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5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台秘要 卷第九 咳嗽方三首187】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7 13:59: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外台秘要 卷第九 咳嗽方三首187

 

《病源》咳嗽者,由肺感於寒,微者成咳嗽也。

 

肺主氣,合於皮毛,邪之初傷,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五臟與六腑為表裡,皆稟氣於肺,以四時更王,五臟六腑皆有咳嗽,各以其時感於寒而受病,故以咳嗽形証不同。

 

五臟之咳者,乘秋則肺先受之,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聲,甚則唾血;乘夏則心先受之,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痺;乘春則肝先受之,肝咳之狀,咳則兩(一作左)脅下痛,甚則不可轉側,兩 下滿;乘季夏則脾先受之,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引於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乘冬則腎先受之,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逆,此五臟之咳也。

 

五臟咳久不已,傳與六腑。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而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之狀,咳而遺糞;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之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出;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之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又有十種咳,一曰風咳,欲語因咳,言不得終是也;二曰寒咳,飲冷食寒,注入於胃,從肺脈上氣,內外合,因之而咳是也;三曰支咳,心下硬滿,咳則引四肢痛,其脈反遲是也;四曰肝咳,咳而引脅下痛是也;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陰是也;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續續不止,下引少腹是也;七曰肺咳,咳引頸項而唾涎沫是也;八曰腎咳,咳則耳聾無所聞,引腰並臍中是也;九曰膽咳,咳而引頭痛、口苦是也;十曰厥陰咳,咳而引舌本是也。

 

診其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手陽明經也,其脈浮則為陽實,陽實者,病苦腹滿,善喘咳,脈微大,為肝痺,咳引少腹,咳嗽脈浮大者生,沉小伏匿者死。

 

又云,脈浮直者生,沉硬者死;咳且嘔,腹脹且泄,其脈弦弦欲絕者死;咳脫形發熱,脈小硬急者死;咳且羸瘦,絡脈大硬者死;咳而尿血,羸瘦脈大者死。

 

(出第十四卷中) 《短劇》療咳嗽。

 

紫菀七味湯方。

 

紫菀(半兩) 五味子(一兩) 桂心(二兩) 麻黃(四兩去節)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兩仁,碎) 乾薑(四兩) 甘草(二兩炙)上藥切,以水九升,煎取二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KT面、腥膩。

 

(《經心錄》、《古今錄驗》同,出第二卷中) 《延年》紫菀飲 主咳嗽方。

 

紫菀 貝母 茯苓 杏仁(去皮、尖、兩仁者) 生薑(各三兩) 人參(二兩) 橘皮(一兩去脈)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七裡,更進一服,忌蔥、蒜、面、酢。

 

(張文仲處,《古今錄驗》同,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天門冬煎 療咳嗽方。

 

天門冬(六兩去心) 杏仁(三升去雙仁、皮、尖,碎) 椒(三升熬令汗出) 桂心 濃朴(炙) 杜仲 苦參(各三兩) 附子(六兩炮) 乾薑(六兩) 烏頭(二枚炮) 人參(六兩)蜈蚣(一枚去頭、足,炙) 上十二味,別搗杏仁,其餘者合搗下篩,以五斤膠飴和搗千杵。

 

服如大棗一枚,日三。

 

忌冷水、豬肉、生蔥、鯉魚。

 

(出第九卷中)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7 15:50 , Processed in 0.09374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