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4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進化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0 09:54: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進化論

 

達爾文的進化論一般稱為生物進化論。

 

生物進化論在西元十九世紀初即由拉馬克(JeanBaptistePierreAntoinedeMonetdeLamarck,一七四四~一八二九)提出。

 

拉馬克在動物哲學中指出進化三法則,即以器官的使用與否、外界的直接影響和後天形質的遺傳解釋生物進化;

 

又復於三法則之外加上欲求的內因法則,而成為進化四法則。

 

拉馬克學說後來衍生為「新拉馬克說」和「心理拉馬克說」。

 

前者認為器官的使用與否、環境的影響是進化的主因;

 

後者則重視欲求的心理因素,提出定向進化論。

 

達爾文(CharlesR.Darwin,一八○九~一八八二)於一八三一至一八三六年搭英國海軍測量船航行南半球各地,詳細觀察各地地質與動植物,而相信生物進化論。

 

這次航行的成果都集結在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物種源始(OntheoriginofSpeciesbyMeansofNaturalSelection)一書。

 

物種源始的中心論點是生物進化說。

 

他反對定向進化說,認為物種的變化並非起於一定的方向,但他認為後天形質可以遺傳給子孫,就這點來說,與拉馬克的觀點沒有太大差異。

 

不過,達爾文進化論的最大特色是以自然選擇(自然淘汰)為其理論核心,而自然選擇又以生存競爭和適者生存為其支柱。

 

他認為生物繁殖過剩後,同種的個體間即發生生存競爭,擁有有利因子的個體才能保留下來,將其有利形質遺傳子孫。

 

每一世代如此反覆後,每一物種便慢慢能適應環境;

 

環境變化,物種即改變其適應方向。

 

因此,達爾文自然選擇說不僅可以解釋物種的源生,也可以用來解釋適應的現象。

 

達爾文還認為競爭與適應兩者密不可分。

 

達爾文所謂同種個體經常處於競爭關係,正好與當時社會的自由競爭相呼應,因而深受社會歡迎。

 

另一方面,達爾文雖強調個體間的生存競爭,但這競爭亦適用於異種間的競爭,因而運用到社會上,成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後,生存競爭除了個體間的競爭之外,也成為社會團體間、國家彼此間的競爭,甚至成為帝國主義的理論根據。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乃強調物種的連續性變異,但也不否定突變,不過突變比較不受他重視。

 

達爾文之後,德.富利斯(HugodeVries,一八四八~一九三五)強調突變說,認為突變是進化的最大因素。

 

而韋斯曼(AugustWeismann,一八三四~一九一四)則否定拉馬克後天形質的遺傳,提倡生殖質連續說(一八八五),強調自然選擇萬能,自稱為「新達爾文主義」。

 

傳教士丁韙良在一八八三年所譯的西學考略中,首先將達爾文的進化論介紹到中國來。

 

一八九五年,嚴復在原強一文亦曾介紹,復藉赫胥黎的天演論譯介之。

 

後來,梁啟超經由日木把進化論移植到中國,進化論在中國遂大為風行。

 

但梁啟超介紹的進化論未必純粹是達爾文的理論,勿寧說以社會進化論為主。

 

(李永熾)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13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8:0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