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幼幼集成 - 卷二傷暑証治 】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8 17:2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幼幼集成 - 卷二傷暑証治

 

 

經曰︰因於暑汗,煩則喘滿,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又曰︰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嬰兒之患,夏秋為甚,蓋火土旺於長夏,正當金水受傷。

 

稚陽陰微,已失天和,加之暑熱,陽氣浮於外,生冷戕於中,夏失長養,則不能生金而病於暑。

 

然有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雖病有不同,而總由於暑。

 

故其為病有陰陽二証︰曰陰暑,曰陽暑。

 

治由冰炭,不可不辨也。

 

陰暑者,因暑而受寒也。

 

凡膏粱之兒,畏暑貪涼,不避寒氣,又或居深堂廣廈,或乍熱乍寒之時,不謹衣被,以致寒邪襲於肌表。

 

其証頭痛無汗惡寒,身體拘急,四肢酸疼。

 

此以暑月受寒,雖名陰暑,即傷寒也。

 

治宜溫散,五積散、清暑益氣湯。

 

不惡寒而發熱者,人參白虎湯,熱退後,用調元生脈散補之。

 

又有不慎口腹,過食生冷瓜果,涼茶冷水,以致寒涼傷臟,而為嘔吐瀉利腹痛等証。

 

此亦因暑受寒,寒邪在內,治以溫中為主,加味五苓散,不應,理中湯。

 

陽暑者,藜藿之兒有之。

 

常在烈日之中,坐於熱地之上,澡浴寒澗之內。

 

其証發熱頭痛,煩躁,大渴大汗,脈洪滑,大便乾結,小便赤痛者,白虎湯;脈虛,煩渴而少氣者,人參白虎湯;若眩暈者,生脈散;兼吐瀉者,薷苓湯。

 

凡治暑証,最當辨其陰陽寒實。

 

若外中熱邪,內亦煩躁而熱者,此表裡俱熱,方是陽証,治宜清補如前。

 

若脈虛無力,或為惡寒背寒,或為嘔惡,或為腹痛泄瀉,或四肢鼻尖微冷,或不喜涼茶冷水,或息促氣短,無力以動之類,皆陽中之陰証也。

 

凡見此類,但當專顧元氣,四君子為主治,或理中湯加芍藥。

 

若虛寒甚者,則舍時令而從証,附桂在所必用,切不可因暑熱之名,而執用寒涼解暑,則禍不可勝言矣。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19: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