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證錄】

 關閉 [複製鏈接]
381#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5:37 | 只看該作者

人有上下齒痛甚


口吸涼風則暫止,閉口則復作,人以為陽明之火盛也,誰知是濕熱壅於上下之齒而不散乎。


夫濕在下易散,而濕在上難祛,蓋治濕不外利小便也。


水濕下行其勢順,水濕上散其勢逆,且濕從下受易於行,濕從上感難於散,故濕熱感於齒牙之間,散之尤難。


以飲食之水,皆從口入,必經齒牙,不已濕而重濕乎。


濕重不散,而火且更重矣,所以經年累月而痛,不能止也。


治法必須上祛其濕熱,又不可單利小便,當佐之以風藥,則濕得風而燥,熱得風而涼,濕熱一解,而齒痛自愈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2#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5:49 | 只看該作者

上下兩疏湯


茯苓(五錢) 白朮(三錢) 澤瀉(二錢) 薏仁(五錢) 防風(五分) 白芷(三分) 升麻(三分) 荊芥(二錢) 胡桐淚(五分) 甘草(一錢) 水煎服。


四劑而濕熱盡解,而風亦盡散也。


蓋茯苓、白朮、澤瀉、薏仁原是上下分水之神藥,又得防風、白芷、升麻、荊芥風藥以祛風。


夫風能散濕,兼能散火,風火既散,則濕邪無黨,安能獨留於牙齒之間耶,仍恐邪難竟去,故加入甘草、胡桐淚引入齒縫之中,使濕無些須之留,又何痛之不止耶。


況甘草緩以和之,自不至相雜而相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3#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6:00 | 只看該作者

口舌門(二則)


有婦人產子,舌出不能收,人以為舌脹也,誰知是難產心驚之故乎。


夫舌乃心之苗,心氣安而舌安,心氣病而舌病,產子而胞胎已破,子不能產,欲顧子而母命恐亡,欲全母而子命難保,其心中驚恐,自必異於常時,心氣既動,心火必不寧矣。


胎胞之系,原通於心,用力產子,而心為之懼,故子下而舌亦出也。


舌出不收,心氣過升之故,治法必須降氣為主。


古人有以恐勝之者,然舌出由於心驚,復因驚以增其恐,吾恐愈傷心氣矣,雖舌驟收,未必不隨收而隨出也,故降氣必須補心,而不可增其恐。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6:11 | 只看該作者

助氣鎮心丹


人參(三錢) 茯神(二錢) 菖蒲(五分) 朱砂(一錢,不可火制) 五味子(一錢) 水煎含漱,久之然後咽下。


一劑即收,二劑全愈。


此方用朱砂以鎮心,又得人參以生氣,氣旺則火自歸心,火歸而焰息,舌亦隨焰而自收矣,何必增其恐懼,而氣始下哉。


此症亦可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5#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6:21 | 只看該作者

斂舌神丹


人參(一兩) 五味子(一錢) 麥冬(二錢) 附子(一片) 菖蒲 良薑(各三分) 水煎含漱咽下,一劑即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6#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6:32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舌下牽強


手大指、次指不仁,兩臂麻木,或大便閉結,或皮膚赤暈,人以為風熱之病也,誰知是惱怒所致,因鬱而成者乎。


夫舌本屬陽明胃經之土,而大腸之脈,散居舌下,舌下牽強,是陽明胃與大腸之病也。


然非無因而至,因肝氣不伸,木克胃土,則土虛而不能化食,遂失養於臂指經絡之間,而麻木不仁之症生。


臂指經絡失養,何能外潤於皮膚乎,此赤暈之所以起也。


胃土受肝木之克,則胃氣大燥,無血以資大腸,因熱以生風,腸中秘結,益失其傳導之職矣。


治法必須通大腸而健胃,又必平肝以補血。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7#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6:44 | 只看該作者

八珍東加減


治之。


人參(一錢) 當歸(五錢) 白芍(五錢) 柴胡(一錢) 陳皮(五分) 甘草(一錢) 槐角(一錢) 白朮(一錢) 熟地(五錢) 半夏(五分) 茯苓(一錢) 水煎服。


二劑輕,四劑又輕,十劑全愈。


八珍湯補氣補血之方也,加入柴胡以舒肝,增入槐角以清火,肝之郁解,而胃之氣自旺,胃氣旺,而轉輸自暢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8#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7:02 | 只看該作者

頤養湯


亦妙


當歸(一兩) 香附 茯神 丹皮 玄參(各三錢) 柏子仁 沙參 黃芩(各二錢) 遠志(五分) 麥冬(五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四劑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9#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7:13 | 只看該作者

鼻淵門(三則)


人有無端鼻流清水者,久則流涕,又久則流黃濁之物,如膿如髓,腥臭不堪聞者,流至十年,而人死矣。


此病得之飲酒太過,臨風而臥,風入膽中,膽之酒毒,不能外泄,遂移其熱於腦中。


夫腦之竅通於鼻,而膽之氣,何以通於腦,而酒之氣何以入於膽耶?


凡善飲酒者,膽氣自旺,且多叫號,故酒先入膽,而膽不勝酒,即不及化酒,而火毒存於其中矣。


夫膽屬木,最惡者寒風也,外寒相侵,則內熱愈甚。


膽屬陽,而頭亦屬陽,膽移熱而上走於頭,腦在頭之中,頭無可藏熱之處,故遇穴而即入。


況膽與腦原是相通,腦之穴大過於膽,遂樂於相安居之,而不肯還入於膽矣。


迨居腦既久,而動極思遷,又尋竅而出,乃順趨於鼻矣。


火毒淺而涕清,火毒深而涕濁,愈久愈流而愈重,後則涕無可流,並腦髓而盡出,欲不死而不可得矣。


治法治其腦可也,然治其腦,必仍治其膽者,探源之治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0#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7:28 | 只看該作者

取淵湯


辛夷(二錢) 當歸(二兩) 柴胡(一錢) 炒梔子(三錢) 玄參(一兩) 貝母(一錢) 水煎服。


一劑涕減,再劑涕又減,三劑病全愈。


蓋辛夷最能入膽,引當歸以補腦之氣,引玄參以解腦之火,加柴胡、梔子以舒膽中之鬱熱,則膽不來助火,而自受補氣之益也。


然不去止鼻中之涕者,清腦中之火,益腦中之氣,正所以止之也。


蓋鼻中原無涕,遏抑上游出涕之源,何必截下流之水乎。


此治法之神耳。


或疑當歸過於多用,不知腦髓盡出,不大補則腦之氣不生。


辛夷耗散之物,非可常用也,故乘其引導,大用當歸以補腦添精,不必日後之再用。


倘後日減去辛夷,即重用當歸無益矣。


此用藥先後之機,又不可不識也。


人疑當歸之不可多用者,不過嫌其性滑,有妨於脾耳,誰知腦髓直流之人,必髓不能化精者也,精不能化,則精必少,精少則不能分布於大腸,必有干燥之苦,然則用當歸以潤之,正其所喜,何慮之有。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1#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7:39 | 只看該作者

探淵丹


亦能奏功。


辛夷(一錢) 當歸(五錢) 麥冬(二兩) 茯苓(三錢) 黃芩(二錢) 白芍(一兩) 天花粉(三錢) 生地(五錢) 桔梗(二錢) 水煎服。


四劑全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2#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7:50 | 只看該作者

人有鼻流清涕


經年不愈,是肺氣虛寒,非腦漏也。


夫腦漏即鼻淵也,原有寒熱二症,不止膽熱而成之也。


然同是鼻淵,而寒熱何以分乎?


蓋涕臭者熱也,涕清而不臭者寒也。


熱屬實熱,寒屬虛寒。


茲但流清涕而不腥臭,正虛寒之病也。


熱症宜用清涼之藥,寒症宜用溫和之劑,倘概用散而不用補,則損傷肺氣,而肺金益寒,愈流清涕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3#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8:02 | 只看該作者

溫肺止流丹


訶子(一錢) 甘草(一錢) 桔梗(三錢) 石首魚腦骨(五錢, 過存性為末) 荊芥(五分) 細辛(五分) 人參(五分) 水煎調服。


一劑即止流矣,不必再服也。


此方氣味溫和,自能暖肺,而性又帶散,更能祛邪,故奏功如神。


或謂石首腦骨,古人以治內熱之鼻淵,是為寒物,何用之以治寒症之鼻淵耶?


不知鼻淵實有寒熱二症,而石首腦骨寒熱二症皆能治之。


但熱症之涕通於腦,寒症之涕出於肺,我用群藥皆入肺之藥也,無非溫和之味,肺既寒涼,得溫和而自解,復得石首腦骨佐之,以截腦中之路,則腦氣不下陷,而肺氣更閉矣。


所以一劑而止流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8:12 | 只看該作者

人有鼻塞不通


濁涕稠黏,已經數年,皆以為鼻淵而火結於腦也,誰知是肺經鬱火不宣,有似於鼻淵,而非鼻淵乎。


夫郁病五臟皆有,不獨肝木一經之能郁也。


《內經》曰:諸氣 郁,皆屬於肺。


肺氣鬱則氣不通,而鼻乃肺經之門戶,故肺氣不通,而鼻之氣亦不通也。


《難經》曰:肺熱甚則出涕。


肺本清虛之府,最惡者熱也,肺熱則肺氣必粗,而肺中之液,必上沸而結為涕,熱甚則涕黃,熱極則涕濁,敗濁之物,豈容於清虛之腑,自必從鼻之門戶而出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8:27 | 只看該作者

逍遙散加味


治之。


柴胡(二錢) 當歸(三錢) 白朮(二錢) 陳皮(五分) 甘草(一錢) 黃芩(一錢) 茯苓(二錢) 白芍(三錢) 白芷(一錢) 桔梗(三錢) 半夏(一錢) 水煎服。


一劑輕,二劑又輕,連服八劑全愈。


此方治肝木之郁者也,何以治肺鬱而亦效?


不知逍遙散善治五郁,非獨治肝經一部之郁已也。


況佐之桔梗,散肺之邪,加之黃芩瀉肺之熱,且引群藥直入肺經,何郁之不宣乎。


故壅塞通稠濁化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6#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8:38 | 只看該作者

宣肺散


亦佳。


柴胡 黃芩 紫菀(各二錢) 白芍(一兩) 當歸 麥冬(各五錢) 茯苓白芥子(各三錢) 甘草 款冬花(各一錢) 紫蘇(一錢) 辛夷(五分) 水煎服。


四劑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7#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8:50 | 只看該作者

耳痛門(附耳聾七則)


人有雙耳忽然腫痛,內流清水,久則變為膿血者,身發寒熱,耳內如沸湯之響,或如蟬鳴,此少陽膽氣不舒,而風邪乘之,火不得散,故生此病。


法宜舒發膽氣,而佐之祛風瀉火之藥則愈矣。


然有治之而不效者何也?


蓋膽受風火之邪,爍干膽汁,徒用祛風瀉火之湯,則膽汁愈干,膽火益熾,火借風威,愈肆焚燒,而耳病轉甚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9:02 | 只看該作者

潤膽湯


白芍(一兩) 當歸(一兩) 柴胡(一錢) 炒梔子(二錢) 玄參(一兩) 天花粉(三錢) 菖蒲(八分) 水煎服。


一劑而痛輕,二劑而腫消,三劑而膿血止,四劑而寒熱盡除,十劑而全痊也。


歸、芍不特入膽,而且入肝也,膽病肝必病,平肝則膽亦平也。


柴胡、梔子亦是舒肝之藥,舒肝正所以舒膽,肝血自旺,而膽汁有不濡潤者乎。


邪風邪火,已有不治自散之機,乃加天花粉之逐痰,則風火無黨。


用菖蒲通耳中之竅,引玄參以退浮游之焰,自然風火漸祛,上焦清涼,而耳病隨愈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9#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9:14 | 只看該作者

止鳴丹


亦效。


白芍(五錢) 柴胡(二錢) 炒梔子(三錢) 生地(三錢) 麥冬(三錢) 菖蒲(五分) 茯苓(三錢) 半夏(五分) 水煎服。


數劑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0#
 樓主| 發表於 2013-1-30 10:49:25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耳中如針之觸而生痛者


並無水生,止有聲沸,皆云火邪作祟,不知乃腎水之耗也。


夫腎開竅於耳,腎氣不足則耳閉。


然耳閉之前必痛,而後閉何也?


蓋腎火沖之也,火沖而不得出,則火之路塞而不通,於是火不再走於耳而成聾矣。


但火既上衝於耳,而火之路何以致塞?


蓋火邪上衝耳竅之內,如有物塞之狀,故此等之病,必須速治,否則成聾而難治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22:5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