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貫珠集 陽明篇 陽明正治法第一 陽明經病脈因証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2 16:4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傷寒貫珠集 陽明篇 陽明正治法第一 陽明經病脈因証治十一條46

 

 

傷寒三日。

 

陽明脈大。

 

邪氣並於太陽則浮。

 

並於陽明則大。

 

三日者,舉傳經次第之大凡也。

 

又陽明之脈。

 

人迎趺陽皆是。

 

傷寒三日。

 

邪入陽明,則是二脈當大,不得獨診於右手之附上也。

 

本太陽病,初得時。

 

發其汗。

 

汗先出不徹。

 

因轉屬陽明也。

 

徹、達也。

 

汗雖欲出,而不達於皮膚,則邪不外出,而反內入,此太陽之邪傳陽明之經,與汗下後入腑者不同也。

 

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

 

發作有時。

 

但浮者,必盜汗出。

 

太陽脈緊,為寒在表。

 

陽明脈緊,為實在裡。

 

裡實則潮熱。

 

發作有時也。

 

若脈但浮而不緊者,為裡未實而經有熱。

 

經熱則盜汗出。

 

蓋雜病盜汗,為熱在臟。

 

外感盜汗,為邪在經。

 

易簡方用防風治盜汗不止,此之謂也。

 

陽明病。

 

反無汗而小便利。

 

二三日。

 

嘔而咳。

 

手足厥者,必苦頭痛。

 

苦不咳不嘔。

 

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無汗而小便利。

 

邪不外散,而氣但下趨也。

 

二三日。

 

嘔而咳者,邪復從上行也。

 

手足厥者,氣仍不外達也,故必苦頭痛。

 

所以然者,下趨而極,勢必上行。

 

外達無由。

 

上攻必猛也。

 

若不咳不嘔,則氣且下行。

 

手足不厥,則氣得四達。

 

何至上逆而頭痛哉。

 

讀此可以知陽明邪氣上下進退之機。

 

陽明病。

 

口燥。

 

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陽明口燥。

 

欲飲水者,熱在氣而屬腑。

 

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熱在血而屬經。

 

經中熱甚。

 

血被熱迫,必妄行為衄也。

 

脈浮發熱。

 

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脈浮發熱。

 

口乾鼻燥,亦熱邪壅盛於經之証,能食者,風多熱迫。

 

安得不勝陰血被衄耶。

 

陽明病。

 

脈遲。

 

汗出多。

 

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陽明病。

 

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此二條乃風寒國中陽明之証,其見証與太陽中風傷寒相類,而陽明比太陽稍深,故中風之脈。

 

不浮而遲。

 

傷寒之脈。

 

不緊而浮,以風寒之氣。

 

入肌肉之分,則閉固之力少,而壅遏之力多也,而其治法,則必與太陽少異。

 

見有汗而惡寒者,必桂枝可解。

 

無汗而喘者,非麻黃不發矣。

 

二陽並病。

 

太陽初得病時。

 

發其汗。

 

汗先出不徹。

 

因轉屬陽明。

 

續自微汗出。

 

不惡寒。

 

若太陽病証不罷者,不可下。

 

下之為逆。

 

如此可小發汗。

 

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

 

若發汗不徹。

 

不足言。

 

陽氣怫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

 

不知痛處。

 

乍在腹中。

 

乍在四肢。

 

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

 

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

 

更發汗則愈。

 

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此篇從太陽篇移入。

 

二陽並病者,太陽病未罷,而並於陽明也。

 

太陽得病時。

 

發汗不徹,則邪氣不得外。

 

出而反內走陽明,此並之由也。

 

續自微汗出。

 

不惡寒,此陽明証續見,乃並之証也。

 

若太陽証不罷者,不可下。

 

下之為逆。

 

所謂本當發汗而反下之,此為逆是也。

 

如是者,可小發汗,以病兼陽明,故不可大汗而可小發,此並病之治也。

 

若發其小汗已。

 

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在表而不得越散,當解之熏之,以助其散。

 

又並病之治也。

 

發汗不徹下。

 

疑脫一徹字。

 

謂發汗不徹。

 

雖徹而不足徹。

 

猶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之文。

 

汗出不徹,則陽氣怫不得越。

 

陽不得越,則當汗而不得汗。

 

於是邪無從出。

 

攻走無常,其人躁煩。

 

不知痛處。

 

乍在腹中。

 

乍在四肢。

 

按之而不可得也。

 

短氣者,表不得泄。

 

肺氣不宣也。

 

坐、猶緣也。

 

言躁煩短氣等証。

 

但緣汗出不徹所致,故當更發其汗,則邪氣外達而愈,非特熏解所能已其疾矣,以面色緣緣正赤者,邪氣怫軀殼之表。

 

躁煩短氣者,邪氣怫軀殼之裡也。

 

按內經云:脈滑者多汗。

 

又曰、脈澀者,陰氣少陽氣多也。

 

夫汗出於陽而生於陰。

 

因診其脈澀,而知其汗出不徹也,此又並病之治也。

 

陽明病。

 

發潮熱。

 

大便溏。

 

小便自可。

 

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

 

潮熱者,胃實也。

 

胃實則大便硬,乃大便溏。

 

小便自可。

 

胸脅滿不去。

 

知其邪不在於陽明之腑。

 

而入於少陽之經。

 

由胃實而腸虛,是以邪不得聚而傳也,是宜小柴胡以解少陽邪氣。

 

陽明病。

 

脅下硬滿。

 

不大便而嘔。

 

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

 

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氣因和。

 

身 然而汗出解也,此亦陽明傳入少陽之証。

 

脅下硬滿而嘔。

 

舌上苔白,皆少陽經病見証。

 

雖不大便,不可攻之。

 

亦宜小柴胡和解少陽邪氣而已。

 

夫脅下滿痛而嘔,則邪方上壅,而津液不得下行,與小柴胡和散其邪,則上焦得通,而脅不滿硬矣。

 

津液得下,而嘔不作矣。

 

氣通津下。

 

胃氣因和。

 

便從裡出。

 

汗從表出,而邪自渙然冰釋矣,是以胃中硬滿。

 

不大便,而無少陽証者可攻,其有少陽証者,雖不大便,亦不可攻而可和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19:48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