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傳 十一卷 提要】
內府藏本
舊本題卜子夏撰。案說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書。
其僞中生僞。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書。
唐會要載開元七年詔。子夏易傳。近無習者。令儒官詳定。
劉知幾議曰。漢志易有十三家。而無子夏作傳者。
至梁阮氏七錄。始有子夏易六卷。或云韓嬰作。或云丁寬作。
然據漢書韓易十二篇。丁易八篇。求其符合。事殊隳剌。必欲行用。深以爲疑。
司馬貞議亦曰。案劉向七略。有子夏易傳。但此書不行已久。今所存多失眞本。
荀勖中經簿云。子夏傳四卷。或云丁寬。是先達疑非子夏矣。
又隋書經籍志云。子夏傳殘闕。梁六卷。今二卷。知其書錯繆多矣。
又王儉七志引劉向七略云。易傳子夏韓氏嬰也。今題不稱韓氏。而載薛虞記。其質粗略。旨趣非遠。無益後學云云。是唐以前。所謂子夏傳。已爲僞本。
晁說之傳易堂記又稱。今號爲子夏傳者。乃唐張弧之易。
(案弧唐末爲大理寺評事。有素履子別著錄。)
是唐時又一僞本並行。
故宋國史志。以假託子夏易傳。與眞子夏易傳。兩列其目。而崇文總目。亦稱此書篇第。略依王氏。決非卜子夏之文也。
朱彝尊經義考證。以陸德明經典釋文。李鼎祚周易集解。王應麟困學紀聞。所引皆今本所無。
德明鼎祚。猶曰在張弧以前。應麟乃南宋末人。何以當日所見。與今本又異。
然則令本又出僞託。不但非子夏書。亦並非張弧書矣。
流傳既久。姑存以備一家云爾。
謹案唐徐堅初學記。以太宗御製升列歷代之前。蓋臣子尊君之大義。
焦竑國史經籍志。朱彝尊經義考。並踵前規。臣等編摩四庫。初亦恭錄御定易經通注。御纂周易折中。御纂周易述義。弁冕諸經。仰蒙指示。
命移冠國朝著述之首。俾尊卑有序。而時代不淆。聖度謙沖。酌中立憲。實爲千古之大公。謹恪遵彝訓。仍託始於子夏易傳。並發凡於此。著四庫之通例焉。
又案託名之書。有知其贗作之人者。有不知其贗作之人者。不能一一歸其時代。故漢書藝文志。仍從其所託之時代爲次。今亦悉從其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