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卷之三●治一切氣(附脾胃、積聚)●感應圓】 治虛中積冷,氣弱有傷,停積胃脘,不能轉化,或因氣傷冷,因饑飽食, 醉酒過多,心下堅滿,兩脅脹痛,心腹大疼,霍亂吐瀉,大便頻並,後重遲澀, 久痢赤白,膿血相雜,米穀不消,愈而復發。
又治中酒嘔吐,痰逆惡心, 喜睡頭旋,胸膈痞悶,四肢倦怠,不欲飲食。
又治妊娠傷冷,新產有傷, 若久有積寒吃熱藥不效者。
又治久病形羸,荏苒歲月,漸致虛弱,面黃肌瘦, 飲食或進或退,大便或秘或泄,不拘久新積冷,並悉治之。
大病不過三服, 便見痊愈。
此藥溫無毒,並不燥熱,不損胃氣,亦不吐瀉,止是磨化積聚, 消逐溫冷,療飲食所傷,快三焦滯氣。
旋圓如綠豆大,每服三、五粒, 量虛實加減,溫水吞下,不拘時候。
常服進飲食,消酒毒,令人不中酒。
又治小兒脾胃虛弱,累有傷滯,糞白鮓臭,下痢水穀,每服五粒黍米大, 乾薑湯下,不拘時候。
前項疾證,連綿月日,用熱藥及取轉並不成效者。
百草霜(用村莊家鍋底上刮得者,細研)稱二兩 杏仁(揀淨者,去雙仁者, 百四十個,去尖,湯浸一宿,去皮,別研極爛如膏)南木香(去蘆頭)二兩半、 丁香(新揀者)一兩半 川乾薑(炮製)一兩 肉豆蔻(去粗皮,用滑皮仁子)、 二十個 巴豆七十個(去皮、心、膜,研細,出盡油如粉)上除巴豆粉、百草霜、 杏仁三味外,餘四味搗為細末,與前三味同拌,研令細,用好蠟匱和, 先將蠟六兩熔化作汁,以重綿濾去滓,以好酒一升,於銀石器內煮蠟熔, 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取蠟稱用。
凡春夏修合,用清油一兩,于銚內熬, 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蠟四兩,同化作汁,就鍋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
秋冬修和, 用清油一兩半,同煎煮熱作汁,和匱藥末成劑,分作小鋌子,以油單紙裹, 旋圓服餌。
此高殿前家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