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正傳 卷三 腫脹 方法39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23 20:3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正傳 卷三 腫脹 方法392

 

 

方法 丹溪曰:古方惟禹餘糧丸,制肝補脾,殊為切當,然亦須隨時隨證加減。

 

一友人得脹疾,自製此藥服之。

 

予曰:溫熱藥多,且 煉之火尚存,宜自加減。

 

彼不聽,服之一月,口鼻出血,骨立而死。

 

朝寬暮急,血虛;暮寬朝急,氣虛;朝暮急,氣血俱虛。

 

治腫脹,大法宜補中行濕利小便,以人參、白朮為君,蒼朮、陳皮、茯苓為臣,黃芩、麥門冬為使以制肝木,少加濃朴以消腹脹,氣不運加木香、木通,氣下陷加升麻、柴胡提之,血虛加補血藥,痰盛加利痰藥,隨證加減用之,無不效者。

 

《盧氏醫鏡》以水腫隸於腎肝胃而不及脾,又肺金盛而生水,水溢妄行,豈理也哉。

 

夫脾土受病,肺為之子,固不能自盛而生水。

 

然肺金氣清而能生水,則滋長腎陰,奉行降令,為生化之源,何病腫之有。

 

今為腫之水,乃腐濁之氣,滲透經絡,流注溪穀,灌入隧道,血亦因之而化水。

 

欲借脾土以制之,通腎氣以利之,殊不知脾病則金氣衰,木寡於畏而來侮土,脾欲不病不可得矣。

 

治法宜清心經之火,補養脾土,全運化之職,肺氣下降,滲道開通,其精氣之稍清者,復回而為氣為血為津液,其敗濁之甚者,在上為汗,在下而為溺,以漸而分消矣。

 

腰以上腫者宜發汗,腰以下腫者宜利小便,此仲景之法。

 

東垣曰:宜以辛散之,以苦瀉之,以淡滲利之,使上下分消其濕,正所謂開鬼門、潔淨府。

 

開鬼門者,謂發汗也;潔淨府者,利小便也。

 

產後浮腫,必大補氣血,少佐以蒼朮、茯苓,使水自降,大劑白朮補脾。

 

壅滿者,用半夏、陳皮、香附監之。

 

有熱,當清肺金,麥門冬、黃芩之屬。

 

熱水腫,用山梔子仁炒為末,米飲調下三、五錢。

 

若胃脘熱、病在上者,連殼用。

 

(以上丹溪方法凡八條)。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3 15:18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