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石見銀山礦石文物 運抵黃博】
更新日期:2010/10/26 04:11
〔自由時報記者盧賢秀/北縣報導〕世界遺址日本石見銀山的七十三件礦石文物,昨天運抵黃金博物園區,開箱與民眾見面,有銀礦石、古錢幣、煉銀工具等文物,明天開始在黃金博物園區展出,民眾可以一窺世界珍貴典藏,還可以扮日本礦工體驗採礦。
明天開展 扮礦工體驗
日本的石見銀山在二○○七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這是亞洲第一座被登錄為世界遺產的礦山。
黃金博物園區將於廿七日至十二月五日舉辦「世界遺產—日本石見銀山特展」,向日本石見銀山資料館及石見銀山世界遺產中心商借了礦藏文物,這是石見銀山文物首次出國展出。
七十三件石見銀山的文物包括有銀礦石、磨碎礦石的基石「要石」、冶煉鐵鍋的破片、當地居民利用紅鐵礦磨粉製成外傷止血藥的「無名異藥」和貝殼藥盒等文物,昨天在日本大田教育部石見銀山課調查長中田健一指導下,開箱展示。
這次展覽分為「石見銀山的礦山文明」及「登錄世界遺產之路」兩大主題展場,分別在金水特展室和煉金樓二樓展出,包括出土文物與考古研究及聚落保存再利用,在煉金樓二樓有體驗區,民眾也可以打扮成日本礦工。
黃金博物園區館長魏定龍說,台北縣水金九地區早年是金礦採礦區,還有保留當年採礦的坑道、礦場、製煉廠和生活聚落,文建會兩度評選為台灣十二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和日本石見銀山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有礦業聚落,也因礦業衰退而人口大量外流,只不過一金一銀。
石見銀山經民間組織投入,成功登錄為世界遺產,值得金九地區參考。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6/78/2fo6t.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