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6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幼幼集成卷一面部形色賦 】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8 16:57: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幼幼集成卷一面部形色賦

 

 

(辨色分注附)察兒形色,先分部位(欲辨形之強弱堅脆,色之夭澤枯榮,必先分上下左右之部,定五行四象之位,然後按部察色,以定証之安危。)

 

左頰青龍屬肝,右頰白虎屬肺(經曰︰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蓋五行之位,木旺在卯,金旺在酉,天地之氣,陽從左升,陰從右降,故以左頰配肝,右頰配肺。

 

非謂左頰即是肝,右頰即是肺,無過以生殺之理,配木金龍虎之位,以候其臟氣之強弱耳。)

 

天庭高而離陽心火,地角低而坎陰腎水(《周易》以東震西兌、南離北坎,定子午卯酉之四正。

 

蓋後天之用,有形者無不由之,故以心配離南之午火子天庭,腎配坎北之子水于地角,亦陽上陰下之義。

 

第據其理而言之,非謂額上即心,唇下即腎,竊笑幼科未識淵源,刻舟求劍,未可向痴人說夢也。)

 

鼻在面中,脾應唇際(《內經》以鼻為面王,以其位居正中,內通呼吸,先死賴之,所以謂之中也。

 

脾為中土,經曰︰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于口。

 

又曰︰脾胃者,倉稟之本,其華在唇四白。

 

故曰脾應唇際,亦中州受納之地也。

 

或問既五臟之經脈未行于面,何以又從面部而察五臟之証,能無幻耶?曰︰望色察証,《內經》之傳,第軒岐峻大聖天人之學,後世莫能效法,所以據五行四象,列以部位,使望色者有所憑依耳。

 

又曰︰布列雖按五行,恐五內之氣不應,奈之何哉?曰︰五臟之脈實未行于面,而藏象論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

 

蓋人上下九竅,而七竅在面,目二、耳二、鼻二、口一,故目為肝竅,耳為腎竅,鼻為肺竅,口為脾竅,舌為心竅。

 

有此諸竅,而後三百六十五絡之氣,皆通於面,故曰氣血走空竅。

 

由是按部察色,以決其吉凶,亦猶方脈之兩手六部,分左心小腸肝膽腎,右肺大腸脾胃命。

 

夫兩手惟一肺脈耳,他臟何涉?亦前哲按八卦方位,以手太陰一經巧分六部,以候十二經臟氣之盛衰。

 

然則脈之隱微莫睹者,尚可候其成敗,而色之一望顯然者,獨不可推其吉凶乎?醫理至微,後之賢者幸毋忽略。

 

紅色見而熱痰壅盛,青色露而肝風怔悸(此概言通面之色,通面為足陽明胃經所主。)

 

胃經鬱熱,面必淡紅,熱搏津液,定化為痰而壅滯;風邪沖並,面必見青,心神不安,則為怔忡驚悸。

 

如煤之黑為痛,中惡逆傳;似橘之黃食傷,脾虛吐利(面見黧黑,至凶之候,幸而暴病乍見,實為中惡之征。

 

偶因惡毒之氣,從鼻而入,肺先受之,阻遏正氣,隧道不通,所以腹痛,邪盛不能自出,反致子乘母位而逆傳,如肺傳脾,脾傳心者是也。

 

橘黃,言其深黃也。

 

脾司運化,乳食不停,何黃之有?由其運化失職,所以食填太陰,脾氣凝滯,故深黃上面,必致有吐瀉之虞。

 

白乃疳癆,紫為熱熾(白屬肺氣虛,子傷累母,所以脾必困而為疳,紫為風熱熾,經絡受邪,定化為壯熱而不已,)青遮日角難醫,黑掩太陽不治(此下逐部分言之。

 

諸書皆誤為口角,不知面部無口角之位,不但無此位,証亦全不符。

 

蓋小兒中氣強者,唇不變色;中氣虛寒者,十有九青,此為常候,非難醫之証。

 

今正之,日角,左額也。

 

猶日之東升而為青色遮蔽,為木蔽陽光,病則必有疑難之慮。

 

太陽,左右兩額也。

 

太陽為眾陽之宗,屬火旺夏,氣色宜紅,今黑色掩映,將有水來克火之象,定見傷殘,故曰不治。

 

年壽赤光,多生膿血;山根青黑,每多災異(年壽,鼻梁也,為氣之門戶。

 

赤光侵位,肺必受傷,氣不流行,則血必凝滯,將有膿血之災。

 

山根,足陽明胃脈所起。

 

大凡小兒脾胃無傷,則山根之脈不現;倘乳食過度,胃氣抑鬱,則青黑之紋,橫截于山根之位,必有延綿啾唧,故曰災異。

 

朱雀貫于雙瞳,火入水鄉;青龍達于四白,肝乘肺位(朱雀,赤脈也;雙瞳,腎水也。

 

赤脈貫瞳,火乘水位,治宜瀉心補腎。

 

青龍,肝木也;四白,肺金也。

 

白珠見青,肝風侵肺。

 

治宜保肺平肝。

 

瀉痢而戴陽須防,咳嗽而拖藍可忌(瀉屬脾病,痢屬腎病。

 

脾腎兩臟既傷,先後二天並弱,面宜憔悴,今反面見紅赤,知為虛陽上泛,故曰須防。

 

咳嗽,肺病也。

 

青者,肝色也。

 

由其肺氣已虛,肝無所畏,木乘金位,恐其生火以克金,故曰可忌。

 

疼痛方殷,面青而唇口撮;肝風欲發,面赤而目竄視(疼痛,腹痛也。

 

寒氣侵脾,五內無火,一派陰冷,阻抑陽和,故面青而唇撮也。

 

竄視,目直視也。

 

幼科指為肝病,其實太陽經本証。

 

蓋太陽之脈系目上綱,血虛受寒,則上綱緊急,故目直視。

 

今指為肝氣,必用風藥耗其津液,反成不救,能知養血,其病自瘳。

 

火光焰焰,外感風寒,金氣浮浮,中藏積滯(通面火光,風寒傷胃,陽明拂郁,表未解也;黃色滿面,食傷脾也,運化無功,久成積也。

 

乍黃乍白,疳積連綿;又赤又青,風邪 (黃為脾虛,白為肺弱,脾肺俱傷,無氣以運,乳食難消,輕則為積,久則為疳;赤為火色,青為風色,風火相乘,榮血枯燥,筋脈牽強,甚則搐搦而為痙矣。

 

氣乏囟門成坑,血衰頭毛作穗(小兒稟受精髓不足者,平日腦髓未充,賴氣以充之,今大病之後,中氣下陷,安保其囟不成坑耶?發乃血之餘,血榮則發黑,今頭毛如草之穎,知其榮血枯焦也。

 

肝氣眼生眵淚,脾冷流涎滯頤(眼屬肝,肝氣實則眵干硬,肝氣虛則眵膠粘。

 

寒傷肝則淚冷,熱傷肝則淚熱。

 

脾主涎,脾氣虛冷,不能收攝,故津液妄泄而滯于頤間,誤為脾熱,禍不旋踵。

 

面目虛浮,定腹脹而上喘;眉目頻蹙,必腹痛而多啼(脾肺兩虛,中宮寒肅,以致氣不歸源,反逆血之上,則上氣喘急,面目虛浮,因知其內必腹脹。

 

小兒知識未開,于七情六欲毫不相關,何頻蹙之有?亦因臟寒腹痛,所以不時啼叫,面頻蹙不樂也。

 

左右兩頰似青黛,知為客忤,風氣兩池如黃土,無乃傷脾(左右兩頰俱青,客忤之証。

 

由小兒神氣怯弱,陽和未充,外邪客氣,得以乘之,從鼻而入,忤其正氣,則口吐青黃白沫,面色變異不常,腹痛喘急者是也。

 

風池、氣池,眉上眼下也。

 

風池屬肝,氣池屬胃,如黃土之色,由木勝土複,所以真臟色見。

 

風門黑主疝,青為風;方廣光滑吉,昏暗危(風門,耳前也,少陽經所主,黑則為寒為疝,青則為燥為風,方廣,眉棱也,亦少陽所主,光亮則吉,昏暗則危。

 

手如數物兮,肝風將發;面若塗朱兮,心火燃眉(邪熱傷神,手如數物,謂十指屈伸不定,如數物之狀。

 

速宜疏解熱邪,斷無肝風之發。

 

淡紅為陽明胃經表熱,深紅為少陰心經裡熱,面若塗朱,知為心熱,心不可瀉,惟瀉小腸,丙火一清,丁火自息。

 

坐臥愛暖,風寒之入;伸縮就冷,煩躁何疑(凡小兒偎入母懷,藏頭密隱,欲人懷抱者,必惡風寒也。

 

由風寒初入,未能化熱,所以坐臥愛暖。

 

邪已入裡,則掀衣揭覆,揚手露面,偃胸仰臥,口渴躁煩。

 

由其內外皆熱,所以欲就清涼。

 

肚大腳小,脾欲困而成疳;目瞪口張,勢似危而必斃(脾不運化而肚大,肌肉消削而腳小,蓋脾主肌肉。

 

由其乳食失節,所以脾困而成疳。

 

膀胱絕而目瞪,脾氣絕而口張,其勢已危,必無可生之理。

 

噫﹗五體以頭為尊,一面惟神可恃,況聲之輕重不同,啼之乾濕頓異。

 

呵欠連綿,知病之欲作;忽然驚叫,識火之將煒。

 

此察証之規繩,幸拳拳而不諄(頭為元首,故以為尊。

 

面分五位,惟神是賴,神存則生,神亡則死,蓋指眼光而言也。

 

況聲有輕重,啼有乾濕,安得無辨?凡聲微者,知其氣不足;聲壯者,知其氣有餘。

 

哭而無淚者實,哭而多淚者虛。

 

呵欠連綿,為陰陽交引,升降不前,知其病之將至;忽然大叫,則知火熱擾神,必有壯熱之証。

 

倘能依此辨証,亦猶工之有規矩,樂之有六律,是則是效,是究是圖,自不致有望洋之嘆矣。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07:09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