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7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幼幼集成 - 卷二辨明致妄之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8 17:0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幼幼集成 - 卷二辨明致妄之由

 

 

(易去驚字)驚風二字,千古疑城。

 

嘉言欲打破人鬼關,其實未易能也。

 

蓋從前有此名目,後人莫敢翻其成案,惟從驚風摹擬,究竟愈摹愈失,愈論愈晦,其實由於仲陽立名之不慎也。

 

在伊芳當日,或適因嬰兒傷寒病痙,乍有反張搐搦之態,故偶立驚風之名,亦猶方脈中之驚悸、驚惕、驚慌等類,初亦未嘗即欲以此兩字示法來茲,而門人繼述不善,遂以驚字為驚嚇之驚,風字即驚字之變文,觀幼科書中,凡青為風者,皆曰青為驚可知矣。

 

謬為小兒之病,悉由驚而生風。

 

誤以傷寒無汗之表証為急驚,以傷風自汗之解肌証為慢驚,以脾敗胃傷竭絕之証為慢脾。

 

妄立諸驚名色,眩惑後人,何嘗有一毫實際裨於治療。

 

而諸家旋祖其術,極力敷演,亦不過隨波逐浪,猜度摹擬,初無理要可以服人。

 

是仲陽偶以一字之乖訛,而後世受禍如此其烈也。

 

至於見証立名,更為舛謬。

 

如小兒傷寒病痙,外証有頭項強,背反張,目上視,此《金匱》所謂能仰不能俯者,屬太陽,則稱天吊驚;眼目下竄,即《金匱》之頸項KTKT(音殊),海藏之低頭下視,屬二陽合病,則稱看地驚;兩腳掣跳,海藏所謂肘膝相構屬陽明,則稱馬蹄驚;兩手牽引,海藏所謂左右搐搦,屬少陽,則稱彎弓驚;傷寒病痙,誤用驚藥,耗其津液,而筋脈受傷,遂致兩手拘攣,已為不治之証,乃猶稱鷹爪驚,虛証肆行攻伐,乃致脾敗胃絕,四肢曳,奄奄待盡,猶複稱撒手驚。

 

至於陰寒腹痛,面青口撮,口吐白沫,曰鯽魚驚;脾虛生熱,舌絡緊急,不時舔舌,曰蛇絲驚;蛔蟲貫膈,大叫一聲,即昏悶不省,曰烏鴉驚;兒病作熱,本為常候,曰潮熱驚;食飲停滯,胸腹飽悶,曰膨脹驚。

 

更有諸多不通名項,莫能枚舉。

 

夫以上諸証,皆表裡寒熱分明,証候顯然可據。

 

而若輩不究病源,妄立名色,悉以驚字目之。

 

設也人病陽明內實,逾垣上屋,則將名飛天驚。

 

陰極發燥,欲臥泥水中,則將名擗地驚;少陰昏沉嗜寐,則將名瞌睡驚;中消多食無厭,則又名饕餮驚乎?荒唐鄙野,雖奚童爨婢有所不言,而醫者公然筆之於書。

 

後人見其証皆驚証,紋悉驚紋,相與依樣葫蘆,一倡百和,以為一遵古法,誰曰不然。

 

不知論証可任其牽強,而治療不容於假借。

 

如傷寒病痙,由風寒濕三氣合邪,病在太陽、陽明、少陽,與心驚、肝風、脾痰、肺熱,風中牛馬,若以驚風治之,則無辜心肝脾肺,枉受剝膚,而風寒濕外至之邪,然磐石。

 

此豈有一可乎?予欲為之更改之以為非,易去驚風二字,仍恐流禍無已,將欲以痙字、字易之,又慮其不入俗。

 

因思幼科以搐掣名驚,今即以搐字易驚字,屏去禍害之驚,祛除籠統之風,總名之曰搐,庶不駭聽,而又不失病痙之本來。

 

複以急驚、慢驚、慢脾之入石堆者,易之為誤搐、類搐、非搐之三寶筏,提攜沉溺,穩步康衢,將於是乎在焉。

 

何謂誤搐?蓋傷寒小兒最多,由醫者治不如法,抑遏其表邪,莫能外解,故壯熱不退,遂爾變而為痙,則有搐搦反張之候。

 

要知此証由風寒濕所致,雖有身熱,俱皆表邪,非火熱之比,且與《內經》諸痙項強,諸風掉眩,諸寒收引之例,恰正相符。

 

因剔出風、寒二痙歸於誤搐條下,俾臨証者,知為傷寒病痙,不致有開關鎮治之害。

 

何為類搐?蓋傷暑瘧痢,咳嗽丹毒,瘡痘霍亂,客忤中惡,其証顯然可見,辨認既明,一藥可愈,何至作搐?由醫者遷延時日,或抑遏邪氣,無所發泄,間有變為搐者,搐非固有,所以謂之類搐。

 

要知此証由火熱居多,實非風寒,惟咳嗽瘧疾微兼表邪,治者宜審。

 

今遵《內經》諸熱瞀,皆屬於火之例,共一十條,總歸於類搐條下,逐証注明,各從本門為治,以免截風定搐之患。

 

何謂非搐?蓋小兒大吐大瀉,久病病後,脾敗胃絕,昏睡露睛,虛痰來往,此竭絕之証,而幼科以為慢脾風。

 

更以大驚卒恐,神魂離散之証,為急驚風。

 

不知以上二証,死生呼吸,猶敢以驚風稱之耶﹗因體東垣非風之意,竟以非搐名之,使後人知此等証候,全非風搐,而治風治搐之法,遠擯三舍,庶可以保全竭絕,而不致於夭折無辜也。

 

以上三門,逐証分晰,其所用藥方,一遵經旨,罔敢立異。

 

要使幼科之証,毫無遺漏,而驚風二字,不屏自卻,人鬼關豈徒打破,行將化為瓊樓玉宇矣。

 

周虛中曰,雄辭閎辨,駁得諸家之言驚者,無可置喙,快極快極﹗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15: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