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海底照像】 波丹(Boutan)於西元一九○○年發表海底照像(BottomPhotography)技術,他穿潛水衣,攜帶防水照像機在淺海照像。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九四六年,游茵等發明早期的防水自動海底照像機(HousedUnmanedCamera),照攝深海的海底地質。
現在此種照像機經數次改良後,已經發展至有電子閃光裝置(ElectricFlashUnits),及自動捲片裝置(AutomaticFilmAdvancement)的海底照像機,而可在任何深度的海底照數十張的相片。
此種照像機,不但可節省測勘時間,而且可照攝的次數增加。
在海底照像時,最好先在較淺處照攝,然後逐漸沿斜坡往較深處照攝,始可減少其失敗的次數。
自動海底照像,帶有制滑器重錘(TriggerWeight)。
當制滑器重錘先到達海底而消失其重量時,自動海底照像機之閃光裝置即時閃光,同時自動照像,隨後自動捲片,再拉上照像機,離海底約二十至五十公尺後,再降下照像機,以同樣的操作方法,反覆拍攝海底地形及地質。
當照像機與海底接觸時,若因有任何過剩鋼纜而引起纏結時,必須儘早辨認其之發生,並且須預防此情況之發生。
照像時,必須利用音響深度,測定鋼纜傾斜角度,並注意調節放下之鋼纜長度。
在淺水區,當照像機與海底接觸時,可由鋼纜之鬆弛、深度表(MeterWheel)之突然跳動而查知之。
在深海時,則由彈簧刻度(SpringScale),或動力表(Dynamometer),利用鋼纜強度之記錄變化加以查知。
普通自動海底照像機上,可同時裝置自動測定海水溫度計,自動地測定任何深度的海水溫度。
又可同時裝置底流測定器(BottomCurrentMeter),測定中流或底流。
(周端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