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幼幼集成卷一調燮 】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8 14:4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幼幼集成卷一調燮

 

 

小兒初生,飲食未開,胃氣未動,廓然清虛之府,宜乘此時加意調燮。

 

于兒未啼之時,令精巧婦女輕指探兒口,挖去污血,隨以甘草湯,用軟帛裹指蘸湯,拭去口中涎沫。

 

然後看兒面色,若身面俱紅,唇舌紫赤,知其必有胎毒。

 

每日用鹽茶,但不可太鹹,以帛蘸洗其口,去其粘涎,日須五六次。

 

此法至神至異,世所不知。

 

蓋兒之胎毒,藏于脾胃,口中多有粘涎,其馬牙、鵝口、重舌、木舌,皆從此起。

 

每日洗拭,則毒隨涎去,病從何來?而且至簡至易,何忽視而不為?倘胎毒重,直須洗過周歲方得。

 

此有毒者之調燮也。

 

倘兒面唇淡紅,此為胎寒,不可用茶,惟以淡薑湯洗拭,每日一二次足矣。

 

蓋薑能開胃,而且和中,最切于時用者。

 

至於古方之用黃連、大黃、朱砂、輕粉開口之法,此時斷不可用。

 

今時稟受,十有九虛,苦寒克削,最不相宜。

 

況嬰兒初誕,如蟄蟲出戶,草木萌芽,卒遇暴雪嚴霜,未有不為其僵折者,以苦寒而入有涎之口,亦若是也。

 

每見三朝七日,必有肚疼、嘔乳、泄瀉、夜啼之証,是皆苦寒傷胃之害,其孰能知之﹗

或曰︰子言苦寒不可用于初涎之口,何以後之沆瀣丹及瀉青丸,有三黃大黃,得無矛盾乎?

曰︰彼胎毒已現,外証可憑,有病病當,何大黃之足畏﹗今初涎開口,未辨毒之有無,即使有毒,尚然未發,深藏潛伏,聲臭俱泯。

 

程鳳雛有言︰正如閭問無事時,未可執平人而誅之曰,爾將為寇也。

 

以苦寒而開口,是誅平人也;毒發而畏苦寒,是有寇不誅,烏乎可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8 14:25 , Processed in 0.21874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