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5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癆瘵門 藥方158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6 20:3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癆瘵門 藥方1584

 

 

第一代蟲狀病証游游食日治法\r圖 PS127a88.bmp (缺) 此蟲形如嬰兄,長三才,背有毛。

 

圖 PS127a89.bmp (缺) 此蟲形如鬼,動走臟腑。

 

圖 PS127a90.bmp (缺) 此蟲形如蝦蟆,變動臟腑之中。

 

凡人受病之後,頓覺憔悴,令人夢寐顛倒,魂魄飛楊,精神離散,飲食減少,形容漸瘦,四肢百節疼痛,憎寒壯熱,背膊拘急,口苦舌乾,面無顏色,鼻流清涕,虛汗常多。

 

其蟲遇丙丁日食起,醉歸心俞穴、中四穴,輪轉周而復始。

 

俟蟲大醉,方可醫灸,取出蟲後,用藥補心,宜服守靈散。

 

第二代蟲狀病証游食日治法\r圖 PS127a91.bmp (缺) 此蟲形如亂髮,長三寸許,在人臟腑之中。

 

圖 PS127a92.bmp (缺) 此蟲形如蜈蚣,或似守宮,在人臟腑之中。

 

圖 PS127a93.bmp (缺) 此蟲形如蝦蟹,在人臟腑之中。

 

凡癆瘵,苦患此蟲,令人神色如醉,夜夢不祥,夢與亡人為侶。

 

心胸飽悶、四體不和,骨節枯稿,日漸瘦弱,醋心嘔酸,咽乾鼻塞,背脊酸疼,腰膝無力,唾吐膿血,頭目不利,胸膈多痰,盜汗發熱等証。

 

其蟲遇庚辛日食起,醉歸肺俞穴中。

 

俟蟲大醉,方可醫治,取出蟲後,補肺則瘥,宜服虛成散。

 

第三代蟲狀病証游食日治法\r圖 PS127a94.bmp (缺) 此蟲形如蚊 類,在人臟腑之中。

 

圖 PS127a95.bmp (缺) 此蟲形如螳螂,或如血果,在人臟腑之中。

 

圖 PS127a96.bmp (缺) 此蟲形如刺,或如毛蟲,在人臟腑之中。

 

癆証,若有此蟲,令人三焦多昏,日常思睡,嘔吐苦汁,或吐清水粘涎,腹脹虛鳴,口鼻生瘡,唇黑面青,日漸消瘦,精神恍惚,口燥咽乾,目多昏淚。

 

其蟲庚寅日食起,醉歸厥陰穴、中四八。

 

俟蟲大醉,方可治之,取蟲之後,補氣即愈。

 

第四代蟲狀病証游食日治法\r圖 PS127a97.bmp (缺) 此蟲形如亂絲,或如蠐螬蟲者。

 

圖 PS127a98.bmp (缺) 此蟲形如豬肺,或作蟬蟲。

 

圖 PS127a99.bmp (缺) 此蟲形如蛇虺,往來五臟之中。

 

凡病此蟲,令人臟腑虛鳴,嘔逆,腸中 癖氣塊,憎寒壯熱,肚大筋青,咳嗽氣促,口苦舌乾,要吃酸鹹之物。

 

其蟲遇戊巳日食起,醉歸脾俞穴、中四穴。

 

俟蟲大醉方可治,取蟲後,補脾即愈,服魂停散。

 

第五代蟲狀病証治法\r圖 PS127a100.bmp (缺) 此蟲形如鼠無毛。

 

圖 PS127a101.bmp (缺) 此蟲有頭無足,有足無頭。

 

圖 PS127a102.bmp (缺) 此蟲形如精血片。

 

凡患此蟲,入肝經、而歸腎,得血而變更也。

 

令人多怒氣遂,四肢解散,日食減少,或面紅潤如平人,或時通靈而言未來事,或著床枕不起,有似中風肢體頑麻,腹內多痛,其蟲遇壬癸日食起,醉臟肝俞穴、中四穴。

 

俟蟲大醉,方可治,取蟲後補肝,即愈,宜服金明散。

 

第六代(此代蟲有翅足全者,千裡傳疰,所謂飛尸。

 

)\r圖 PS127a103.bmp (缺) 此蟲形如馬尾,或有兩條,一雌一雄。

 

圖 PS127a104.bmp (缺) 此蟲形如龜鱉,在人五臟之中。

 

圖 PS127a105.bmp (缺) 此蟲形如爛面,或如飛禽,或長或短。

 

凡患此蟲,令人思食百物,身體 羸,腰膝無力,眼暗耳鳴,喘嗽不定,心腹悶亂。

 

其蟲遇丑亥日食起醉歸腎前穴、四穴。

 

俟蟲大醉,乃可治之。

 

取蟲出,補腎填髓愈,宜服育嬰散。

 

取六代癆蟲後服五補藥方具後(以下俱《青囊方》) 虛成散 補肺臟癆極。

 

白茯苓 枳實(麩炒) 秦艽 芍藥 麻黃 當歸(酒洗) 茄香(炒,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 玄胡索(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銀環一對、蜜五點,煎八分,通口服。

 

金明散 補肝臟癆極。

 

人參 茯苓 秦艽 知母(酒炒) 石膏( )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七片、蔥白二寸,煎八分,無時服。

 

守靈散 補心臟癆極。

 

白茯苓(一錢) 丁香(五分) 訶子(一錢) 桔梗(一錢二分) 芍藥(八分) 羌活 甘草(炙,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銀耳環一只,蔥白三寸,煎八分,通口服。

 

魂停散 補脾臟癆極。

 

白藥子 人參 桔梗 訶子 茯苓(各一錢) 丁香 甘草(炙,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蜜一匙,煎八分,通口服。

 

育嬰散 補腎臟癆極。

 

香附子(炒黑,一錢) 附子(裂,個) 木香 白蒺藜(去刺,各五分) 白茯苓(三錢)甘草(炙,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七片、蔥白三寸,煎七分,空心服。

 

茯神散 不問遠年近日取效。

 

下蟲紅色,便可治,肚下黑又瘥。

 

肚下白色是食髓也,萬無一瘥。

 

下蟲之後,宜服此藥。

 

茯神 茯苓 人參 遠志 龍骨肉桂 甘草(各一兩) 陳皮 當歸 五味子(各一兩半) 黃耆(一兩) 大棗(五十二枚) 上咀,分八服,每服水盞半,薑二錢,煎一盞,趁前藥後吃,亦空心服神效。

 

此是神人所授靈秘方。

 

取癆蟲法灸穴凡取癆蟲,可於三節骨上一穴,並膏肓二穴,每穴灸七壯。

 

然後飲食調理,方下取蟲藥,其蟲或如亂髮,或如紅線線者是也。

 

四季取蟲宜用之藥春宜用雄黃(另研) 硫黃(另研,各二分) 巴豆(一粒,去油) 豆豉(七粒)上同為細末,麵糊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空心童便一合,酒一盞,溫送下。

 

夏宜用蘿蔔子 鶴虱 硫黃(另研,各二分) 巴豆(一粒,去油) 豆豉(七粒),如前製服。

 

秋宜用錫灰 雄黃(另研) 綠豆粉(各二分) 巴豆(一粒,去油) 豆豉(七粒)雌黃(另研,二分) 如前製服。

 

各宜用雌黃 雄黃(另研用) 錫灰(各二分) 巴豆(去油) 豆豉(各七粒),如前製服。

 

治傳尸癆追尸蟲明目丹白兔糞(中秋夜取,四十九粒,野中尋者佳) 砂(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七丸,甘草半兩槌碎,以水一盞,揉取濃汁。

 

若患人瘦弱,則用炙甘草,五更空心服。

 

預戒患人不得心躁,冷服不妨。

 

小瘥,兩日一服,下蟲為準,藥要上旬日服。

 

貫眾丸 去三尸五蟲。

 

貫眾(五分,殺伏蟲) 白 蘆(三分,殺大腸蟲) 蜀漆(三分,殺白蟲) 濃朴(三分,殺肺蟲) 野狼牙子(四錢,殺肺蟲) 僵蠶(四分,殺膈蟲) 雷丸(六分,殺赤蟲) 雄黃(三分,殺尸蟲) 蕪荑(五分,殺差蟲)上各製淨,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

 

川水下五丸,三服可漸加至十丸。

 

服之二十日,百病皆愈,三尸九蟲自滅。

 

服者,須齋戒恭敬。

 

婦人絕孕,服之有子。

 

桂心丸 神仙去三尸九蟲捷效。

 

熟地黃(三兩) 干漆(五錢) 桂心(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飲送下。

 

雄黃丸 去三尸九蟲。

 

雄黃 松脂(各一兩,研)上溶脂為丸,如芡實大。

 

平旦一丸,服之七日,三尸盡去。

 

通神散 治尸勞、尸蟲。

 

附子(一枚) 大黃(一兩) 牛黃(五分) 上為末,加桃柳枝、青蒿(各七握),銼,用童便半碗,浸一宿。

 

來日五更煎多沸,濾渣,調散子一半,服了,以衣被蓋便睡。

 

取下惡物,當自止。

 

下時,用桶子盛之,看何物。

 

其蟲類有四,一頭如馬尾,二如亂髮,三似蜈蚣,四如血果,或如亂綿破絮。

 

忌食生冷哽物、茶蒜炙爆、雞鴨蝦蟹、油膩腌藏等物,後藥服之。

 

甘草 黃連 當歸 木香(各半兩)上將酒二升,瓷器內煎取五合,傾出,煎此四味熬,看軟硬和丸,梧桐子大。

 

空心晚後酒或鹽湯下三十粒,神效。

 

守庚申法《道藏經》曰︰夫人之生於世也,上至國王,次至大臣,下至僧遂庶人,多少不定,惟有女人,此疾尤甚。

 

學道之士,若不去三尸九蟲,以求長生者,終不可得也。

 

每值庚申日,其夜不睡,守之至曉,體倦方可投睡,令人數覺,尸蟲自不得去奏事也。

 

《大帝玄科》云︰六月八日及庚申日,北帝開諸生門,聽諸法司訟事,過滿五日者,其人必死。

 

宜守庚申振伏三尸。

 

凡守庚申三尸長絕,令人精神爽快,五神恬靜。

 

每日叩齒三十六通,以左手捧心,呼三尸之名︰上尸彭琚出;中尸彭墳出;下尸彭○出,輒不得為害。

 

常以庚申去手甲,丑日去足甲,每年七月十六日,將所去手足甲燒灰,和水服之。

 

三尸九蟲皆滅,名曰斬三尸。

 

遇仙灸癆瘵捷法取癸亥旦二更時,六神皆聚,解去下衣,直身平立,用筆於腰上兩旁微陷處點定。

 

針家謂之腰眼,然後上床合面而臥。

 

每灼小艾七壯,兩腰眼共十四壯。

 

癆蟲或吐出,或瀉出,即安。

 

斷根,將蟲入火燒焚,後服將軍丸。

 

將軍丸 治傳尸癆瘵。

 

前灸法並此藥,皆是異人傳授。

 

錦紋大黃(製) 麝香(一錢,研) 豬牙皂角(醋炙) 桃枝(去皮尖) 檳榔 雷丸(各一兩)蕪荑(半兩) 鱉甲(醋炙黃) 上為末,先將蒿葉二兩,東向桃、李、柳、桑葉各七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入蜜一大盞,再熬成膏,入前末藥及麝香、安息香末搗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前棗湯送下。

 

三汁丸 灸後亦宜服此。

 

生地黃汁 青蒿汁 薄荷葉汁 童便 好酒(各二升,同煎成膏,入後項藥) 柴胡 鱉甲(醋炙黃) 秦艽(各一兩) 朱砂 麝香(各半兩,研) 上為細末,調前膏內,搗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或十丸。

 

不拘時,溫酒送下,忌生冷毒物。

 

(《醫林》)五蒸湯 治骨蒸癆熱。

 

甘草(炙,七錢半) 茯苓(二錢二分半) 人參(一錢半) 竹葉(一錢半) 生地黃 葛根(各二錢二分半) 知母 黃芩(各一錢半) 石膏(三錢七分半) 上咀,每服八錢,水二鐘,白梗米錢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以小麥煮湯煎藥亦可。

 

忌海藻、菘菜、蕪荑。

 

凡二十二蒸証狀治法本方中加藥開例於後。

 

肺蒸︰喘嗽咯血,喉乾聲嘎,鼻塞,加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桔梗、紫蘇、烏梅。

 

皮蒸︰肌膚鱗起,毛折發焦,加石膏、桑白皮。

 

氣蒸︰喘促鼻乾,遍身氣熱,不自安息,加人參、黃芩、梔子。

 

大腸蒸︰右鼻乾疼,大腸隱痛加大黃、芒硝。

 

心蒸︰少氣煩悶,舌乾口苦,或舌生瘡,加黃連、生地、當歸、赤芍。

 

脈蒸︰心煩體熱,脈緩急不調,加生地、當歸。

 

血蒸︰毛髮焦枯,有時鼻衄,或尿血,加生地、當歸(各酒洗)、童便。

 

小腸蒸︰下唇焦,加赤茯苓、木通、生地黃。

 

脾蒸︰唇焦折,或生口瘡,加芍藥、木瓜、苦參。

 

肉蒸︰別人覺熱,自覺冷,食無味而嘔,或煩躁不安,加芍藥。

 

胃蒸︰鼻口乾燥,肚腹膨脹,自汗,睡臥不安,舌生瘡,加石膏、梗米、大黃、芒硝、乾薑。

 

膽蒸︰眼目失光,睛黃口苦耳聾,脅下堅硬而痛,加柴胡、枯蔞。

 

三焦蒸︰乍寒乍熱,中脘膻中時覺煩悶,加石膏、竹葉。

 

肝蒸︰或時眼前昏暗,或眩暈,躁怒無時,加川芎、當歸(酒洗)、前胡。

 

筋蒸︰眼昏脅痛,爪甲焦枯,加川芎、當歸。

 

腎蒸︰耳葉焦枯,腰腳酸疼,情意不定,泄精白濁,加生地黃、石膏、知母、寒水石。

 

腦蒸︰頭眩熱悶,眼眵,口吐熱涎,加生地黃、防風、羌活。

 

髓蒸︰髓沸,骨中熱,肩背痛,骨酸疼,倦行,加天門冬、生地黃、當歸。

 

骨蒸︰版齒黑燥,大杼酸疼,倦行腰痛,足逆冷,疳蟲食藏,加鱉甲(炙黃),地骨皮、當歸、(酒洗),牡丹皮、生地黃。

 

玉房蒸︰男子遺溺失精,婦人經閉白淫,加知母、黃柏、當歸、芍藥。

 

脬蒸︰小便赤黃,加澤瀉、茯苓、生地黃、沉香、滑石。

 

膀胱蒸︰右耳焦,小便凝濁如膏,加澤瀉、茯苓、滑石。

 

凡此諸蒸,亦有熱病後食肉油膩,飲酒房勞,犯之而復作。

 

久蒸不除,變成疳疾,即死矣。

 

亦有瘧久不愈,以致咳嗽,調治失宜漸成骨蒸癆瘵之証者多。

 

當推標本而治之。

 

(《醫林》)經驗方 治男子婦人骨蒸癆瘵,憎寒壯熱。

 

青蒿(春夏用葉,秋冬用子,童便浸,晒乾二兩) 白朮 地骨皮 鱉甲(醋炙) 人參白茯苓 粉甘草(炙) 柴胡 栝蔞根 桑白皮(蜜炙,各五錢)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醫林》)麥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疰四肢。

 

赤茯苓 當歸(酒洗) 干漆 鱉甲(醋炙) 常山 白朮 柴胡 大黃(煨) 生地黃石膏(各錢半) 甘草(炙,七錢半) 上咀,分二帖,每帖入小麥百粒,水二盞煎八分,去渣。

 

食後,臨臥服。

 

有虛汗加麻黃根(一錢)(《醫林》)地骨皮枳殼散 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少力多困,夜盜汗。

 

地骨皮 枳殼(麩炒) 秦艽 柴胡 知母 當歸(酒洗) 鱉甲(醋炙黃) 上咀,各等分,每帖七錢,水二盞,用桃柳枝頭各七莖、薑二片、烏梅一個,煎八分,臨臥服。

 

團魚丸 治骨蒸潮熱,咳嗽累效。

 

貝母 知母 前胡 杏仁(去皮尖炒) 柴胡(各等分) 團魚(一個,去腸肚)上用藥同魚煮熟,提起去頭,取肉連汁食之。

 

將藥焙乾,就用魚甲及骨煮汁,和藥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黃 湯食遠下。

 

續斷散 治骨蒸癆熱,潮熱,傳尸勞,喘嗽氣急,身痛煩躁,盜汗。

 

續斷 紫菀 桔梗 青竹茹 五味子(各一錢二分) 生地黃 桑白皮(蜜炙,各二錢) 甘草(炙,八分) 赤小豆(四錢) 上咀,作二服,每服用小麥五十粒,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兼治咳嗽吐膿血。

 

小兒亦可服。

 

人參散 治邪熱客於經絡,肌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有盜汗,四肢倦怠。

 

婦人虛勞骨蒸尤宜服之。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柴胡 當歸 半夏曲 葛根 甘草(炙) 赤芍藥(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柴胡梅連散 治骨蒸癆熱,久而不瘥。

 

胡黃連 柴胡 前胡 烏梅(各三錢) 上咀,每服四錢,用童便一盞,豬膽一個,脊髓一條,韭白根半錢,同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

 

亦治五勞七傷虛弱。

 

清肌十全散 治男婦骨蒸,肌肉消瘦宜服。

 

柴胡(三錢二分) 生地黃 地骨皮 桔梗(各一錢二分) 防風 茯苓 人參(各一錢六分)甘草(炙) 當歸 秦艽(各六分)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溫服。

 

清神甘露丸 治男婦虛勞,大骨枯陷並皆治之。

 

生地黃汁 白藕汁 牛乳汁上三味,各等分,用砂石器內,文武火熬成膏,用後藥。

 

人參 白朮 黃耆(蜜炙) 黃連 五味子 胡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用前膏子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遠人參湯下。

 

太上混元丹 治虛勞怯弱,延年補損,久服輕身健體,不可盡述。

 

紫河車者,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橐,鉛汞之匡廓,胚胎符兆,九九數足,我則載而乘之,故謂河車。

 

《歷驗篇》中名之曰混沌皮,非金石草木、夜露曉霜之所比倫。

 

服之不輟,誠以返本還元。

 

補益之遂,誠得其要。

 

紫河車(一具,米泔水洗淨,去筋膜,入麝香一錢在內,縫定。

 

放砂鍋內,入無灰酒五升,慢火熬成膏子,入藥) 沉香(另研) 朱砂(另研,水飛,各一兩) 人參肉蓯蓉(酒浸) 白茯苓(三兩) 乳香(另研) 安息香(酒熬,去砂石,各二兩) 上為細末,入河車膏和藥末,杵千百下,丸梧桐子大。

 

每服七丸,空心沉香湯,或溫酒送下。

 

若有病之人,詳証增加之法具於後。

 

男子真陽氣耗,榮衛兩虛,腰背疼痛,白汗怔忡,痰多喘咳,夢遺白濁,潮熱心煩,腳膝無力,宜加後藥︰鹿茸(酒蒸),川巴戟(去心),鐘乳粉( ),陽起石( ),附子(製),黃耆(蜜炒,各二兩)、桑寄生(如無,以續斷代,)生鹿角(鎊),龍骨、紫菀(各一兩。

 

)婦人血氣虛損,榮衛不足,多致潮熱心煩,口乾喜冷,腹脅刺痛,腰腿酸疼,痰多咳嗽,驚惕怔忡,經候不調或閉不通,宜加當歸(酒浸),石斛(去根),紫石英(,醋淬七次水飛),柏子仁(微炒,另研),鹿茸(酒蒸,)鱉甲(醋炙,各二兩),卷柏葉(一兩),川牛膝(酒浸,一兩)。

 

嗽多加紫菀(二兩)。

 

犀角紫河車丸 治傳尸三月必平復,其餘癆証只數服愈。

 

紫河車(一具,用米泔水淨洗過,烙乾,同眾藥磨為細末) 鱉甲(醋炙) 桔梗 胡黃連 芍藥大黃 敗鼓皮心(醋炙) 貝母 龍膽草 黃藥子 知母(各二錢半) 廣朮 犀角末 芒硝(各錢半)朱砂(二錢,另研)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二十丸,空心酒下。

 

無比丸 治傳尸勞,服至一月愈。

 

其餘勞瘦之疾,數服取效。

 

紫河車(二兩,煮,醋浸一宿,焙乾用) 芍藥鱉甲(醋炙,各半兩) 桔梗 胡黃連 大黃(煨)甘草(炙) 甘龍膽 苦參 黃藥子秋石 知母(各二錢半) 貝母 豆豉(炒) 蓬朮 芒硝 犀角屑(各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酒送下。

 

如腸中熱,食前服;膈上熱,食後服。

 

奪命散 治前証。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麩炒) 甘草 人參(各半兩) 鱉甲 知母 天靈蓋(醋浸宿,酥炙,各一兩)青蒿 柴胡 阿魏(四棗子大) 蔥白(一握)上以天靈蓋、鱉甲為末,次下人參、知母、柴胡、甘草同搗,次下蔥白、青蒿、桃仁、阿魏,杵成餅子,慢火焙乾為末,稱二錢,用童便二盞,煎一盞,露一宿,至五更三點暖服半盞。

 

服了,衣被蓋臥。

 

天明又暖半盞服之。

 

扶病患強行五七步,三日勿洗手、面、指頭。

 

候生毛為驗,每日早晨先飲,白湯投之。

 

龍膽丸 治積熱勞瘦不食,熱壅瘡腫。

 

此藥解肌骨之熱,散滯毒。

 

龍膽草 柴胡 黃芩 鱉甲(醋炙,各一兩) 桃仁(去皮尖) 山梔子 陳皮 當歸(酒洗)大黃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如小兒,減丸數服之。

 

天竺黃飲子 治癆瘵。

 

天竺黃 人參 茯苓 茯神(各半兩) 生地黃 遠志(去心) 龍骨 防風 玄胡索(各五錢)麥門冬(去心,二兩) 大腹子(七枚) 犀角屑(二錢)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不拘時服。

 

忌一切毒物,如治久病服此藥,先看十指毛色,如藕白者可治,紫黑色者難治。

 

麝香散 治婦人室女一切蓄熱骨蒸,及室女月經不行,肌瘦熱。

 

威靈仙(四兩) 干漆(一兩,炒令煙盡) 雄黃 麝香(各三錢,另研)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半盞,煎四分,空心和渣溫服。

 

當有惡穢毒物下,並是病根。

 

此藥難服,或以蒸餅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茶湯任下。

 

次服桃仁散。

 

桃仁散桃仁(一兩,泡去皮尖,麩炒黃色) 赤茯苓(一兩) 芍藥 人參(各一錢) 陳皮(去白,七錢半) 檳榔(七個) 安息香 犀角屑(各一錢半) 麝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鐘,薑三片,煎六分,早晚食前服。

 

若取下蟲頭赤,服天竺黃飲子,補護心臟。

 

未取蟲,須先服護心。

 

輕骨散 治骨蒸勞熱。

 

龍膽草 黃連 貝母 知母 鱉甲(醋炙) 烏梅 桔梗 秦艽 柴胡 人參 甘草(炙)山梔子仁 青蒿(酒煮) 阿膠(炒) 杏仁(去皮尖,麩炒,各等分) 上為末,用好清煙墨一寸,以井花水磨調前藥末,作餅子,如大指頭大,透風處陰乾。

 

二七日方用,每服一餅,井花水磨化。

 

又用沒藥五錢,磨成一盞。

 

於五更又用黃柏末二錢同煎數沸,卻入盞內,頻頻打轉。

 

於五更時輕輕起,服了便睡,令病患仰臥。

 

甚者不過三服。

 

蛤蚧散 治勞瘦。

 

白茯苓(炒) 桑白皮(酥炙) 知母(二兩,醋酥炒) 貝母(同上製) 杏仁(六兩,泡去皮尖並雙仁者,以單紙入鐺內炒乾,入石臼搗為粉。

 

用皮紙包,捶去油) 甘草(二兩,捶碎醋酥炒) 雌雄蛤蚧(一對,入醋酥,內浸透,慢火炙乾。

 

又浸五次,炙令黃色,勿焦黑為妙)人參(一兩,酥,醋炒黃色)乳酥(真者四十文,切作骰子塊,入銚內成汁。

 

再入米醋半斤和勻,同炒前藥,以乾為度)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鐘,煎七分,食遠服。

 

忌油膩生冷毒物。

 

如久患嗽者,初服此藥,聞嗽加甚,服久則安。

 

又方 治勞熱,補肺損止嗽。

 

蛤蚧(一對,醋酒浸炙) 黃芩 秦艽 胡黃連 人參 青蒿 生地黃 熟地黃 甘草 柴胡知母 貝母 麻黃 杏仁(去皮尖,炒,各半兩) 鱉甲 桔梗 龍膽草 木香(各半兩)每服七錢,水二盞,薑三片、烏梅一個、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鱉甲散 補虛勞。

 

鱉甲(醋炙) 當歸 赤芍藥 柴胡 桔梗 甘草(炙) 人參(各一兩) 麝香(五分)杏仁(去皮尖,炒) 胡黃連(二錢) 官桂(半兩,去粗皮,不見火) 地骨皮(一錢) 木香(半兩) 宣連(一錢) 真酥(三兩) 白砂蜜(三兩) 上為細末,用青蒿一斤,童便五升,熬青蒿汁約二升,濾去渣,入酥蜜,再熬成膏。

 

候冷入藥末,搜和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溫酒下,或米飲亦可。

 

日進三服。

 

如秋冬時,更入桃柳心七個,與後柴胡散煎服。

 

柴胡散 補虛勞。

 

柴胡 人參 茯苓 桔梗 芍藥 當歸(酒浸) 麥門冬 青皮 桑白皮 川芎 白朮 升麻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通口連渣服。

 

又柴胡散 治童稚骨蒸熱,及解傷寒後熱。

 

柴胡 川大黃 干漆(炒煙盡) 秦艽 甘草 常山(各一兩) 鱉甲(三兩,醋炙) 上咀,每服一錢,水一盞,入小麥一撮,煎七分,不拘時冷服。

 

百勞散 治骨蒸勞熱等証。

 

天仙藤 當歸 川芎 芍藥 茯苓 人參 黃耆 知母 貝母 黃芩 五味子 地骨皮 柴胡甘草 白芷 桔梗(各等分)每服一兩,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一方加秦艽、前胡。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8 20:35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