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 若水章第八】
恭聞水之為德,不與物爭者,得天地自然之道也。
不捨晝夜者,運大道不息之機也。
大潤乾坤天地萬物,生生化化,而不窮者此也。
聖人綜事物於一源,貫古今於一致,因時制宜,體用該備,亦如水之上善無爭之玅義耳。
此章經旨,如淮南子云:「循勢而下,乘衰而流。」有去高就下之功能,總是以水德,取喻聖人德性之玅義。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之為物,居五行之始,稟太極之初,生於一而成於六,氣屬五而數在一,水之性,太陽之精,水之質,玅萬物之形,所以為上善,隨物施功,隨時善應,未嘗擇物而用其能,未嘗逆物而施其利,去高就下,行止如然,皆不假作為,有自然而然之玅也,故言:「善利萬物而不爭。」
聖人以道德教民,以仁義勸善,不自矜其能,不自伐其善,捨己從人,公而無私,水德同然,故無所爭也。
太上取喻:「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蓋是此義。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人所惡者卑汚下賤者也,水之為德,不處眾物之上,不逆眾物之情,去高就下,行止無心,雖是卑汚下賤之地,亦不擇地而流,所以水性之德,幾於道矣。
人奈何貪高愛貴,爭勢爭名,利害成敗之機,無所不生,長短高下之情,無所不有,種種妄心,相循不已;
聖人以謙退自處,以卑下自安,寧曲己以全人,不好高而自大,所以水性之善,與聖人之道相近者此也,故曰:「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二句。
居善地。
善地者,安靜無事地也,若是險峻之地,則非善地矣。
所以水性之善,去上就下,險峻不居,以貞靜自守,以柔順自安,行止如然,妙用無方,終無傾喪之患,豈不是善地乎。
人之貪高望貴,不知持盈之失,豈善地乎。
本經以功成名遂身退戒之者,正是此意。
心善淵。
深妙不可測度謂之淵。
水雖無心,光明涵之于內。
沉靜表之於外,能和萬物之性,能鑑萬物之形,生物之機不可知。
化物之妙不可見。
皆是水性中無心之心德也,淵乎深哉,其理至微,其道至深,故曰:「心善淵。」一句。
聖人之心,靜以涵萬物之理,而幽深莫測,動以妙萬物之用,而時措無窮,淵淵乎亦如水之善淵也。
與善仁。
水之德,施萬物而不伐其功,利萬物而不求其報。
散之為雨露,萬物佩其德澤;
流之為江河,舟航獲其濟渡。
天下之飲之而禦渴,用之而成物,百姓日用而不可須臾離也,其仁至矣,故曰:「與善仁。」一句。
言善信。
水本無言,觀之江海,有揚波鼓浪之聲,聞之溪澗,有瀑布滴湛之聽,此卽是水之言也。
晦前三日,不期而潮於滄海,朔後三日,不約而退其水勢,潮不失時,聲不私聽,水信如此,以觀聖人,時然後發,有物有則,故言可徧天下而不疑,信可傳萬世而不惑,所以水之善信,與聖人同,故曰,水善信一句。
政善治。
水以生萬物為政,昇之則化為雨露,降之則流為江河,派分徧及,有生生不息之機,德潤萬物,有化化無窮之妙,故曰:「政善治。」一句。
以水之政,觀聖人之參天地,贊化育,安百姓,和萬物,使天下各盡其道,各遂其生,皆是聖人之政善治也。
事善能。
水之善能不一矣,澤潤乾坤,滋生萬物,行舟渡筏,去垢煮爂,隨宜妙用,應事適當,此皆是水德善事之能也,故曰:「事善能。」一句。
人能德性完全,心神活潑,應事接物之間,隨方就圓,處己待人之際,不泥不執,此便事善能之義。
動善時。
水之為物,因圓器成圓,因方器成方,盈科而後進,氤氳而後雨,不逆人事,不違天時,皆是善時之妙動。
人能不違天時,不逆人事,可行則行,可止則止,事不妄為,言不妄發,亦如水動善時之玅也。
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文水有七善之妙,皆是不爭之道也,水既不與萬物相爭,所以萬物亦不爭於水,兩不相爭,是水之上善,善于和萬物,萬物皆得其和,又安有怨尤于水者,文中言:「夫惟不爭,故無尤。」蓋是此義。
人能心如止水,避高就下,此便是居善地。
人能虛心養志,含光內照,此便是心善淵。
人能愛物不遺,教人不倦,此便是與善仁。
人能言語真誠,心口如一,此便是言善信。
人能因物付物,盡己盡人,此便是政善治。
人能曲直方圓,隨宜適用,此便是事善能。
人能可行則行,可止則止,此便是動善時。
七善既立,萬善皆立,未有不近於道,而自處不爭者,又安有致天下怨尤者乎。
引用:http://mypaper.pchome.com.tw/tisanoldking/post/1313699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