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寒冷性脂膜炎】
拼音
hánlěngxìngzhīmóyán
疾病別名冷性脂膜炎
疾病代碼ICD:M79.7
疾病分類風濕免疫科
疾病概述寒冷性脂膜炎是由于寒冷刺激局部皮下脂肪組織而引起的限局性脂肪損傷,發生皮下脂膜炎。
本病主要見于嬰幼兒,偶見于兒童及年輕女性,發生于寒冷季節,多在受冷1~3天后發病。
病主要為境界清楚的皮下結節或斑塊,表面溫度降低,顏色為青紅色或青紫色,質地較硬,有觸痛。
疾病描述寒冷性脂膜炎是由于寒冷刺激局部皮下脂肪組織而引起的限局性脂肪損傷,發生皮下脂膜炎。
癥狀體征本病主要為境界清楚的皮下結節或斑塊,表面溫度降低,顏色為青紅色或青紫色,質地較硬,有觸痛。
主要發生在面頰部,在大腿外側、臀部、下腹等處也可發病,亦有報道冬季在冷水中游泳后發生于陰囊者。
發病后如馬上祛除寒冷因素,結節多于2周內逐漸軟化消退,不留疤痕及痕跡。
疾病病因本病少見,病因不明。
病理生理發病機制不明確。
1.有人認為可能與嬰幼兒皮下組織中的脂肪酸水合程度較成年人高,更容易固化有關,但此學說不能解釋成年發病者。
亦有人認為這是機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
2.在組織受冷后即刻,真皮和皮下組織交界處血管周圍有淋巴樣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
在受冷后大約第3天,組織反應達到高峰,皮下組織中某些脂肪細胞破裂并相互融合,形成囊性結構。
在脂肪細胞及囊性結構周圍有顯著的炎性浸潤,除淋巴樣細胞和組織細胞外,尚有少數嗜中性白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
診斷檢查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臨床特點,結合組織病理可以診斷。
實驗室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
其他輔助檢查: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鑒別診斷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治療方案注意保暖和避免受冷,這對于嬰幼兒尤其重要。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Aroni(1998)報道1例成年女性患者用四環素治療有顯著療效,且有預防復發的作用,但14歲以下的患者禁用。
并發癥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預后及預防預后:結節多于2周內逐漸軟化消退,不留疤痕及痕跡。
預防:注意保暖和避免受冷,這對于嬰幼兒尤其重要。
流行病學本病主要見于嬰幼兒,偶見于兒童及年輕女性,發生于寒冷季節,多在受冷1~3天后發病。
引用:http://big5.wiki8.com/hanlengxingzhimoyan_39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