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2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幼幼集成 - 卷二 剛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8 17:03: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幼幼集成 - 卷二 剛痙

 

 

(傷寒無汗為剛,寒性剛勁也)經曰︰太陽中風,重感寒濕而變痙。

 

蓋傷風原有汗,愚人不知,重衣濃被,令其大汗。

 

汗多衣褓必濕,濕久寒生,滲注關節,故為重感寒濕。

 

寒濕內閉,反令無汗,是名剛痙。

 

其証初惡風寒,發熱頭痛,偎藏於母懷者是也。

 

小兒口不能言,父母一時不覺,但見其發熱,不知其惡寒,但見其昏沉,不知其頭痛。

 

醫者見其發熱,滿口稱為驚風,置傷寒表裡於不問,惟事鎮墜涼瀉,抑遏其表邪,不能外出,必致延及於三陽(太陽傳陽明,陽明傳少陽。

 

)所以有身熱足冷,頸項強急,頭身俱熱,面目紅赤,獨搖頭,卒口噤,背反張,手足搐搦,眼目斜視。

 

此則三陽經之全痙,幼科所稱四証八候者,即此也。

 

斯時正宜循經用藥,解去三陽之邪,其病霍然而起。

 

倘舍此不圖,邪必自三陽而入於三陰,發熱腹痛,四肢傴僂,能俯不能仰,已成陰痙凶危之候,猶以慢驚風稱之,風藥亂投,死將旋踵。

 

哀哉﹗(此即前諸家所云,急驚涼瀉而不愈,或與吐下藥太過,變為慢驚者,即此例也。

 

)按︰傷寒之來,豈初日便能變痙,由醫者誤治致之耳。

 

蓋邪自太陽而入,太陽之脈上起於頭,中行於背,下至於足,因其經脈受邪,榮衛澀滯,則頭項背足,皆有痛楚牽強之象。

 

幼科見此,便詫為驚風,妄行鎮墜,以致邪無所伸,而後乃變為痙。

 

此際尚不知為誤治所致,而反謂小兒固有之証。

 

此其所以為誤中之誤也。

 

嘗觀夏初明治小兒作搐而死,以至三五日不醒者,悉用天保采微湯投之而愈。

 

其子禹鑄廣傳其方,惜無一家發明之,致後人莫維其義。

 

予不辭饒舌,聊為剖露︰夫天保采微湯乃敗毒散、不換金正氣散、升麻葛根湯三方合湊者也。

 

其中作用,以羌、獨走太陽而祛寒發表,以蒼、前、升、葛、陳、朴、甘、苓走陽明而除濕解肌,以芎、柴入少陽而和解表裡,以桔、半、枳、藿、芍藥,入太陰而和榮逐飲。

 

或問既為三陽表藥,何以輒及於太陰?

曰︰小兒全藉脾肺為行藥之主。

 

此實扶中氣以托邪,豈引邪入裡之謂耶?

然其中一十七味,並非五金八石、三黃四神,而能於死中求活者,豈疏解之藥可以起死回生乎?

由從前誤以傷寒作驚治,未經發散,以致邪閉而死。

 

今投疏解以生者,亦不過為從前補其闕失耳,豈有奇特深義哉﹗第此等之治,猶為末著。

 

若早循經治療,又何至如是凶危,始效獵人之羅網四張,希庶幾乎一遇。

 

苟如鄙刻所集,一見小兒發熱昏沉,即為之分別有汗無汗,有汗者解散肌邪,無汗者開通榮衛,領邪外出,神志自清,又何者閉塞昏迷之變耶?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16:04 , Processed in 0.20118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