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正義 卷第八】
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獻公殺其世子申生,重耳辟難出奔,是時在翟,就吊之。
○重,直龍反,注及下皆同。
難,乃旦反。
翟音迪,本又作狄。
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恆於斯,得國恆於斯。
言在喪代之際。
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
孺子其圖之。」
勸其反國,意欲納之。
喪謂亡失位。
孺,稚也。
○嚴,魚檢反,本亦作儼,同。
喪,息浪反,注及下皆同。
孺,如樹反,後同。
稚,直吏反,本又作稚,同。
以告舅犯,舅犯,重耳之舅狐偃也,字子犯。
舅犯曰:「孺子其辭焉!
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
寶謂善道可守者,仁親,親行仁義。
父死之謂何?
又因以為利,欲反國求為後,是利父死。
而天下其孰能說之?
孺子其辭焉!」
說猶解也。
公子重耳對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喪父死,不得與於哭泣之哀,以為君憂。
謝之。
○與音預。
父死之謂何?
或敢有他志以辱君義。」
[疏]「晉獻」至「君義」。
○正義曰:此一節論公子重耳不因父喪以取國之事,各依文解之。
○「且曰」至「圖之」。
○使者吊重耳,重耳受吊禮已畢,使者出門,則應遂還賓館,使者方須致穆公之命以勸重耳,故言「且曰」。
言「且」者,非特吊耳。
「且」者,兼有餘事。
使者且更言曰,稱穆公之命,言寡人聞前古以來,失亡其國,恆於此喪禍交代之時,得其國家,亦恆在於此交代之時。
言此喪禍交代之際,是得國失國之機,求之則得,不求則失。
雖吾子儼然端靜在憂戚喪服之中,無求國之意,然身喪在外,亦不可久為,言辛苦也。
得國之時,亦不可失,言當求也。
欲使重耳從其言,故云「孺子其圖之」。
○「父死」至「君義」。
○言父身死亡,謂是何事,正是凶禍之事。
既是凶禍,豈得又因此凶禍以有為已利,欲求反國。
必其如此,而天下聞之,其誰解說我以為無罪。
公子重耳用舅犯之言,出而對客,既敘其吊意,又謝其欲納之言。
「君惠吊亡臣重耳」,此一句是敘其吊意。
言身喪父死,不得在國與於哭泣之哀,以為君之憂慮,欲納於我。
既謝其恩,又道不可之意,言以父死,謂是何事,豈復敢悲哀之外,別有他志,以屈辱君之義事乎。
言己無他志,不敢受君勸以反國之義。
言「義」者,宜也。
穆公之意,以重耳反國為宜,故云「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