至「稱師」。

 

解云:《大司馬》序官文。

 

○注「無駭」至「是也」。

 

○解云:在上二年夏。

 

○注「天子」至「六師」。

 

○ 解云:天子六師者,即「周王於邁,六師及之」是也。

 

方伯者,九州牧也,即《王製》云「千裏之外設方伯」是也。

 

二師者,即昭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

 

舍中軍者何?

 

複古也」是矣。

 

然則魯之初封,地方七百裏,至於僖公,複伯禽之宇,更為州牧,而以二軍為複古,是為方伯二師。

 

方伯之屬而以二師為正,則知凡平諸侯一師明矣。

 

然則《論語》云「子曰『三軍可奪帥』」之屬,其指王官之伯乎?

 

將尊師少稱將,(師少者,不滿二千五百人也,衛孫良夫伐將咎如」是也。○咎,音羔。)

 

疏注「衛孫」至「是也」。

 

○解云:成三年「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將咎如」是也。

 

不言卻克者,科舉以言之。

 

將卑師眾稱師,(將卑者,謂士也。衛師入盛是也。)

 

將卑師少稱人。

 

(鄭人伐衛是也。)

 

疏注「鄭人伐衛是也」。

 

○解云:在上二年冬也。

 

君將不言率師,書其重者也。

 

(分別之者,責元師,因錄功惡有小大,救徐從王伐鄭是也。○分別,彼列反。元率,所類反,本又作「帥」。)

 

疏注「分別」至「小大」。

 

○解云:責元帥者,凡書兵者,是正不得,故責之也。

 

因錄功惡有小大者,即將尊師眾而有功小,將卑師少而有功大。

 

將卑師少而無功為惡小,將尊師眾而無功為惡大是也。

 

○注「救徐」至「是也」。

 

○解云:僖十五年春,「公孫敖率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桓五年「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是也。

 

公孫敖救徐者,將尊師眾無功,是其惡大也。

 

蔡人等從王伐鄭,稱人而行義,是其功大也。

 

九月,考仲子之宮。

 

考宮者何?

 

考猶入室也,始祭仲子也。

 

(考,成也。

 

成仲子之宮廟而祭之。

 

所以居其鬼神猶生人入宮室,必有飲食之事。

 

不就惠公廟者,妾母卑,故雖為夫人,猶特廟而祭之。

 

禮,妾廟子死則廢矣。

 

不言立者,得變禮也。

 

加之者,宮廟尊卑共名,非配號稱之辭,故加之以絕也。)

 

疏注「考宮者何」。

 

○解云:上無立文,而經言考;

 

《春秋》之內,更無考禮,故執不知問。

 

○注「猶生」至「之事」。

 

○解云:即下《雜記》云「路寢成則考之而不釁」,鄭注云「言路寢者,生人所居。

 

不釁者,不神之也。

 

考之者,設盛食以落之」。

 

《檀弓》曰「晉獻文子成室,諸大夫發焉。

 

張老曰:『美哉倫焉!

 

美哉煥焉!

 

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

 

文子曰:『武也!

 

得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原。』

 

北麵再拜稽首」者是也。

 

○注「禮妾」至「廢矣」。

 

○解云:即《喪服小記》云「慈母與妾母不世祭」,鄭注云「以其非正」即引《穀梁傳》云「於子祭於孫止」是也。

 

○注「不言」至「禮也」。

 

○ 解云:欲決成六年「立武宮」,定元年「立煬宮」,皆言立者,以其非禮故也。

 

○注「加之」至「絕也」。

 

○解云:言宮廟尊卑共名者,尊亦言宮,故武煬是君,仲子是妾,是尊卑共名。

 

號稱者,即仲子是也。

 

武煬是君,配宮言之,正是其宜;

 

仲子是妾,不宜與宮廟連文,故加之以絕之矣。

 

桓未君,則曷為祭仲子?

 

(據無子不廟也。)

 

疏注「據無子不廟也」。

 

○解云:即上解於孫止是也。

 

其子死訖猶尚不祭,其子未君之時不祭明矣,故難之。

 

然則妾母之貴,正由其子為君,即元年傳云「母以子貴」是也。

 

若子未為君之時,義與未逾年之君相似。

 

莊三十二年傳云「未逾年之君也,有子則廟」,「無子不廟」,義亦通於此。

 

隱為桓立,故為桓祭其母也。

 

然則何言爾?

 

成公意也。

 

(尊桓之母為立廟,所以彰桓當立,得事之宜,故善而書之,所以起其意,成其賢也。○隱為,於偽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1:13: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0 21:19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三 隱公卷三


初獻六羽。

 

初者何?

 

始也。

 

六羽者何?

 

舞也。

 

(持羽而舞。)

 

疏「初者何」。

 

○解云:獻羽是常,而反言初,故執不知問。

 

○注「六羽者何」。

 

○解云:諸侯仍用四,此反言六羽,故執不知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1:32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