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二冊諸氣門諸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 04:56: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證治準繩雜病第二冊諸氣門諸氣

 

諸氣:

 

經云:諸痛皆因於氣。

 

百病皆生於氣。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也。

 

按子和云:天地之氣,常則安,變則病。

 

而況人稟天地之氣,五運迭侵於外,七情交戰於中,是以聖人嗇氣如持至寶,庸人役物而反傷太和,此軒岐所以論諸痛皆因於氣,百病皆生於氣,遂有九氣不同之說。

 

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也。

 

蓋怒氣逆甚則嘔血及餐泄,故氣逆上矣。

 

怒則陽氣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則嘔血及餐泄也。

 

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

 

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逆,逆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

 

熱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矣。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

 

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嘗考其為病之詳,變化多端,如怒氣所至為嘔血,為餐泄,為煎厥,為薄厥,為陽厥,為胸滿脅痛,食則氣逆而不下,為喘渴煩心,為消癉,為肥氣,為目暴盲,耳暴閉,筋緩,發於外為癰疽。

 

喜氣所至,為笑不休,為毛革焦,為內病,為陽氣不收,甚則為狂。

 

悲氣所至,為陰縮,為筋攣,為肌痹,為脈痿,男為數溲血,女為血崩,為酸鼻辛 ,為目昏,為少氣不能報息,為泣則臂麻。

 

恐氣所至,為破 脫肉,為骨酸痿厥,為暴下綠水,為面熱膚急,為陰痿,為懼而脫頤。

 

驚氣所至,為潮涎,為目HT ,為口 ,為痴癇,為不省人,為僵仆,久則為痹。

 

勞氣所至,為嗌噎病,為喘促,為嗽血,為腰痛骨痿,為肺鳴,為高骨壞,為陰痿,為唾血,為冥目視,為耳閉,男為少精,女為不月,衰甚則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

 

思氣所至,為不眠,為嗜臥,為昏瞀,為中痞,三焦閉塞,為咽嗌不利,為膽癉嘔苦,為筋痿,為白淫,為得後與氣,快然如衰,為不嗜食。

 

寒氣所至,為上下所出水液,澄徹清冷,下利清白(云云)。

 

熱氣所至,為喘嘔吐酸,暴注下迫(云云)。

 

竊又稽之《內經》治法,但以五行相勝之理,互相為治。

 

如怒傷肝,肝屬木。

 

怒則氣並於肝,而脾土受邪。

 

木太過則肝亦自病。

 

喜傷心,心屬火。

 

喜則氣並於心,而肺金受邪。

 

火太過則心亦自病。

 

悲傷肺,肺屬金。

 

悲則氣並於肺,而肝木受邪。

 

金太過則肺亦自病。

 

恐傷腎,腎屬水。

 

恐則氣並於腎,而心火受邪。

 

水太過則腎亦自病。

 

思傷脾,脾屬土。

 

思則氣並於脾,而腎水受邪。

 

土太過則脾亦自病。

 

寒傷形,形屬陰。

 

寒勝熱則陽受病。

 

寒太過則陰亦自病。

 

熱傷氣,氣屬陽。

 

熱勝寒則陰受病。

 

熱太過則陽亦自病。

 

凡此數者,更相為治。

 

故悲可以治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

 

喜可以治悲,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

 

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

 

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觸之。

 

思可以治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奪之。

 

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

 

若胸中無才器之人,亦不敢用此法也。

 

熱可以治寒,寒可以治熱,逸可以治勞,習可以治驚。

 

經曰:驚者平之。

 

夫驚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

 

如丹溪先生治一女子,許婚後,夫經商二年不歸,因不食困臥如痴,他無所病,但向裡床坐,此思想氣結也,藥難獨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

 

(脾主思,過思則脾氣結而不食。

 

怒屬肝木,怒則木氣升發而沖開脾氣矣。)

 

因激之大怒而哭至二時許,令解之,與藥一帖,即求食矣。

 

然其病雖愈,必得喜方已,乃 以夫回,既而果然病不舉。

 

又如子和治一婦人,久思而不眠,令觸其怒,婦果怒,是夕困睡,捷於影響。

 

惟勞而氣耗,恐而氣奪者為難治。

 

喜者少病,百脈舒和故也。

 

又聞莊先生治喜勞之極而病者,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病者悲泣,後即愈矣。

 

《素問》曰:懼勝喜,可謂得玄關者也。

 

凡此之類,《內經》自有治法,庸工廢而不行,亦已久矣。

 

幸河間、子和、丹溪數先生出,而其理始明,後之學人,宜知所從事。

 

丹溪云:冷氣、滯氣、逆氣,皆是肺受火邪,氣得炎上之化,有升無降,熏蒸清道,甚而轉成劇病,《局方》類用辛香燥熱之劑,以火濟火,咎將誰執。

 

氣無補法,世俗之言也。

 

以其為病,痞悶壅塞,似難於補,不思正氣虛者不能營運,邪滯著而不出,所以為病。

 

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

 

苟或氣怯,不用補法,氣何由行。

 

氣屬陽,無寒之理。

 

上升之氣覺惡寒者,亢則害,承乃制也。

 

氣有餘,便是火。

 

冷生氣者,高陽生之謬言也。

 

自覺冷氣自下而上者,非真冷也。

 

蓋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相火,自下而上,其熱為甚,火極似水,陽亢陰微也。

 

(按河間論氣為陽而主輕微,諸所動亂勞傷。

 

乃陽火之化,神狂氣亂而病熱矣。

 

又云:五志過極,皆為火也。

 

而其治法,獨得言外之意。

 

凡見喜、怒、悲、恐、思之證,皆以平心火為主。

 

至於勞者傷於動,動便屬陽,驚者駭於心,心便屬火,二者必以平心火為主。

 

俗醫不達此者,遂有寒涼之謗。)

 

氣鬱,用香附、蒼朮、撫芎。

 

調氣用木香,然味辛,氣能上升,如氣鬱而不達,固宜用之。

 

若陰火衝上而用之,則反助火邪矣。

 

故必用黃柏、知母,而少用木香佐之。

 

氣從左邊起者,肝火也。

 

氣刺痛,皆屬火。

 

當降火藥中加枳殼。

 

破滯氣用枳殼,枳殼能損至高之氣,二三服即止,恐傷真氣,氣實者可服。

 

實熱在內,相火上衝,有如氣滯,用知母、黃柏、芩、連。

 

陰虛氣滯,用四物以補血。

 

因事氣鬱不舒伸而痛者,木香調達之。

 

憂而痰氣,香附五錢,栝蔞一兩,貝母、山楂各三錢,半夏一兩。

 

稟受素壯而氣刺痛,用枳殼、烏藥。

 

因死血而痛者,桃仁、紅花、歸頭。

 

解五臟結氣,益少陰經血,用梔子炒黑為末,入湯同煎,飲之甚效。

 

河間云:婦人性執,故氣疾為多,宜正氣天香湯先導之。

 

戴復庵云:七氣致病,雖本一氣,而所以為氣者,隨症而變,《三因方》論最詳。

 

喜、怒、憂、思、悲、恐、驚,謂之七氣。

 

有痰在咽喉間,如綿絮相似,咯不出,咽不下,並宜四七湯,未效,進丁沉透膈湯。

 

(內有熱者不宜。

 

  審知是思慮過度,宜四七湯去茯苓,加半夏、人參、菖蒲。

 

審知是盛怒成疾,面色青黃,或兩脅脹滿,宜調氣散,或四七東加枳殼、木香各半錢。

 

因驚恐得疾,心下怔忡者,見驚悸門。

 

脈滑者,多血少氣。

 

澀者,少血多氣。

 

大者,血氣俱多。

 

小者,血氣俱少。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

 

其或沉滑,氣兼痰飲。

 

脈弦軟,或虛大,虛滑微弱,飲食不節,勞傷過度,精神倦怠,四肢困乏,法當補益。

 

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

 

夏月清暑益氣湯、四君、四物之類加減。

 

脈結澀,或沉弦,急疾收斂,四肢腹脅腰胯間牽引疼痛,不能轉側,皆由七情鬱滯,HT 閃傷損,謹察病原,隨證疏導。

 

《三因》七氣湯、流氣飲子、大七氣湯、蘇子降氣湯、化氣散、四磨湯、大玄胡湯選用。

 

脈沉滑,氣兼痰飲者,二陳湯、桔梗半夏湯、四七湯,枳殼、烏藥、紫蘇、大腹皮、桑白皮之類,隨證加減。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3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21:24 , Processed in 0.28125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