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社會●美國社會學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5 16:08: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社會●美國社會學說

 

美國社會學的發展,大致在二十世紀初期才開始,到三○與五○年代才逐漸成形。

 

在理論方面也才開始有其特色。

 

其中以芝加哥大學為發祥地的象徵互動論學派(SymbolicInteractionism),與以哈佛大學為中心的結構功能學派(StructuralFunctionism),為兩大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到六○年代中期,結構功能學派更成了美國社會學理論中之霸主,而派森思(TalcottParsons)則為影響力最大的社會學家,幾無人在聲望及勢力上可與其匹敵。

 

在這個時期,象徵互動論派由於其「組織」上的弱點,以及其理論與研究上之不盡理想,勢力較小,並逐漸衰微,而被稱為忠誠的反對派。

 

在理論上,結構功能學派承繼了歐洲社會學的傳統,尤其是涂爾幹、帕列圖,和韋伯等人的影響,強調社會結構間的複雜功能關係,主張社會結構有趨於均衡(Equilibrium)的現象。

 

象徵互動論強調社會的現象,主要是人與人間透過互動關係所形成的。

 

同時,在互動之際都是以象徵方法,如語言等所達成的。

 

人在象徵互動的關係中,不祇了解他周圍的社會環境,更從這個過程而建立了自我(Self)。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不但讓人知道自我,也使人能以這個自我為互動的基礎。

 

社會經由社會化的互動過程,使得個體的自我和社會發生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此,有關自我的各種現象,如角色、身分、角色扮演等,都成了象徵互動論的研究主題。

 

六○年中期以後,美國結構功能學派,由於被指責無法對當時所產生的國內社會問題,以及在國際上的困境,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同時,其基本的理論精神,似乎也傾向於為既存體制做辯護。

 

於是有許多新的社會學理論出現,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趨勢。

 

其中較為重要的理論包括了俗民論(Ethno-methodology)、結構論(Structuralism)、世界體系論(World-SystemTheory)、新馬克斯論(Neo-MarxianApproach)。

 

此外,結構功能論與象徵互動,也有相當的改變。

 

其間,俗民論以葛芬柯(Garfinkel)、西梭羅(Cicourel)和柏哲(PeterBerger)等人為代表。

 

強調社會研究者,應以俗民的立揚來了解社會現象,應多審視各種社會行為及現象的意義(Meaning),而不應以研究者主觀地想當然爾的假定(Assumption)來推斷。

 

此一學派近來在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和社會心理學方面有重大貢獻。

 

世界體系論是以華萊斯坦(Walleisteim)為主,所發展出來的社會學理論,主要乃在分析資本主義在西北歐形成後,世界發展的狀況。

 

華氏強調只有以世界體系為研究單位才是有意義的,因為世界各地區之間是相互依賴的。

 

全世界可分為核心國家和邊陲國家,前者在發展中占優勢,而後者多依賴核心國家,在發展上極為不利。

 

各個社會的狀況,如階級關係等,也因此而受到重大影響。

 

結構論係以哈佛大學之懷特(HarrisonWhite)為中心,強調結構因素的重要性。

 

新馬克斯論,則根據馬克斯的理論做了相當的修訂,雖然常常分析階層利益及衝突,但不同意階級鬥爭的論點。

 

結構功能學派,目前比較重視小型或中型理論之發展,同時,也逐漸接受其他學派的影響,而在立場上有所修正。

 

象徵互動學派,則似有與俗民論合流的趨勢。

 

(瞿海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34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21:1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