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5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經驗秘方 2728】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11:33: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經驗秘方 2728

 

 

治癰疽發背 初生灸法,屢試有驗。

 

凡人初覺癰疽發背,已結未結,赤熱腫痛,先以濕紙覆其上,立視候其紙一點先乾處即是結疽頭處。

 

取大蒜切成片,如當三分濃,安在頭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壯,換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時方住。

 

最要早覺早灸為上,方發一、二日者,十灸十愈,三、四日者六、七愈,五、六日者三、四愈,過七日則不可灸矣。

 

若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用大蒜研成膏作餅子鋪瘡頭上,聚艾灸之,亦能安也。

 

若背上初發赤腫,內有一粒黃如栗米者,即用獨蒜切片如前灸法治之,次日去痂,濃自潰矣。

 

竹筒吸毒方(並治諸般惡瘡) 苦竹長一、二寸,用頭節妙,刮去青皮,似紙薄為佳,其大小隨瘡斟酌,應毒瘡初發時用。

 

白蒺藜 蒼朮 烏 皮 濃朴(各五錢)上為咀,水一銚同前竹筒煎煮,以藥將乾為度。

 

乘竹筒熱,以手按之於瘡上,頃之,其筒自粘在瘡上,不必手按也。

 

仍更用前藥分兩,再煮一筒,候前竹筒冷,以手拔去,再換熱者,如前法其膿自吸入筒中而瘡愈矣。

 

治癰疸十宣散 凡癰疽皆由氣血凝滯,風毒癰結。

 

此藥發散風邪,流行氣血,排膿止痛,生肌長肉,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五毒不試而坐收功效。

 

許學士云︰昔有苦背瘍者,諸藥不痊,乃用此方,熱酒一升下藥五、六錢,少頃,頻減七分,教服後瘡潰膿出,不月瘡口遂合。

 

又有婦人股間腫如碗,服此而安。

 

又有腦發者,服藥醉飲久臥,醒而病去。

 

但選藥精妙,服藥貴多服,至瘡口合更服,所以補前損,杜後患。

 

不飲者,濃煎木香湯下亦可,仍略用酒為佳,藥品於後。

 

人參(用新羅者,去蘆,細銼,焙乾) 當歸(用中大如馬尾者、淨洗,銼,焙乾)黃耆(用綿者,如箭竿長尺餘,不開叉者,淨洗寸切捶碎,擘如綿狀,鹽湯浸透,微火炙酥再銼用) 川芎(好者洗淨切,焙乾用) 防風(新香者,淨洗切,焙用)濃朴(濃而紫者,去粗皮,薑汁淹一宿,炒焙) 桔梗(有心味苦者,洗淨去蘆切焙) 桂(用卷薄者,去粗皮,不見火) 甘草(生) 白芷上取淨極乾,方秤人參、黃耆、當歸各二兩,餘七味各一兩,除桂外一處為末,入桂令勻。

 

每服三錢加至五、六錢,桂須多買,取淨末秤,凡信心精合,多服神效。

 

黃蠟丸 治發背癰疽,諸般惡瘡皆效。

 

有人遍身生瘡如蛇頭狀,服之亦效。

 

白礬不枸多少,生用為末,每礬一兩用黃蠟七錢溶開出火,傾入礬末和勻,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不拘時米湯或溫熱水吞下。

 

如未破則內消,已破則便合,不過十數服必效。

 

如因服金石藥毒所致,亦宜服此。

 

又只食白礬末一、二十匙,以溫湯咽下亦效。

 

黃蠟須是山蠟,色黃者為佳,不動臟腑止疼痛。

 

不問老少虛弱皆服之,大能護膜救心,防熱毒內攻,令人危安,妙難盡述。

 

治奶癰蛇蛻(一錢,燒灰) 甘草(炙,半錢)為末,溫酒調下。

 

已破用前藥以生油塗之。

 

一方 用皂角燒灰、蛀粉,二味和勻,酒調服,仍用手揉散之。

 

一方 收五月五日粽箬燒灰調酒服即散,屢效。

 

又方 用馬鞭草酒擂炒,加椎碎薑一片,帶熱服一、二碗,就以滓哈患處。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11 00:01 , Processed in 0.10254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