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海空二氧化碳循環】 二氧化碳在氣相或液相皆很穩定,為地球上很重要的化合物;
自然界碳的循環中,二氧化碳從大氣藉著植物光合作用,不斷的進入生物圈;
同時,大氣所減少的二氧化碳可由動物的呼吸作用,或有機碎屑物(OrganicDebris)氧化來補充。
大氣二氧化碳由於分子交換(MolecularExchange),透過大氣-海水表層而直接溶於海水,海水的生物或非生物有機碳氧化產生的無機碳,和溶於海水的碳酸根離子的無機碳,也會跑到大氣中去;
二氧化碳是自然界碳的傳導或交換短期動力平衡的媒介。
因此二氧化碳的重要腳色是一、在充滿氧的自然環境中,其熱力平衡的範圍廣。
二、參與生物的光合作用。
三、溶於海水中,隨海流而流動。
四、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擴散率大。
自然界以地殼內所含有的碳最多。
為海水中二氧化碳的六百六十倍,生物圈的三千二百倍,大氣的三千八百倍,大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量最少,但可影響自然界各循環系的動力平衡。
由於二氧化碳對氣象、地質、生物和海洋問題的影響,因此對自然界二氧化碳的研究,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不僅影響地表氣溫和長期影響氣候和氣象,且影響生物基礎生產率(PrimaryProductivity),和不同的地質現象如侵蝕率、海水的化學性質。
所以必需廣泛研究二氧化碳各循環系的交換率(ExchangeRate)、機能(Mechanism),及其容量和分布。
(陳永祺)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