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粿炸】 「鹹粿炸」是金門縣特有的美食,它是以在來米、金門縣本地產的檳榔芋、鹽、味精、胡椒粉做成的油炸點心。
金門傳統做鹹粿的方法,是把在來米浸泡後磨成米漿裝入袋中,然後再戴上加重物壓去米漿中的水分,讓它成為米糰。
檳榔芋切絲後加在米糰中攪拌,再加上香料、鹹甜調味後,最後倒入鋪上粿巾的蒸籠內蒸熟。
據《金門傳統美食》一書記載,在蒸的過程中,要將一塊柴放在蒸籠邊,叫做「隔粿氣」,這樣鹹粿才會加速蒸熟,鹹粿蒸熟後放涼。
製作鹹粿炸時,將放涼的鹹粿切成長方形的條狀小片,刷上一層油。
起油鍋,油熱之後把鹹粿下鍋炸透,炸的時候要用大火,當鹹粿表皮變成金黃色時就要撈起滴油。
吃的時候要趁熱食用,若是加上辣椒醬風味更佳。
金門縣的鹹粿與台灣的蘿蔔糕(菜頭粿)味道相似,但台灣蘿蔔糕大都是以煎熟的方式時用,與金門所採用的油炸方式不同。
油炸的鹹粿,外皮酥脆,吃後讓人齒頰留香,味道更勝煎的蘿蔔糕。
全金門縣境內目前只有一個地方能夠吃到「鹹粿炸」,那就是位於金城鎮市區(後浦)莒光路上,邱良功母節孝坊旁的一間小店面,店面雖然不大,卻是當地人盡皆知的地方小吃。
早年曾在模範街、吧薩營業,老闆姓翁,營業時間是從早上五點到十點,以及下午三點到六點。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