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授結構】 LectureStructur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講授是最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時各項講授內容和活動的排列與程序構成其結構。
講授結構因人而異,變化多樣,沒有規章可循。
講授結構可分為三種類型:傳統型結構,問題中心型結構和連續型結構。
傳統型講授結構,是把整個講授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又分為幾個小節,每個部分和小節中都包含幾個重點、一些例子、對重點的延伸解釋,以及最後的總結。
這種結構已被沿襲使用多年,許多教師均已駕輕就熟,但用這種結構講授,太千篇一律,學生極易感到枯燥。
問題中心型講授結構是以問題展開講授,討論不同的解決方法,及各種方法的特點和局限性,最後總結。
這種講授結構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利於學生的智力發展,但因其擴展出的枝節太多,往往要解決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不易闡述清楚。
連續型講授結構是由一系列相關的觀點貫穿其中,最後引出結論,通常用在文史哲學科,或以數學為基礎的學科。
這種結構的優點是對學生有挑戰性,但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可理解每一觀點的陳述和辯論,以及觀點間的銜接。
講授結構的組織型態變化複雜,有時在一場講授過程中,可同時交替使用不同的結構模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