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痘疹全集卷三十三論余熱余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7 15:0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痘疹全集卷三十三論余熱余毒

 

論余熱余毒

 

夫疹子出沒常以六時為準,假如子後出者而午時即收,午後出者而子時即收,蓋午後為陰,子後為陽,乃陰生陽成,陽長陰收之數也。

 

旋出旋收者為輕。

 

若一出三四日而不收者,乃陽毒太盛,宜大青湯解之。

 

然瘡疹非熱不出,既出而諸病悉解身涼者,此為正候。

 

若既出而熱甚不減者,此毒壅遏未除,亦宜大青湯,以解其表,便澀者,則用黃連解毒之類,以解其裡。

 

更有煩悶不寧而吐利者,同此意而變通之如有逡巡不出者。

 

乃風寒外束,皮膚閉密也,宜荊防敗毒散之,疹盡出而煩躁吐利自愈矣。

 

然疹子之出,須使其毒盡解。

 

若不盡解,則毒蓄於中,壯熱日久,枯瘁成疳,或成驚闡泄痢,或咳血喘促,或作疳 而死。

 

痧疹者,肺胃二經之火熱而為病也。

 

注兒居多,大人亦時有之,殆時氣瘟疫之類歟,治法當以清涼發散為主,藥用辛寒、甘寒、苦寒以開發之,惟忌酸收,最宜辛散,辛散如荊芥、西河柳、干葛、石膏、鼠黏、麻黃;清涼如玄參、竹葉、天花粉,青黛、薄荷;甘寒如麥冬、生甘草、蔗漿;苦寒如黃芩、黃連、貝母、連翹。

 

隨證輕重,制大小,中病則已,毋大過焉。

 

痧疹初發咳嗽,宜清熱透毒,不得止嗽疹後咳嗽,但用貝母、苦梗、甘草、薄荷、天花粉、玄參、麥冬,以清余熱,消痰壅則自愈,慎勿用收斂之劑。

 

多喘者,邪熱壅於肺也。

 

慎勿用定喘藥,惟應大劑竹葉石膏湯,加西河柳兩許,玄參、薄荷各二錢。

 

心熱勢盛者,即用白虎湯,加西河柳,忌用升麻,服之必喘。

 

疹多泄瀉,慎勿止瀉,惟用黃連、干葛、升麻、甘草,則瀉自止,疹家不忌瀉,瀉則陽明之邪熱得解,是亦表裡分消之義也。

 

疹後泄瀉及便膿血,皆由熱邪內陷也。

 

大忌止澀,惟直升散,仍用或麻、甘草、干葛、黃連、白芍藥、白扁豆,便膿血則加滑石末,得必自愈也。

 

若果上熱下寒,上實下虛之症,當作虛論,以從治之法治之,不可以寒涼正治也。

 

如冬天寒甚,疹毒鬱於內而不得透出者,不得誤投寒涼,如石膏、竹葉、西河柳之類,宜用荊、防、蟬蛻、羌活、蔥白、芫荽之類,再加蜜酒炒麻黃一劑即止,亦勿過用。

 

疹後牙疳最危,外用牡黃牛糞尖, 存性,研極細,加真片腦一分,研勻,吹之,內用連翹、干葛、荊芥穗、升麻、玄參、黃連、甘草、生地黃水煎,加生奉角汁二三十匙調服,緩則不可救藥。

 

若脾氣虛寒,不能按納下焦陰火而為牙疳口瘡者,又宜理中之類,火自退舍,總宜憑脈用藥,勿以麻疹熱毒為定認,蓋諸病有初、周、末,異之迥殊也。

 

疹退之後,微微咳嗽者,此作余毒未盡也,用清肺飲,加消毒飲主之。

 

若咳甚氣喘,連聲不住,名為頓嗽,甚則飲食湯水俱出,或咳出血者,此熱毒乘肺也,宜多服麥冬清肺飲,加連翹主之,若見胸高如圭肩聳而喘,血退場門鼻,擺首搖頭,面色,或白或青,或紅而枯黯者,不可治矣。

 

然亦有肺氣虛而發喘,連聲不已,無咳嗽血出嗆食之症者,宜清肺飲,倍加人參,不可的確於肺熱之一端,純用清肺解毒也。

 

疹子與痘似輕,然調治失宜,其禍反不旋踵,蓋痘由胎毒而發,情勢多少輕重吉凶,自可預斷。

 

疹由感受時氣而發,輕者可重,重者可輕,皆在於調治有方,故藥餌飲食禁忌。

 

此痘家尤宜中節,痧後生瘡,榮分余熱未盡也,宜金銀花、荊芥穗、連翹、玄參、甘草、生地、鱉虱參、麻黃、連木通,濃煎飲之。

 

痧疹不宜依證施治,惟宜治本。

 

本者,手太陰並陽明二經之邪熱也。

 

解其邪熱,則諸證自退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4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13:13 , Processed in 0.2109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