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神術丸】
茅山蒼朮(一斤,去皮,研為末) 生芝麻(半兩,水二盞研濾去汁) 大棗(十五枚,煮上三味搜和,乘熱入臼杵丸,如梧子大,干之,每日空腹溫湯吞下五十丸,加至一百丸,二百丸。
忌桃李雀蛤。
初服心膈微燥,進山梔散一服,不燥矣。
許叔微云:予平生有二疾,一則臟腑下血,二則膈中停飲。
血有時而止,停飲則無時而始因年少時夜坐為文,左向伏幾案,是以飲食多墜向左邊,中夜以後,稍困乏則飲酒兩三杯,既臥就枕,又向左邊側睡。
氣壯盛時殊不覺,三五年後,覺酒止從左邊下,漉漉有聲,脅痛,飲食殊減,十數日必嘔吐數升酸水。
暑月止是右邊身有汗 常潤,左邊病處絕燥。
遍訪名醫,及海上方,服之少有驗。
間或中病,止得月余復作。
其補則如天雄、附子、礬石;
其利則如牽牛、大戟、甘遂,備嘗之矣。
予後揣度之,已成癖囊,如潦水之有窠臼,不盈窠不行,水盈窠而後行者也。
清者可行,濁者依然停蓄,蓋下無路以決之也。
是以積之五七日,必稍吐去,而稍寬,數日復作。
夫脾土惡濕而水則流濕,莫若燥脾以勝濕,崇土以填窠臼,則疾當去矣。
於是悉屏諸藥,一味服蒼朮,三月而疾愈。
自此一向服數年,不嘔不吐,胸膈寬,飲啖如故。
暑月汗周體而身涼,飲亦當中下。
前此飲漬於肝,目亦多昏眩,其後燈下能書細字,皆蒼朮之力也。
予初用茅朮,半年後,止用燥烈味極辛者,削去皮不浸,極有力,而亦自然不燥也。
山梔散用山梔一味,干為之末,沸湯點服。
故知久坐,不可伏向一邊,時或運動,亦消息之法。
或因熱而生痰,或因痰而生熱,交結不解,相助為瘧。
是以欲去其痰,必先清其熱。
昔痰因火盛逆上者,治火為先也。
其證咽喉干燥,或塞或壅,頭目昏重,或咳吐稠黏,面目赤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