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4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百科全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6 07:51: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廣泛搜集各學科或某一學科或主題之重要學說、資料,用簡明文句載述,依特定方式排列,以便檢索之參考工具書稱之。

 

「百科全書」一辭為英文"Encyclopaedia"之中譯,而英文此字又源自希臘文"En"、"Kyklios"及"Paideia"三字。"

 

En",就是「在…之內」,"Kyklios"為「環或圓形」,"Paideia"即「教學或教育之意」。

 

貫合起來,即所有的學術環繞在內。

 

西元一五五九年,德國人斯卡力奇(PaulScalich)首先採用此字作為書名,其後才漸漸被借用為包涵人類所有知識的參考工具書,但當時此字的用途仍偏重於教育或哲學上的釋義,而這種容有各類知識以供參考的工具書在十八、九世紀時,仍時常被冠以"Dictionary"或"Lexikon"作為書名。

 

時至今日,"Encyclopaedia"已廣被用作書名,此字有時書寫為"Encyclopedia",其中譯名也有人稱為「學典」。

 

百科全書的體例各家不盡相同。

 

但現代化的百科全書通常具有英國人克力森(RobertCollision)所列的十項原則:一、以出版國語文寫出。

 

二、內容依字母順序排列。

 

三、無論任何題物,均由專家執筆。

 

四、聘有各科專家作為全職或兼任的編輯。

 

五、應包含有活者名人的傳記資料。

 

六、應附有插圖、地圖、表等。

 

七、在重要論題或較長論題之後,應附有書目。

 

八、應有人名、地名或主題的分析索引。

 

九、應出版補篇,以保持資料的新穎。

 

十、內文中應有足夠、合宜的「見」及「參見」款目。

 

百科全書的始祖是誰?

 

至今沒有定論,有人追溯到柏拉圖,有人稱亞里斯多德為「百科全書之父」,然他們二位並沒有編過百科全書。

 

另有人稱羅馬共和時代的智者華羅(MarcusTerentiusVaro)為第一位以最嚴謹的科學方法來組織百科全書。

 

華羅的作品大部分已失傳。

 

遺留下來只是極少部分。

 

有跡可考的是七七年義大利學者畢例端(PlinytheElder)所編之自然史(HistoriaNatural),為西方共認為智識的寶庫,其受歡迎的時間達十五世紀之久,到一五三六年,已發行至四十三版,為今日西方各圖書館中最古老的百科全書。

 

七世紀西班牙人伊西特雷(Isidore)編著語源學(EtymologiarumSiveOriginumLibri,XX),共二十冊,其特點為綜合學藝與非宗教事務,即不以宗教為出發點,這種通俗性的影響力甚為廣泛久遠,此書被西方國家用來作為參考的寶典達一千餘年之久,所以有人稱伊西特雷為「百科全書的創始者」。

 

在西方百科全書的發展史上深其有影響力者,有十三世紀的法國人文生(VinzentBeauvais),其編著的大鏡子(SpeculumMaius),隱喻此書像鏡子一般,企圖反映出人類知識領域的全貌,其內容之廣泛,遠超以往的百科全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十七世紀英國人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Bacon)等編一部大書"MognaInstauration",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及他的死亡而未能完成。

 

然其對知識世界蒐羅之廣,卻深入影響到後來的百科全書的編輯者,尤其是法國人狄岱麓(DenisDiderot)在其所編的百科全書的序言中,即表明培根對他影響之深。

 

培根所倡導的歸納法亦為日後百科全書編輯者所效法,以取代過去的演繹法。

 

十八世紀法人狄岱麓主編約百科全書(L'Encyclopédie)幾乎網羅當時法國及歐洲學術界的名人,例如孟德斯鳩、羅素、盧梭等人,此書對歐洲影響很大,為日後歐洲各百科全書取材的對象,並被譽為文藝復興的紀念碑,是現代思想的導路牌。

 

西方百科全書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迄今各國均有其享替盛名的百科全書,例如美國的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Britannica,此書原為英國所有一九二○年版權賣予美國)、大美百科全書(EncyclopediaAmericana),英國的Chanber'sEncyclopedia,法國的LaGrandeEncyclopedie,德國的BrochhausEnzyklopadie,義大利的EnciclopediaItalianadi,西班牙的Scienze,LettereedArtiEnciclopediaUniversalIlustradaEuropeo-Americana等等。

 

西方百科全書發展至今,種類繁多,依其收錄範圍可分為一般性的百科全書及專科性的百科全書;

 

依通用的對象可分為成人、青少年及兒童百科全書;

 

依其冊數的多寡又可分為單冊式的及多冊式的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編輯的目的隨適用對象及它涵蓋的範圍而異,一般性的百科全書通常有兩種基本的目的:一、簡答一般性的問題,諸如何時、何人、何處一類的問題;

 

二、提供各個主題的基本概念,如要作深入的探討,各條日後或綜合整理的參考書目是極好的參考資料。

 

由於百科全書的編纂耗時甚鉅,某些具有時效性的資料,例如年代、統計資料等不易保持其及時性,因之查考時須配以年鑑或統計資料,以免資料過時。

 

我國以百科全書作為書名,且採用西方百科全書的體例是民國以後,第一部為民國八年由王言倫等編的「日用百科全書」,該書由商務印書館發行,其後雖有不少籌編百科全書的計畫,然受到戰爭影響大都未能實現,迄今尚無一部以中文編寫而堪與歐美匹敵的百科全書。

 

但我國有一種與百科全書相類似的書籍,稱為「類書」,類書的編輯歷史悠久,從魏朝王象等奉敕撰的皇覽開始,迄今已有一千九百餘年的歷史,英譯仍冠稱"Encyclopedia",但這兩種類型的書籍無論在功用、內容及體例上,均有很大的差異,不能視為相同。

 

(黃鴻珠)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44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3:01 , Processed in 0.12499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