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4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怡和洋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14:54: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怡和洋行

 

清代活躍於臺灣的英國商行。

 

英國人渣甸(WilliamJardine)與麥贊臣(JamesMatheson),原各自在廣州經商,1832年合組渣甸洋行(Jardine,Matheson&Co.)。

 

1842年香港割讓英國,乃將總行移至香港,更名怡和洋行。

 

在19世紀中葉與顛地洋行(又稱甸德洋行)齊名,在印度設有鴉片產銷公司,是許多中小型洋行的母行,操控中外貿易。

 

顛地洋行在1867年倒閉後,怡和洋行幾乎總攬中國貿易,有分行、代理商散布中國各地與臺灣,業務包括貿易、航運、金融、保險等,號稱「洋行之王」,各中小洋行需與之交易,尤其是鴉片。

 

為因應臺灣開港前後環境之變化,其貿易方式不斷調整。

 

大致可分四個階段:(一)開港前之船長總監(supercargo)或依商貿易制,授權船長與臺商進行交易;

 

(二)開港後商務代理人(agent)制(1859~1865),首任駐臺商務代理人是Sullivan,置買辦(comprador)、銀師(shroff)等,協助交易;

 

所往來的華商,以金茂號(Kim-mo-hop)店東許遜榮(KoaSonJeea)、許建勳(KoaKinHuen)父子最重要;

 

在交易商品方面,臺灣進口鴉片、硝石等,出口樟腦、米、煤、茶等,主要為樟腦;

 

(三)委託代理商制(agency),1865年後,委託美利士洋行代理北臺業務。

 

1867年5月後,寶順洋行亦成為代理商。

 

1870年美利士洋行倒閉後,成為唯一代理商。

 

其內容主要為進出口貨之價格、數量、品質、買賣狀況、進出口貨之訂購等;

 

(四)分公司制(DivisionHouse),約在1885年1月前。

 

怡和洋行的交易對象也包括政府。

 

如1875年牡丹社事件後,所屬輪船「弗拉明可」號從臺灣載淮軍武毅營兵勇一千四、五百人到上海。

 

1885年法軍封鎖臺灣,天津怡和洋行設法運匯庫平銀10萬兩至臺北。

 

1886-1888年協助購阿馬士莊(Armstrong)新式後膛鋼炮31尊。

 

1887年架設臺北滬尾至福州之川石的海底電報線。

 

怡和洋行原建物位於臺北(今環河北路),今已拆毀。

 

其總行於1996年因香港回歸中國而移至百慕達。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05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0 13:57 , Processed in 0.08690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