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幼幼集成 - 卷二小兒傷寒類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8 17:18: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幼幼集成 - 卷二小兒傷寒類治

 

 

(出程鳳雛《慈幼筏》)帝曰︰人傷於寒,而傳為熱,何也?

岐伯曰︰夫寒盛則生熱也。

 

帝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小兒八歲以後,氣血充足,經脈完固,傷寒與大人同治。

 

仍自表達裡,先皮毛,次肌肉,次筋骨、腸胃,絲毫不爽。

 

其始也,先從太陽寒水一經,有惡風惡寒,頭痛脊強等証。

 

寒鬱皮毛,是為在表。

 

脈浮緊無汗為傷寒,麻黃湯發之,得汗而解;脈浮緩有汗為傷風,以桂枝湯散之,汗止而解。

 

〔疏〕太陽經在最外一層,故邪入皮毛,即先傷之。

 

皮毛不能傳變,由太陽之絡脈傳入本經,而後內入諸經也。

 

邪客皮毛,即玄府閉(汗孔也)。

 

人身臟腑之氣,無刻不與外氣通,通故和暢;玄府閉則內氣不能發泄而生熱,非風寒能變熱也。

 

此時但發其皮毛,玄府開而邪隨汗散矣。

 

麻黃、桂枝汗皮毛之方,非解中之藥也。

 

若表不解,熱積而日甚,從本經反而之內,及各經之井榮俞合交會之處,則熱傳於他經,而各經並見矣。

 

(經脈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入為合,十二經脈莫不皆然。

 

)太陽既罷,無頭痛惡寒,脈又不浮,為表証罷而在中,乃陽明少陽之間。

 

脈不浮不沉,而在乎肌肉之間,皮毛之下。

 

然有二焉︰若微洪而長,陽明脈也,外証鼻乾不眠,用葛根解肌;脈弦而數,少陽脈也,外証脅痛、耳聾、口苦,寒熱往來,以小柴胡湯和之。

 

蓋陽明少陽,不從標本,從乎中治。

 

若有一毫惡寒,邪尚在表,雖入中,還當兼散邪。

 

〔疏〕肌肉不能傳變,肌肉之中皆經絡也。

 

經絡謂之中,裡則臟腑,表則皮毛。

 

臟腑之氣血,惟經絡傳達;外邪之壅熱,亦惟經絡傳變。

 

故陽明少陽皆從中治。

 

中者,經病也,非胃與膽病也(陽明屬胃,少陽屬膽,皆外之經絡受病,非內之胃與膽病也。

 

)經病用和解,必由汗散,然非開發皮毛之法矣。

 

蓋邪初客表,經中陰津受傷,但啟其毛竅而汗自通;及熱傳中經,血液燔灼,竅雖啟,而汗為熱隔,不能外達。

 

庸工不知,尚用風熱之藥,以發其表,益助熱而耗陰,汗源乾涸,究竟不得汗而斃者多矣。

 

仲景和解只清解熱邪,而津液自存,陰汗既充,涌出肌表,而外邪自然煥散。

 

此養汗以開玄府,與開玄府而出汗者,迥乎不同也。

 

邪在陽明則解肌,邪在少陽則和解。

 

然病猶未退,既為傳裡實熱,脈不浮而沉,按之筋骨之間,所謂陽明胃腑病也,與經病不同(陽明經病已罷,至此傳入於胸中之胃腑矣。

 

)若脈沉實有力,外証不惡風寒而反惡熱,譫語大渴,六七日不大便,皆腸胃燥實致之,輕則大柴胡湯,重則三承氣,大便通而熱退矣。

 

〔疏〕熱邪入裡,驅出為難,故就大便通泄,從其近也。

 

得汗而經邪從汗解,非汗為害,而欲驅之也。

 

便矢而腑邪從矢出,非矢為難而欲攻之也(矢與糞同。

 

)醫不察此,但知消克瀉下之法,始終禁絕飲食,求一便矢為能事,殊可笑矣﹗寒邪直入三陰之經,名曰直中。

 

乃三陽主氣衰,無熱拒寒也。

 

故初起即手足厥冷,或戰栗蜷臥,不渴,或腹痛嘔吐泄瀉,或口吐涎沫,面如刀刮,不發熱而脈沉遲無力。

 

此不從陽經傳入同治之例,更當外証何如。

 

輕則理中湯,重則薑附湯、四逆湯治之。

 

〔疏〕傷寒者,由皮毛經絡而後入臟腑。

 

初雖惡寒發熱,而終為熱証,其人必素有火者;直中臟腑,始終惡寒而並無發熱等証,其人必素無火者。

 

一則發表攻裡,一則溫中散寒,兩途判然明白。

 

証有反常者,如發熱面赤煩躁,揭去衣被,飲冷脈大,非陽証乎?然投涼藥而死者,何也?內有伏陰也。

 

切其脈,不論浮沉大小,必指下無力,按之筋骨之間皆然,甚者服一切茶湯及藥皆吐,此陰盛格陽,乃白通東加人尿豬膽汁証。

 

仲景將傳經、直中並論,正謂有陰証似陽,陽証似陰耳。

 

如太陽証頭疼發熱,當脈浮而反沉,又似少陰矣,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陰証脈沉,應無熱而反發熱,又似太陽矣,須用甘草乾薑附子湯。

 

陰証四肢厥逆,而陽証亦有厥逆,此四逆湯與四逆散不同也;陰証下利,陽証亦有漏底,此理中湯與黃龍湯不同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02:14 , Processed in 0.0781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