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7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400】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1 06:24: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400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無暫安時者,此為藏厥,非蚘厥也。

 

蚘厥者,其人當吐蚘。

 

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

 

蚘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按〕:

 

此為藏寒之「此字」,當是「非」字,若是「此」字,即是藏厥,與辨蚘厥之義不屬。

 

〔註〕:

 

首條總論厥陰陽邪化熱,此條詳辨厥陰陰邪化寒,以明藏厥、蚘厥之不同,而出其治也。

 

傷寒脈微而厥,厥陰脈證也。

 

至七、八日不回,手足厥冷,而更通身膚冷,躁無暫安之時者,此為厥陰陽虛、陰盛之藏厥,非陰陽錯雜之蚘厥也。

 

若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今病者靜而復時煩,不似藏厥之躁無暫安時,知非藏寒之躁,乃蚘上膈之上也,故其煩須臾復止也。

 

得食而吐又煩者,是蚘聞食臭而出,故又煩也,得食蚘動而嘔,蚘因嘔吐而出,故曰其人當自吐蚘也。

 

蚘厥主以烏梅丸,又主久利者,以此藥性味酸苦辛溫,寒熱並用,能解陰陽錯雜,寒熱混淆之邪也。

 

藏厥者,宜吳茱萸湯。

 

兼少陰者,宜四逆、通脈、附子等湯,臨證者酌而用之可也。

 

〔集註〕:

 

方有執曰:脈微而厥,統言之也。

 

膚冷,言不獨手足,以見陽氣內陷也。

 

藏厥,言非在經也。

 

喻昌曰:脈微而厥,則陽氣衰微可知,然未定其為藏厥、蚘厥也。

 

惟膚冷而躁,無暫安時,乃為藏厥。

 

藏厥用四逆及灸法,其厥不回者,死。

 

若蚘厥則時厥、時煩,未為死候,但因此而馴至胃中無陽則死矣。

 

程知曰:言厥有藏與蚘之別也。

 

藏厥者,腎藏之陽不行也;蚘厥者,手足冷而吐蚘,胃府之陽不行也。

 

蚘厥者,動則煩而有靜時,非若藏厥之躁無暫安時也,此胃陽病而無關於腎陽,故厥雖同而證則異也。

 

程應旄曰:脈微而厥,純陰之象,徵於脈矣。

 

七、八日膚冷,無陽之象,徵於形矣。

 

陰極則發躁,無暫安時,此自是少陰藏厥,為不治之證,厥陰中無此也。

 

至於吐蚘,為厥陰本證,則蚘厥可與陰陽不相順接者,連類而明之也。

 

用烏梅丸,名曰安蚘,實是安胃,并主久利,見陰陽不相順接,厥而下利之證,皆可以此方括之也。

 

林瀾曰:陽煩陰躁,煩輕躁重,於藏厥言躁,於蚘厥言煩,己具安危之異矣。

 

藏厥者,陽氣將脫,藏氣欲絕而爭,故藏厥為死證;若蚘厥者,藏氣虛寒,而未至於絕。

 

藏氣寒則蚘不安其宮而動,藏氣虛則蚘求食而出,是以其證必吐蚘。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13:29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