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法治心法 卷八 小兒科 痘疹(第四)139】
分氣虛、血虛,補之。
氣虛,用參、朮、苓、甘加解毒藥;血虛,四物加解毒藥,酒炒黃連是解毒藥,但見紅點便 忌,升麻葛根湯發得表虛也。
吐瀉少食為裡實,裡實而補,則結癰陷伏靨灰白為表虛,或用燒人中黃子和方,黑陷 甚者燒人屎,紅活錠凸為表實,表實複用表藥,則潰爛不結痂,吐瀉、陷伏二者俱見,為表裡俱虛。
痘瘡初出或未出 時,見人有患者宜預此藥,多者可少,重者可輕,其方用絲瓜近蒂者三寸,連瓜子皮都燒灰存性,為末,沙糖拌干吃,入朱砂未亦可。
解痘瘡毒方,絲瓜、升麻、酒芍藥、生甘草、棠 、黑豆、犀角、赤小豆。
又方,解痘瘡已出未出 皆可用,朱砂為末,蜜水調服,多可減少,少者可無。
小兒豆瘡泄瀉發渴,切不可與蜜水、西瓜、紅柿生冷之物,可進木香散,陳文中小兒方內求之。
瘡疹未發出証的,以胭脂塗眼眶不生痘瘡。
痘瘡膿潰沾衣者,可用臘月黃牛糞燒灰挹睡,免生痘瘡癰。
頭面豆痂剝去膿血出,以真酥油潤之,免成癬。
痘斑瘡,心躁,眠不安,升麻汁綿蘸洗拭。
痘瘡氣虛而發不出者,黃耆、人參、酒芍藥、當歸、川芎、酒紅花,如豆許,木香、紫草。
氣實痰鬱而不發者,蒼朮、白芷、防風、升麻、黃芩、赤芍藥、連翹、當歸須。
血熱而發得勢甚者,下焦成瘡,無皮口渴,天花粉、黃芩、芍藥、葛根、甘草、石膏、滑石。
血氣俱弱而黑陷者,酒芍藥、人參、黃耆、白芷、木香、桂皮、川芎、當歸。
血為濕,頭靨而灰白者,紅花、蘇木、白朮、蒼朮、芍藥、當歸、川芎,加酒少許。
發後為外惡氣所傷而倒靨,人參、芍藥、連翹、黃耆梢、甘草梢、白芷、酒當歸、川芍、木香少許。
凡痘瘡,須分人之清濁,就形氣上取勇怯。
黑陷二種氣虛而不能盡出者,用酒炒黃耆、人參、酒紫草。
顏色正,如上法欲成就卻淡;色不正者,用芎,歸,芍藥、紅花酒之類,欲成就卻紫色屬熱,用升、葛、芩、連、桂、翹之 類。
甚者,犀角屑大解痘毒。
爐灰白色,靜者、怯者作寒看;齊者、勇者、躁者、 發者作熱看。
全白色將靨時如豆殼,蓋因初起時飲水過多,其靨不齊,俗呼為倒靨,不妨,但服實表之劑。
消息他大小便,如大便秘,則通大便;如小便閉,則通小便。
有初起煩躁譫語,狂渴引飲,若飲水,則後來靨不齊,急以涼藥解其標,如益元散之類亦可用。
癢塌者,於形色脈上分虛實。
實,則脈有力氣壯;虛,則脈無力氣怯。
虛癢,以實表之劑加涼血藥;實癢或大便秘者,以大黃寒涼藥少與之,下其結糞。
氣怯輕者,用淡蜜水調滑石末,以羽潤瘡上。
疏則無毒,密則有毒,用涼藥解之,雖十數帖亦不妨,後無害眼之患。
乾者,便用退火,濕者,便用瀉濕。
退火,用輕劑,荊芥、升麻、甘、葛之類;瀉濕乃肌表間濕,用風藥,白芷、防風之類。
痘瘡傷眼,必用山梔、決明、赤芍藥、當歸須、黃芩、黃連、防風、連翹、升麻、桔梗,為末,作小劑調服。
如無光,過百日後氣血複,當自明。
痘癰多是表實、血熱所成,分上下治,一日不可緩也。
成膿,必用出涼藥為主,赤芍藥、甘草節、連翹、桔 梗,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檳榔、牛膝,助以貝母、忍冬草、白芷、栝蔞之類。
大便燥用大黃;發熱用黃芩、黃柏。
痘瘡黑屬血熱,涼血為主;白屬氣虛,補氣為主。
中黑陷而外白,起得遲,則相兼而治。
初起時,自汗不妨,蓋 濕熱熏蒸而起故也。
痘分氣、血、虛、實,以日子守之,多帶氣血不足處。
虛則黃耆,生血活血之劑助之,略佐以風藥;實則白芍藥、黃芩為君,白芷、連翹佐之。
若屬寒者,陳氏方亦可用。
已發未發並與參蘇飲為當。
調解之法,大率活血調氣,安表和中,輕清消毒,溫涼之劑二者得兼而已,溫如當歸、黃耆、木香輩;涼如前胡、甘葛、升麻輩。
佐之以川芎、芍藥、枳殼、桔梗、木通、紫草、甘草之屬。
初起時自汗不妨,蓋濕熱熏蒸而然。
痘癰敷藥︰貝母 南星 僵蠶 天花粉 白芷 草烏 大黃 豬牙皂角等分 寒水石倍用 上為末,醋調敷。
一男子,年二十餘患痘瘡,靨謝後,忽口噤不開,四肢強直,不能舒屈,時繞臍痛,痛一陣則冷汗出如雨,痛定則汗止,時止時作,其脈弦緊而 急,如直 狀,詢知此子極勞苦,意其因勞倦傷血,且山居多風寒乘虛而感,之後,因痘出其血又虛,當用溫藥養血,辛涼散風,遂以當歸身、白芍藥為君,以川芎、青皮、鉤藤為臣,白朮、陳皮為佐,甘草、桂皮、南木香、黃芩為使,加以紅花少許,煎服而愈。
予從子,六七歲時出痘,身熱,微渴,自利,醫用木香散加丁香十粒。
予觀其出遲,固因自 利而氣弱,然其所下皆臭滯,蓋因熱蒸而下,恐未必寒,急止之,已投一帖矣,與黃連解毒東加白朮,近十帖以解之,利止,痘亦出。
其肌常微熱,手足生腫,又與涼補,一月 安。
一人年十七,出痘發熱而昏倦甚,脈大而似數,與參、朮、耆、歸、陳皮,大料濃湯飲之,二十帖痘出,又與 二十帖,則膿胞成,身無全膚,或用陳氏本方與之,予曰但虛無寒,又與前方,至六十帖而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