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日文●政友會】 政友會(Seiykai),一名立憲政友會,自明治三十三年(西元一九○○)創黨以來四十餘年間,與一九一三年成立之民政黨,交互支配日本政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為止,在日本近代政治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政友會的成立,與明治十年代之自由民權運動期之自由黨有關連。
明治二十三年(一八九○),帝國議會開設前,原屬白由黨的幹部們組織立憲自由黨,該黨於三十一年聯合進步黨組成憲政黨,但四個月後即告分裂,舊自由黨系仍稱憲政黨。
三十三年六月,分裂後的憲政黨(一稱新憲政黨),重要幹部星享敦請藩閥官僚伊藤博文出面領導,但一向持政黨政治否定論之伊藤,在此時雖有組黨之意,但不願加入憲政黨受拘束而致未能發揮自己的理想,兼以憲政黨自其前身自由黨以來已樹立許多政敵,故初予婉拒。
然伊藤亦深知自己係官僚出身,對組黨事毫無基礎,欲組新黨,無異紙上談兵。
故於同年七月八日,邀請憲政黨的實力派人物星享、林有造、松田正久、片岡健吉、末松謙澄等五位幹部,就六月星享邀彼就任憲政黨首領一事發表其意見,事後憲政黨幹部頗能諒解伊藤的衷懷,決定無條件把憲政黨奉獻給伊藤,受其指揮,伊藤欣然表示接受。
遂於是年八月二十五日指定西園寺公望、渡邊國武、金子堅太郎、林有造、星享、尾崎行雄等十三人,為組織新黨創立委員。
伊藤組黨準備工作就緒後,於九月九日上奏明治天皇,申述其組黨理由,並辭去帝室調查局總裁、帝室經濟會議議員等職,並獲天皇賜金十二萬元。
在此以前,伊藤已網羅了新進的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邀集了重要實業家、地主,並以直系政治家為中堅,對於組黨已有初步準備。
故自星享等獻黨後,乃與以前準備的基礎合併,於九月十五日組織立憲政友會,簡稱政友會。
政友會之創立宣言強調閣臣之任免屬於天皇之大權,而否認政黨內閣之原則。
其綱領亦非提倡政黨政治或確立議會政治,亦即其綱領並非具體之政綱,而是傾向於天皇主義。
政友會之所以未採用「黨」的名稱,據伊藤稱:「廢黨名之原因,其用意在於避免官界及實業界之厭忌,而使彼輩樂於加入之一種手段而已。」
政友會之成立,使日本的政黨運動,從此變質。
但就形式而言,日本政黨組織,自此趨於穩定。
政友會於昭和十五年(一九四○)因內部分裂,且由於法西斯軍部勢力抬頭,乃告消滅。
(陳水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716 |