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海流】 海水的流動,通稱為海流。
海流發生的原因相當複雜,其中有受日月星球的吸引,風的吹襲,地球自轉之偏向力、摩擦力、離心力,以及海底地形與海陸分布等之影響。
使得海流之流速及流向,不僅隨觀測點之不同而有差異,即使在同一地點觀測,亦隨時間之改變,而有不同之海流。
依其發生之原因,分述如下:一、風驅流:在海面上,上層海水因受風之吹襲,產生一種應力,推動海水使之流動。
風驅流的方向,在北半球偏於風向之右側約四十五度;
南半球則偏於風向之左側約四十五度,其影響的深度,則隨表層速度之二十三分之一而變化。
如果風驅流的方向與陸地垂直時,則會發生補償流,又稱之為湧昇流。
二、密度流:海水因受熱不均勻,結冰,融解,河水或陸上排水流入沈澱物,或被攪動時,造成密度分布不均而產生差異,使海水壓力梯度改變,產生海水流動,稱為密度流。
三、週期流:海水因受日月星球引力週期性變化,使海水流動之方向與速度,隨時間成規則變化,通稱週期流,又稱潮流。
而潮流依其特性,可分往返流與旋轉流。
四、內波流:流體內的某一部分,因特殊原因而發生密度變化,形成流體內部密度之不連續現象,以致產生最大振輻之振盪,稱為內波流。
五、濁流:海面風暴、海底火山爆發,或海底地震所引起之海水流動,稱為濁流。
六、沿岸流:波浪由深海進入淺海,遇淺破碎時,海水壅積於碎波帶內,而發生與海岸平行之海流。
其流速與碎波波高之三分之二次方成正比,而與週期之三分之一次方成反比,海底比降愈急,沿岸流之流速愈大。
當碎波線與海岸成四十五度時,則沿岸流最大。
七、波導流:海水因受暴風波浪影響,使得瞬間海面波壓產生變化,造成海水流動,稱為波導流。
波導流之流速係與波高成正比,與週期成反比。
(何邦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