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俄文●蘇聯國防】 西元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蘇聯將所有部隊置於武裝力量部控制下。
一九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分海軍部與作戰部。
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五日,單一制的國防部宣告成立。
一九五五、一九六○年,空防總司令部與戰術火箭司令部先後成立,為陸、海、空以外之第四、五兵種。
黨與政工在武裝部隊中的指導,係由蘇共中央委員會通過國防部政治部執行。
司令部、艦隊與部隊中政工主管,須具五年黨齡,師團級必須三年。
軍官中百分之九十,係共產黨員或共青團員,百分之四十五曾受工程或技術教育。
十九歲開始服兵役,正式服役兩年,三年士兵役,海防部隊四年,海軍五年。
由於兵種不同,預備役分為至三十五、四十五及五十歲退役不等。
由於武器進步,蘇聯部隊,由一九五五年之五百七十六萬三千人,減至一九六○年之二百四十二萬三千人。
一九七九年,估計國防費為一百七十二億新盧布。
一九五五年五月十四日,蘇聯,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捷克、東德、匈牙利、波蘭及羅馬尼亞簽華沙條約,估計部隊為三百八十三萬,其中三百四十五萬為蘇聯部隊,總指揮部設莫斯科。
一九六二年起,阿爾巴尼亞停止參加華沙公約。
蘇軍兩師駐波蘭,二十師駐東德,四師駐匈,五節駐捷。
陸軍方面,目前蘇聯有一百七十三師,其中一百師在備戰狀態,共一百八十二萬五千人。
另邊防軍四十六萬。
機械化部隊T-54中型坦克配備八十五米厘砲,史達林三式重坦克配備一百二十二米厘砲,T-62中型坦克配備一百一十五米厘砲。
主要部隊均有火箭單位。
二十五年來,蘇聯海軍在戈爾席可夫總司令領導下,已予擴充並近代化,目前已有四萬噸級之「基輔」、「明斯克」及「新俄」航空母艦三艘。
另外兩艘較小航艦,一艘較大航艦,一艘較大戰艦,六艘核動彈道飛彈潛艇,兩艘核動巡弋飛彈潛艇,六艘核動水雷潛艇,以及九艘導向飛彈巡洋艦,均在建造中。
目的在配合莫斯科全球性戰略。
五船塢在列寧格勒附近,另黑海兩個,黑龍江一個,白海一個。
一九八一年,蘇聯海軍為四十五萬人。
蘇聯空軍,據一九八○年數字為四十七萬人,空防部隊尚不在內。
第一線飛機為八千五百架。
其中包括戰略轟炸機熊式一百一十三架、野牛式七十四架、式四百二十架、盲式一千四百架,及逆火式一百架。
所有上述飛機,均載有空對地自導飛彈,可作偵察飛行,空中加油,與海軍飛機密切配合。
戰術飛機係由地區司令部指揮。
攻擊、偵察機估計為五千架,包括鞭式一千四百架,劍式五百架,罈式二百二十架,縫師A式二百架,縫師C、D、G、H式共六百五十架,魚缸式一千架,以及米格21、25共一千架,與攔截機、運輸機暨直昇機等。
蘇聯空軍運輸機,估計為一千五百五十架。
蘇聯海軍飛機有一千四百二十五架,為世界第二大軍力。
(丁慰慈)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