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門】
五臟之有脾胃。猶五行之有土也。
天一生水。得土之五而成六。地二生火。得土之五而成七。天三生木。得土之五而成八。地四生金。得土之五而成九。天五生土。復得土之五而成十。五行無土。不能成五行。五臟無脾胃。不能資五臟。脾胃者。
五臟之本也。
心肝肺腎不能容飲食。能容之者。
脾與胃也。
飲食入於脾胃。而精氣行焉。
味之咸者。
先入於腎。所謂水得土而成水也。
味之苦者。
先入於心。所謂火得土而成火也。
味之酸者。
先入於肝。所謂木得土而成木也。
味之辛者。
先入於肺。所謂金得土而成金也。
味之甘者。
本宮受之。
而實所以調和五臟。所謂土又得土而後成也。
夫然後腎水常滋。心火常淨。肝木調達。肺金清潤。而周身脈絡無不貫通。病無自而作矣。
故善保身。惟養脾胃而已。若不節勞即傷脾。而四肢於是乎倦怠。不節食即傷胃。而中脘於是乎痞塞。濕土之氣鬱而不發。則鼓脹黃膽之疾成。濕土之氣潰而下注。則痢疾瀉泄之病作。而脾胃之症此為極矣。
不但已也。
脾胃一傷。則五臟皆無生氣。由是為腰痛。為煩渴。為膀胱脹滿。而腎斯病矣。
為恍惚。為怔忡。為煩燥。而心始病矣。
為吞酸。為吐酸。為脅脹。為多怒。而肝始病矣。
為咳嗽。為喘急。為呃逆。而肺始病矣。
五臟之病。雖亦有自為病者。
未可皆歸罪於脾胃也。
而病之始於脾胃者居多焉。
人其可以不調理脾胃乎。
要而言之。
飲食勞倦。皆宜有節。而二者之間又以節飲食為至要蓋胃居脾下。飲食之所聚也。
而克化之權。則在於脾。脾覆乎胃運闔辟之機。無一時而不動。胃火上升。脾火下降。氣常溫暖是以飲食易消。若嗜味而過飽。則充塞胃口。上礙於脾。脾雖欲動。不能動矣。
其能以克化乎。
此所以調理脾胃。又莫先飲食之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