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7 07:10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王鳴盛】
王鳴盛(西元一七二二~一七九七年),字鳳喈,一字禮堂,號西莊,晚年更號西沚。
江蘇嘉定人。
清康熙六十一年生,嘉慶二年卒,年七十六。
乾隆十九年舉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乾隆二十八年,以丁父艱歸里,不復出。
自是窮研經史,不與朝貴通音問。
年六十八兩目忽瞽,閱二歲,鍼之而愈,著書如常時。
王氏之學,經史並治,而說經一循吳派惠棟之藩離,以漢儒為宗,鄭玄尤所墨守。
所著尚書後案,經三十四年而後成,專宗鄭玄注,鄭玄注亡逸者采馬融、王肅注補之,孔傳雖偽,其訓注非盡虛造者,間亦取焉,唐以後諸儒之說,則概摒棄之。
其史學則重考據,實事求是,所著十七史商榷,於一史中,紀志表傳互相稽考,因而得其異同,又取稗史叢說以證其舛誤,於輿地之沿革,典制之更替,尤詳考之。
後人披覽正史之際,遇典制茫昧,事蹟樛葛,得王氏之說,每霧解而冰釋。
王氏曾云:「讀史者不必以議論求法戒,而但當考其典制之實;不必以褒貶為與奪,而但當考其事蹟之實。」
(十七史商榷序)其治史之基本態度,固在考據焉。
乾嘉時代,考據學風靡,王氏倡言立論,皆為考據學說,無足怪者。
(杜維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