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海坪】 海坪,係在深海盆地上的海底山頂部為平坦者屬之,亦稱之為海臺或海桌山。
在馬歇爾群島及中太平洋海底山中的海坪,都是典型的例子,從深海平原聳起至海面下一千至二千公尺。
海坪在各大洋中都存在,但在太平洋中最多。
從海坪上所採之岩樣,有珊瑚礁石,也有火山碎礫。
從其上所存在的珊瑚碎片和火山碎片中,顯示出海坪現雖在水下三百到二千公尺,但過去確曾與海水面接觸過。
可能以前是一個海島,被海水侵蝕變平以後,再沈沒入海中的。
至於海坪之沈入海水中之原因,則可能是海底的陷落,海水面的上升,或是海水體積的驟增所引起的。
海洋地殼的上下運動,是造成海坪的上升及下降最主要的原因。
海坪的邊緣是近似圓形者。
某些海坪頂部的岩石,為磨圓的玄武岩礫及砂岩,帶有年代約為白堊紀的珊瑚礁、厚蛤類及貝類。
單個火山或一群火山,沈降造成海坪,似乎不可能,夏威夷附近海床,所發現的壕溝狀沈降,在其他地方從無證據,顯示其與任何海坪的生成有關。
整個海面如果升高了現在洋深的四分之一,則在地殼恢復平衡狀態以前,各大陸上均將被大洪水淹沒,這大洪水應發生在白堊紀,然而有關的證據也很少。
門納德(Menard)曾試圖畫出太平洋的西南部古時候的海底地形,假設這個區域一定比現代的深洋平原要高出很多,造成了海坪頂部平坦的特殊形狀。
他認為海坪的形成是一種區域性的變化,也就是整個區域向上升起,以致火山的頂端被海浪侵蝕,逐漸的,這些火山隨著太平洋中達爾文隆堆的崩潰而下沈。
海坪在西太平洋很多,但在其他海洋中很少,這現象也反映出全球海底平原的發展史。
(陳民本)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