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俄文●蘇聯安全機構】 蘇聯的安全機構,在不同時期,使用不同之名稱。
最初,此一機構屬於俄中央管轄,在史達林開始消除黨內異己時,此一機構之重要性增加,屬於其個人,權力居於一切政權機關之上,甚至超過黨本身。
西元一九三八至一九五三年,在貝利亞長期控制下,安全機構職權廣泛,為社會最有勢力、最有特權之一部門。
史達林死後,貝利亞失敗,安全機構之職權亦隨之作徹底緊縮,再屬於黨的控制下。
一九五六年又加重安全機構之重要性,任命謝里平領導。
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二年期間,蘇聯之安全機構名赤卡(Cheka,即肅反非常委員會之簡稱),主要目的在為保護初生之蘇維埃政權。
赤卡擁有國內保安部、集中營,任意捕殺異己,實施新聞檢查。
一九二二至一九三四年期間,改稱為政治保安局(簡稱格柏烏,GPU),其職權一如赤卡,其工作為鎮壓教會、敵對分子、反對派分子、私人企業家、商人、舊知識分子與富農。
一九三四年,改稱為內政人民委員會(簡稱NKVD)。
內政人民委員會,類似赤卡與格柏烏,曾執行有名之大整肅任務,因此成為國家最高權力之機構,同時亦是史達林個人最得力之工具,令人人望之膽寒。
一九四六年三月,內政人民委員會分為兩部:一為內政部,一為國家保安部。
內政部之簡稱為MVD,設有民警本部、集中營本部等單位。
史達林死後,再度擴充,將國家保安部併入接管。
貝利亞死後,內政部之安全業務由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
一九六○年初,蘇聯內政部撤銷,其業務移交各加盟共和國內政部接管。
國家保安部,簡稱MGB,為一九四六至一九五三年之蘇聯安全機構。
轄有國境警衛隊,或稱邊防軍。
其特務活動深入民間,並遍及海外。
國家保安部組織龐大,設有特別情報總管理處、祕密政治總管理處、經濟情報總管理處、國際情報總管理處、技術情報總管理處,國境警備本部等。
史達林死後,再合併於內政部內。
一九五四年四月,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命令,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直屬於蘇聯部長會議之下,其職掌為戰略情報業務。
該委員會之下設有:一、總管理局(其中包括國際情報、國內保防、經濟情報等組織);
二、特別行動局(其中包括保?
黨政領袖、行動偵查等組織);
三、補助局(包括行政管理、人事、財務、電訊、偵譯等技術組織)。
其外圍組織,包括蘇聯外交部、對外貿易部、國家對外經濟關係委員會、國家對外文化關係委員會、塔斯通訊社、真理報,消息報等特派員。
在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之下,亦設有此一機構。
在重要地區,如莫斯科省、莫斯科市則設直屬於蘇聯部長會議的莫斯科省及莫斯科市總管理局。
(呂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