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養生餘錄(上) 總論養生篇3113】
夫孔竅者,精神之戶牖也;而氣志者,五臟之使佐也。
耳目淫於聲色之樂,則五臟搖動而不定也。
五臟搖動而不定,則血氣滔蕩而不休。
氣血滔蕩而不休,則精神馳聘於外而不守矣。
精神馳騁於外而不守,則禍福之至,雖如丘山,無由識之矣。
使耳目精明玄達而無誘慕,氣志虛靜恬愉而省嗜欲,五臟定寧充盈而不泄,精神內守形骸而不外越,至望於往世之前而視於來世之後猶足為也,豈直禍福之間哉?故曰︰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以言夫精神之不可使外淫也。
故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聲訛耳,使耳不聰;五味亂口,使口爽傷;趨舍滑心,使行飛揚。
此四者,天下之所養性也,然皆人累也。
故曰︰嗜欲者,使人之氣越;而好憎者,使人之心勞。
弗疾去,則志氣日耗矣。
夫人之所以不能終其壽命而中道夭於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濃。
夫惟能無以生為者,則所以修得生也。
凡夫不徒不知益之為益,乃又不知損之為損也。
夫損易知而速焉,益難知而遲焉。
而尚不悟其易,亦安能熾其難哉?夫損之者,如燈火之消脂,莫之見也,而忽盡矣;益者如禾苗之播殖,莫之覺也,而忽茂矣。
故治身養性,務謹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
凡聚小所以就大,損一所以至億也。
若能愛之於微,成之於著者,則當乎知道矣。
養生以不傷為本,此要言也。
且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差,傷也;汲汲所欲,傷也;戚戚所患,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笑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
是以養性之方,唾不及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及疲。
先寒而衣,先熱而解。
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
凡食多則結積聚,過飲則成痰癖也。
不欲甚勞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車走馬,不欲極目遠望,不欲多食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欲數數沐浴,不欲廣志遠願,不欲規造異巧。
冬不欲極溫,夏不欲極涼。
不欲露臥星下,不欲眠中見扇。
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
五味入口,不欲偏多。
故酸多傷脾,若多傷肺,辛多傷肝,咸多傷心,甘多傷腎。
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